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来。”
“好。”
陈琳确实不会打,但她也的确学得很快,阴阳算法用在打长牌上,简直游刃有余。
不过她很快发现了柳玉梅的打牌习惯,这分明是在送钱,而且主要送的还是王莲。
陈琳也就收敛起锋芒,按照正常水平打,倒是没故意送牌,她知道自己没那个做人情的资格。
不过,陈琳没忘自己该做什么,打了两圈后,就把“茶叶好喝想要茶叶”的事儿,又提了起来。
柳玉梅看向刘金霞,刘金霞自然首肯,还说早知道你们喜欢,她当初在九江就该多买一些。
实则,买这茶叶,就已算是她的高消费了,也是狠下心才决意掏钱的。
当着刘金霞的面,陈琳从刘姨手里接过了茶叶。
刘金霞:“我让我那刚认的干孙子,再帮我买些寄来。”
柳玉梅伸手按住了刘金霞的胳膊:
“别,这么贵的茶叶,我怕我喝久了给我嘴养叼了,回不去了,那得是一笔多大的开销。”
李维汉骑着那辆二八大杠来了。
原来是英子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英子考上了一所师范。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久病的英子,脸上终于浮现出血色。
李维汉与崔桂英虽然“供”过了俩大学生。
但这供和没供,没啥区别,压根就尝不出味儿,李兰当时上学压根就不用人操心,像是喝水吃饭一样简单就考去了京里,小远侯那更是夸张了,莫名其妙地就上了高中,又莫名其妙地被提前录取。
那两位,陌生得简直不像老李家的种。
反倒是英子,让老两口真真切切见识到了普通伢儿考大学的付出与艰难。
用李三江的话来说,就是老李家的祖坟,这次终于不是冒火了,正常地窜出一缕青烟。
村里人生大病痊愈要办酒的,毕竟早前一场大病能破一个家,亲戚之间该以这个由头去送份子钱帮衬。
李维汉打算把它和升学宴合在一起办,要是连办两场,吃相就太难看。
等李维汉走后,李三江手里夹着烟,环视家里四周。
这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全他娘的是大学生。
“嘿嘿。”
李三江忍不住笑出了声,想着自己光棍一辈子,没想到临了膝下孩子这么多,当下这么金贵的大学生在自己这里都成标配了。
陈琳在陪着老太太打牌,打得小心翼翼。
林书友还在专注地看着电视,连广告都不放过。
主要是后头桌上,刘金霞和王莲已经问起了陈琳与林书友之间的关系,难得有新鲜的嚼头,俩老太太问得津津有味。
林书友知道,一旦自己起身靠向牌桌,必然会烈火烹油。
“哔哔……哔哔……”
传呼机响起。
林书友低头一看,是老家打来的。
老家庙里,很少会主动联系他,林书友走进屋,拿起大哥大回拨过去。
挂断电话后,林书友神情一肃,没开竖瞳,可眼眸里却有两道血线流露。
这是,生气了。
阿璃正在画上一浪,李追远正在修订《走江行为规范》。
听到林书友的脚步声,李追远放下笔,提前走了出来。
“小远哥。”
“阿友,什么事?”
“我母亲刚给我来了电话,有一伙人登门入庙,跟我爷爷和师父说,给十天时间考虑,要么并庙要么毁庙。”
“你师父和你爷爷怎么样了?”
但凡林书友的爷爷和师父没出事的话,这电话,也不该由林书友的母亲打过来。
甚至,可能就算是遇到了这样的事,林书友的爷爷和师父,也不打算把这个电话打来,将庙里的事告诉林书友。
林书友的母亲,应该是背着他们,偷偷打来的电话。
“我师父和爷爷和他们动手了,然后,都被重伤了……现在他们起乩很困难,本就不适合动手。
他们,不准庙里的人联络我,是我母亲擅自通知了我。”
阿友的爷爷和师父,很懂分寸,这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优点,但遇到这种事,不告诉,反而也是一种不懂分寸。
若是连自家下面的势力都无法庇护,那龙王门庭的体面,就没了。
老太太要是知道这件事,也会派刘姨或者秦叔去走一趟的。
“不是山里的那座官将首庙派来的人?”
李追远觉得,山里的官将首庙,做事不会那么狠辣决绝。
“不是,是一伙陌生人。”
“那就是有人,瞅准了机会,也想重整官将首了。”
江湖上传闻,是菩萨靠着狗腿子赵毅协助,赢了酆都大帝。
那伙人敢这么做,应该是知道丰都那起风波的真相。
林书友看了看坝子上的众人,到底没有单膝跪下来,而是眼睛泛红地说道:
“小远哥……请你,让我回去吧!”
“让你回去?这怎么行,我这后头的道场还没建好,你走了,工期就变慢了。”
“是……”林书友低下了头。
“打电话给你母亲,就说是我说的,让你爷爷立刻答应对方并庙的条件。”
“是……”
“后头道场的工期至多压缩到两天,我手里的符甲最快也需要两天时间赶制。
不把道场建好,哪里去放置阴神香火位?不把符甲做好,怎么去收服增损二将?”
李追远走近林书友,少年抬起头,看着林书友已经憋红的脸、紧抿的嘴唇。
“阿友,以后遇到这种事,不要想着一个人回去。”
“小远哥……”
“我们,一起回去。”
第329章
英子的爸妈想将升学宴放自己家里办,这样可以由他们来收人情。
李三江得知后,到人家坝子上,指着那两口子鼻子一顿臭骂。
村里来看热闹的不少,三对叔伯婶婶们也凑过来过把嘴瘾,落井下石。
最后,升学宴还是由李维汉老两口来办,收来的人情去除办席的成本,都给到英子,当上大学的花销。
李三江是最瞧不上李维汉家下面那四个白眼狼的,但一码归一码,对下一代的伢儿他可没那么大的成见。
再怎么说,他也是如今村子里李家姓中辈分最高的一位。
因此,李三江先表明态度,认出了一笔比较大的人情。
那三对叔伯婶婶也没能跑掉,在李三江的要求下,不得不同意也出一笔和这数目一样的人情。
用李三江的话来说就是,好歹是自家近亲,真给一份和吃席的乡亲一样的人情,也不怕被外人笑死!
三对叔伯婶婶表情都很难看,因为这笔钱,只有他们自己小孩以后也考上大学,才能收得回来。
李兰来电话了。
说英子大学每年的学费,她来负责。
打电话的肯定不是李兰本人,而是她那位籍贯南通的秘书,李维汉和崔桂英已经把她的声音当作自己女儿了。
即使李追远都不得不承认,李兰的形象,在村儿里绝对属高光,谁家能摊上这样一个闺女,那真是大福气。
英子更是将李兰这个小姑视为自己的榜样,她爸妈能让她正常读完高中,也是受李兰的影响。
办席那天,菜很硬。
大病初愈的英子攥着录取通知书,当着宾客的面,对李维汉和崔桂英表达感谢,最后更是真情流露,抱着自己爷奶一阵大哭。
自小到大,她跟随爷奶生活的时间最多,最后高三冲刺时,自己父母都跑市区工地挣钱去了,李维汉会想办法去搞些东西来给她补充营养,崔桂英每晚都在旁坐着,边纳鞋底边陪着她学习到深夜,最后自己“犯病”时,还是爷奶用推车把她从学校推了回来。
至于她自己的亲生父母,以为感谢完爷奶后,就该轮到他们了,甚至提前整理好衣服做好表情,结果英子直接把他们略过。
孩子不是瞎子,自己心里其实有杆秤,以前英子不说什么,是因为她翅膀不够硬,现在,她开始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英子还特意找到李追远,询问那个杂技团的赵毅,什么时候再回南通?
赵毅在英子高考方面,确实是出了大力气,虽然把英子弄得考完后大病一场,但至少解决了英子心理上的患得患失,确保她可以正常发挥。
只是,后遗症还是存在。
英子是对赵毅有好感的。
结束了对未来的迷茫后,英子渐渐变得人如其名,身上有了股英气。
李追远的回答是,赵毅在家陪着他老婆生孩子,暂时不会回南通。
英子叹了口气,随即喜笑颜开,生命中有些惊鸿,注定只是过客。
接下来,英子开始跟李追远请教大学生活。
其实,李追远本人,也没有多少大学生活。
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学校,就算在学校时,少年都是拿着全校课程表,选自己感兴趣的课去上。
少年建议自己这个堂姐多参加社团活动,去进学生会锻炼,虽然上述这些,他自己一个都没参加。
毕竟是出了那么大一笔钱的,李三江把家里的骡子都赶来吃席。
晚席吃完后,润生、谭文彬和林书友早早下桌,回家做建筑工。
李三江照例会在席上喝得酩酊大醉,到时候让熊善给他背回来就是。
李追远从席上打包回来几只螃蟹、点心和炸物。
村厨的手艺肯定比不过刘姨,但刘姨又不可能天天在家做席面,比不得人家花样多。
再者,这种从席上用撕扯下来的桌纸包裹带回的吃食,好似有种独特的风味。
李追远本意是不想拿的,但他是桌上年纪最小的,一些桌上论人分的菜,李三江就直接丢给他了,桌上另几个老人,家里没小孩子的,也都把自己那一份给了小远侯,这亦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