不需要补液。
巧合的是,这女孩边上还躺着一个熟悉的孕妇,看护他们的也是一个熟悉的男人。
“高医生!是您啊!”男人原本脸上还是焦急的,但是看到李玲玲之后一下子做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李玲玲是护士,不是医生。
但是对于病患来说两者没什么区别。
“我刚刚还担心我妮儿,有你来就太好了……”
这是好的反馈,好的表情,好的夸奖。
但是李玲玲此刻面对这些却莫名地有些瑟缩,反而像是遇到攻击一样微微蜷了一起来。
“李医生……你看起来不太不太舒服吗?没事吧?”
李玲玲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病床上的小女孩,还有对方的输液管,喃喃道:“没事,没事……”
她静静地坐着,对男人之后的寒暄都置若罔闻。她紧紧盯着输液管,好像这就是她唯一的任务、也是唯一能够完成的任务。
不知道过了多久。
突然,外面又传来了被压抑喧哗的声音,以及劝解的声音:“哎呀,这个胳膊怎么扎成了这个样子……”
几乎没有停顿,李玲玲一下子弹了起来:“多扎几针怎么了,人是不是救回来了!”
她近乎是尖叫着喊出了声。
这下,外面的声音立刻安静下来。
随后,熟睡中的小女孩被惊醒,开始哭泣;孕妇抖了抖眉毛睁开眼睛,露出不安。
男人目瞪口呆地看看自己的女儿,看看自己的妻子,又看了看李玲玲。
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
李玲玲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口,感受着里面的跳动。
伴随着跳动愈来愈频繁,她的手不由自主地移向自己的肩膀,那里有一道已经结痂的刀伤。
“小李,刚刚的情况我了解了。那种事情别往心里去,现在的环境下,家属情绪激动是很正常的事情。”
面前站着这次的,是这次的领队医生。
他面容疲惫。在到达医疗点之后就开始建立秩序,刚刚下了手术,现在又在百忙之中抽空出来关心手下的问题。
虽然有些头疼眼前的情况,但是领队医生并不觉得有什么,处理这些麻烦是他的分内工作。
“麻烦您了……”李玲玲却皱着眉头,一副很过意不去的样子。
“哎,我不麻烦,倒是难为你了。”领队医生摇摇头,打开旁边的一袋葡萄糖倒进了自己的保温杯里面,两口下去,终于感觉疲惫驱散了一些。
李玲玲盯着这个动作。
在接触到领队医生的视线之后,她又迅速低头,看着自己泥泞的鞋。
“不过……”领队医生话锋一转。
这是一个临时拼凑的队伍,由多个医院组成,李玲玲也只是领队医生的临时下属。
因此领队医生对于李玲玲不是很了解。
他几乎是习惯性地开导道:“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失败过多少次。关键是不能被一次失败打倒。”
“家属嘛,他们没什么医学常识,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和恐惧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说话难免过激,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理解……包容……
李玲玲摩挲着自己的肩膀,没有说话。
领队医生笑着感叹了一句:“说起来,像是这种开导患者的活,还得是心理科的人来处理最妥当,他们算是专业对口。”
“过几天等我们这里情况稍微好转一点了,北都那边也要派心理援助的队伍过来了,到时候咱们的担子就能轻一些了。”
李玲玲没有说话。
领队医生以为李玲玲听进去了,便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转为鼓励:“好了,振作起来!这点挫折算什么?你看看这里,多少人需要我们!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顶住!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用更多的成功去证明自己!我相信你的能力!”
工作……证明……
这四个字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
李玲玲一下子抬起头,眼神里有一种异样的、近乎燃烧的光芒。
“是。”她没有点头,甚至语气都是平淡的。
领队医生不觉有他,只是满意,认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很到位:“这就对了嘛!快去忙吧,还有很多工作。”
李玲玲转身离去。
第二天开始,李玲玲仿佛变了一个人。
她成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李玲玲比之前更加主动的去承担了最繁重、最耗神的工作,清创、换药、观察病情、记录生命体征……她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几乎不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时间。
她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人,因为一线的医疗资源紧缺,很多医生和护士也是这样连轴转。
李玲玲的脸色逐渐苍白起来,眼下的乌青浓重得像化不开的墨。
她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人,这里的每个医生脸上都是相似的疲惫,甚至好多上了年龄的医生有着比她更加厚重的黑眼圈。
但,有些东西,似乎是李玲玲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缝合……好了!”
领队医生长舒一口气,随后对李玲玲吩咐道:“把病历归档吧。”
手术台上的救援人员胸腹部包裹着雪白的纱布,他因为挺身而出被卷进了洪水,正面撞在石头上,导致了严重的内出血。
面对这场手术,医生们格外认真;此刻完成,他们也是格外舒畅。
唯一紧绷着的只有李玲玲。
看着护士离开的身影,领队医生用着难得的闲暇时间朝着四周的医生笑道:“玲玲这小姑娘不错的,要是平时在北都的时候我有这么一个护士,工作都能轻松很多。”
旁边和领队医生来自一个医院的副手熟练地捧哏:“听说前两天她和病人吵起来了?”
领队医生摆摆手:“年轻人嘛,第一次出这种任务,正常的。这环境考验的不仅仅是受灾群众,还有我们的医生护士呢。”
“但玲玲好啊,前两天受了点委屈,回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这才叫专业素养,这才叫心理素质!”
另一个医生颇为认同地点头,甚至都起了把李玲玲挖到自己医院来的心思:“年轻人就是要经得起挫折,化压力为动力。手上这么硬,心理调整得这么好,而且还不抱怨的小孩,现在很少了。”
又有人捧哏:“对,昨天早上她跟我一起做了个骨科的手术,配合得很好……”
手术室里面的气氛一时间很轻松。
但突然有人意识到了不对:“昨天早上?李玲玲明明在急诊那里清创啊,缝了十几条胳膊和大腿呢。”
有人皱起眉头:“那是下午吧?李玲玲是下午在急诊的,早上我是看到她在后勤那里帮忙搬东西的。”
“不对不对,搬东西是晚上,下午她在查房来着……”
医生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突然,外面响起了尖叫声。
“有护士晕倒了,晕倒了!来人啊,有医生吗?!”
“快!抬到担架上!测血压血糖!补液!”
——
北都,南祝仁正在课题组的办公室。
他已经停掉了咨询师所有的咨询工作。
虽然有点可惜,但灾区的工作理应全身心投入准备。
这几天的时间南祝仁先是接受了白庆华的临时培训,随后开始阅读一些专业的指导手册。
等这些结束之后,他转而借着学校的网络图书馆,开始浏览国内外所有关于灾区心理援助的论文,充实知识储备。
这也算是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了。
他的专注让课题组的其他记名弟子都有些惊讶。
好运师兄更是觉得,只要南祝仁想,他现在就能够整理出一个相当不错的综述性文献,整理出来起码能发个Q4的核心。
——能不能过搞另说,毕竟这个干扰因素是很多的,比如选题啊、审稿意见啊、学校课题领域啊之类的。
但是论文写作水平起码是到了的。
嗡——嗡——
突然,南祝仁胳膊边上的手机亮起。
屏幕解锁,出现信息。
【白庆华: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第596章 宏观和微观
北都的雨已经变小了,开始以阴天为主,偶尔甚至还可以见到太阳。
南祝仁在收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和重晖、石倩浅两人碰面,随后跟着白庆华一起乘坐动车到达距离灾区最近的集合地点。
立刻有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带领一行人更换交通工具,登上大巴车。
随后,沉默了一会。
除了几个亲传弟子外,白庆华还带了两个公司里面的骨干咨询师。
如果南祝仁没有记错的话,这两个咨询师也是在中国心理协会有行政职务的,属于督导级别的大佬。白庆华不在的时候,就是这两个咨询师负责给公司里面的新年轻人开案例交流会,进行培训。
编写救灾心理援助指导手册这种学术性的工作肯定是和他们无关,但能够借着白庆华的渠道参加这次志愿工作,对于他们的履历来说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两个咨询师见到白庆华的三个弟子之后都露出了温和的笑,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攀谈起来,询问起他们最近的咨询问题。
不过很快,他们就很识趣地略过了南祝仁,把这种“指导”集中在了重晖和石倩浅的身上。
噔——噔——
脚步声响起,陆陆续续有其他单位的心理援助团队也登上了大巴。
白庆华一行人的声音小了一些。
又过了一会,临时的负责人清点完车上的人数,大巴缓缓启动,正式往灾区的方向行驶。
路途很长,南祝仁直接选择闭目进入梦境心理咨询室去复习自己这段时间来接触的资料。
中间醒了几次,都是在途中停顿、接受检查,或者说休整的时候。
道路多处中断,他们不得不数次换乘车辆,同时车上的人也越来越多。
“师兄,怎么了?”突然,南祝仁察觉到重晖有些异样。
顺着重晖的目光看过去,南祝仁注意到了一行大约六个人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