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快给陈叔叔、蒋阿姨问好。”汤非凡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汤闻声立刻上前,微微鞠躬:“陈叔叔,蒋阿姨,好久不见。”
“在辉瑞做得怎么样?”陈光良关切地问,他记得这孩子是在重庆出生的。
“博士毕业后就进了辉瑞的新药研发部,刚工作一年多”汤闻声回答一板一眼。
“子承父业,有出息。”陈光良赞许地点头,又打趣道,“都 28了,结婚了没有?”
汤闻声的脸瞬间红了,手指无意识地攥着杂志边缘:“还、还没有女朋友。”
“喜欢什么样的?”陈光良追问。
“喜欢……喜欢我们华夏人。”汤闻声的声音更低了,耳根都泛着红。
陈光良忍不住笑了,拍了拍他的胳膊:“好眼光,慢慢来,总会遇到合适的。”
一旁的何莲笑着补充:“这孩子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我们给他介绍了几个,他都以‘没时间’推了。”
蒋梅英拉着何莲的手,轻声道:“男孩子事业心重是好事,缘分到了自然就成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毯上。陈光良与汤非凡聊起国内的情况,汤非凡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伤感:“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就会想起当年在沪市的日子,不知道现在母校怎么样了。”
“总归有机会回去看看的。”陈光良放下茶杯,语气坚定,“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不会一直困顿下去。等将来开放了,我们一起回去,看看长江黄河,看看沪市的黄浦江。”
汤非凡眼中泛起泪光,用力点头:“好,我等着那天。”
两天后,纽约中央公园旁的一家咖啡馆里,陈乐怡和汤闻声见面。
汤闻声在她对面坐下,有些局促地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眼前的女孩比照片上更漂亮,眼睛亮得像星星,身上还带着一种被宠大的从容,让他不由得有些紧张。
“你 28岁还没结婚,是因为工作太忙吗?”陈乐怡率先开口,语气直接,带着几分女孩子的率真。
汤闻声愣了一下,随即认真回答:“一开始是忙着读书,后来进了辉瑞,天天泡在实验室,确实没时间谈恋爱。而且……也没遇到合适的人。”他顿了顿,反问,“陈小姐呢?你条件这么好,怎么也没找男朋友?”
“我爸妈从不逼我。”陈乐怡搅动着咖啡,语气轻松,“我觉得感情的事不能急,没遇到喜欢的,不如一个人自在。”
汤闻声听出她话里的“不想被安排”,连忙解释:“陈叔叔应该只是觉得我们都还单着,想让我们认识一下,没有逼你的意思。”
陈乐怡忍不住笑了:“你倒挺懂我爸的。其实我也没那么抵触,多认识个朋友也挺好。”她话锋一转,带着几分俏皮,“我跟你说,我小时候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我爸疼我,我妈宠我,大妈也总给我带好吃的,我哥们更是把我当宝贝,你猜我是什么样的人?”
汤闻声看着她笑起来的样子,心里的紧张忽然消散了,认真想了想,说道:“我觉得你很真诚,而且被这么多人爱着,一定很幸福。”
这句话说得陈乐怡心里一暖。以前别人跟她相亲,不是夸她“有钱”,就是奉承她“有福气”,很少有人能看出她骨子里的“被宠大的真诚”。她抬眼看向汤闻声,发现他虽然看起来木讷,却很懂人心。
“你还挺会说话的。”
第462章 布局
时光匆匆,日历悄然翻至 1967年。元旦的喜庆尚未完全褪去,香港长江工业集团总部的会议室已汇聚了全集团的核心力量——不仅有集团高层坐镇,各子公司的掌舵人也悉数到场,每个人面前都摊着厚厚的年度报告,空气中弥漫着对新一年的期待与审慎。
会议伊始,陈光良示意各子公司负责人依次汇报。
新丰纺织集团的林建云率先起身,声音沉稳有力:“截至 1966年底,新丰纺织全球员工近万人,其中香港本土超 6000人,海外分部(以尼日利亚、新加坡为主)达 3600余人。去年全年营收突破 4亿港币,地域分布上,香港占 75%,非洲(尼日利亚贡献九成以上)占 20%,东南亚占 5%产品结构更显优化,成衣占比 55%,纺织印染 32%,自有品牌‘鳄鱼恤’占 13%——成衣与品牌业务的显著增长,让集团附加值提升了近 18%。尤其‘鳄鱼恤’,已在台岛、新加坡、日本、吉隆坡等海外市场开设 23家门店,海外营收几乎与香港本土持平,日本市场更是以每月 15%的增速攀升。”
这番数据让会议室里泛起低声赞叹。
新丰纺织作为长江工业的“压舱石”,从 1930年代上海滩起步,三十余载风雨中始终稳居行业霸主之位。它不仅是香港纺织业的奠基人——1930年代中期便赴港设厂,抗战时期为前线供应大量军需布料;战后更率先在荃湾建起规模化工厂园区,为香港培养了上万名纺织技术人材,被誉为“香港纺织业的黄埔军校”。
这份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陈光良的长远布局:从力推技术迭代,引进欧洲最先进的纺纱设备,到主动开拓海外市场,从印尼、巴基斯坦的市场,到欧美、非洲的销售网络,甚至在南非、尼日利亚建立成衣加工厂,每一步都透着远超时代的远见。
紧接着,荣昌重工集团的孙德和汇报:“截至去年底,荣昌重工员工 9500余人,其中冶炼厂 2300人、机械设备厂 1200人、造船厂(主营荣昌游艇)6000人。全年营收 6.5亿港币,钢铁产量达 25万吨,除满足集团内部需求外,对外销售 8万吨,客户涵盖东南亚铝合金、铜材等有色金属产量突破 3万吨机械设备板块,注塑机、冲床、电机等产品占据香港市场很大份额,并对外出口最亮眼的是荣昌游艇,去年出口 2600艘,覆盖欧美、中东中高端市场,创下 3亿多港币,成为香港游艇出口的龙头企业。”
这份成绩单,悄然打破了“香港无重工业”的偏见。世人多以为香港只擅长轻工业,却不知重工业的发展需长期技术积累与持续投入——前世香港工业没落,根源在于多数企业主沉迷房地产短期暴利,放弃对实业的深耕。而陈光良却坚持二十年如一日投入荣昌重工,从引进德国冶炼技术,到自主研发游艇设计,一步步将其打造成香港重工业的标杆。
随后,华泰塑胶(华泰玩具)、美的电器、合和拉链等子公司相继汇报。
华泰玩具的塑胶玩具去年出口欧美 1200万件美的电器的晶体管收音机销量突破 50万台合和拉链占据香港服装辅料市场 60%份额,并对外出口。
汇总数据显示,长江工业集团 1966年全年营收 16.8亿港币,占香港全年工业总产值的 10.3%,利润更是突破 1.3亿港币。
过去二十年,长江工业始终以稳健的实业根基,稳压以地产为主的长实集团,成为陈氏商业帝国真正的基石之一。
毫不客气的说,在本港为陈光良家族带来最大影响的,不是环球集团,不是长实集团,也不是平安集团,而是长江工业集团。
用工人数一度高达四五万人的场景工业集团,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岗位问题。
待所有汇报结束,陈光良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从今日起,集团启动两项核心调整:第一,淘汰夕阳产业——塑胶花、假发业务即刻停止自主生产,转为代理模式,生产线售出,厂房自用,回笼资金全力投入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研发.第二,全集团员工薪资普涨 15%,基层工人月薪不低于 180港币,技术岗位不低于 250港币,管理层按绩效追加奖金。”
话音刚落,会议室瞬间安静,随即响起低低的议论声。有高层忍不住问:“陈生,香港不少小工厂月薪还停留在 30-100港币,我们普涨 15%,会不会引发行业震荡?而且眼下内地风波未平,港府就放任局势发展吗?”
陈光良摆了摆手,语气坚定:“港府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工业的根本问题——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早已积累下深重的社会怨气,内地风波不过是导火索。要想香港工业走得远,这场阵痛必须经历。我们主动涨薪,既是稳住员工人心,也是为行业树立标杆——企业赚到钱,就应该考虑给员工更好的福利待遇。员工福利待遇好了之后,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工作质量。”
这番话让众人茅塞顿开,纷纷颔首:“是,陈生!”
会议结束后,陈文恺走进董事长办公室,轻声喊了句“爸”。
陈光良示意他坐下,目光中带着期许与关切:“今年注定是多事之秋,香港局势怕是会有波动。如今你已是长江工业三把手,我和你郭叔叔逐步退居二线,集团的日常运营多靠你牵头,压力不小吧?”
29岁便能执掌如此庞大的工业集团,在香港商界堪称传奇。
但陈文恺并未露怯,笑着回应:“集团目前无负债,现金流充裕,传统产业稳中有升,新兴产业增速喜人,整体根基扎实,谈不上压力。只是长远来看,我们在电子电器的核心技术、机械设备的精密制造上,研发时间尚短,还需持续投入”
陈光良眼中闪过赞许:“有这份清醒就好。大胆去做,技术研发我已批了 2000万港币专项基金,与香港大学、理工学院合作建实验室;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找我。”
陈文恺点头应下。
他知道,父亲虽计划在局势紧张时出国避风头,却早已为家族第二代铺好了路——不仅加强了四位兄弟的安保力量,更在集团内部搭建了稳固的管理架构,确保陈氏实业根基在风波中稳如泰山。
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尽,伦敦郊外的百年庄园已浸在春日的柔光里。
这座占地超 22英亩的城堡,草坪修剪得如绒毯般整齐,水仙在花丛间绽出嫩黄的花盏,尖顶塔楼映着暖阳,泛着温润的鎏金光泽——这是陈光良与奥黛丽赫本在欧洲的家,也是三个孩子肆意生长的乐园。
专车缓缓驶入庄园大门时,陈光良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致,嘴角不自觉地弯起。车门刚开,一抹粉色身影便扑了过来,8岁的陈黛怡穿着公主裙,小胳膊紧紧环住他的脖子,软糯的声音裹着雀跃:“爹地!你终于来啦!我跟妈咪说要给你留草莓蛋糕,一直没让厨房动呢!”
陈光良笑着抱起女儿,在她鼻尖轻轻刮了下:“这么乖?看来爹地没白疼你。”
奥黛丽赫本站在台阶上,米白色羊毛连衣裙缀着细碎的雏菊绣纹,腰间同色系腰带衬得身姿愈发纤细。她走上前自然地挽住陈光良的胳膊,眼中盛着温柔:“一路辛苦了”
岳母艾拉也从客厅迎出,素雅的丝绸长裙衬得她气质温婉,握着陈光良的手笑道:“你一来,孩子们的心才算落地。”
走进城堡大厅,挑高穹顶下的水晶吊灯折射出暖光,壁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墙上的古典油画泛着岁月的温润。
12岁的陈文西早按捺不住,抱着三阶魔方跑到陈光良面前,眼神亮晶晶的:“爹地,我最近又练快了,这次肯定比上次厉害!”
陈光良在沙发上坐下,接过魔方。指尖轻转间,原本整齐的色块便被打乱,他将魔方递回儿子:“那爹地倒要看看,你多久能还原。开始!”
话音落,陈文西的手指便如蝶翼般翻飞。三阶魔方在他掌心飞速旋转,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大厅里瞬间静了下来——艾拉含笑点头,奥黛丽赫本悄悄掏出手帕擦了擦手心,15岁的陈文欧抱着胳膊站在一旁,眼中藏着期待。
“一秒、两秒、三秒……”陈黛怡趴在陈光良腿上,小声数着。数到“六”时,陈文西猛地举起魔方,兴奋地喊:“完成!爹地你看,没超过八秒!”
陈光良接过魔方仔细查看,每个面的色块都严丝合缝。
他忍不住笑出声,摸了摸儿子的头:“厉害!比上次又快了一秒,就算不是专业选手,在同龄人里也是顶尖的。”
陈文西得意地扬着下巴:“我还研究了新公式,下次争取五秒内完成!”
“有上进心是好事,但可不能耽误功课。”陈光良话锋一转,忽然想起个主意,“对了,你这么喜欢魔方,不如试着写本书?把你的技巧和公式整理出来,教大家怎么快速还原。你看,魔方明明是香港发明的,在欧美却没多少人知道,要是你出书推广,说不定能让更多人喜欢上它。”
陈文西眼睛瞬间亮了,猛地拍了下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放假我就开始整理,肯定能写得清清楚楚!”
“先把眼下的学业抓好,写书的事放假再说。”陈光良叮嘱道,看着儿子抱着魔方雀跃跑回房间的背影,又转向陈文欧,语气温和下来:“文欧,高中生活还习惯吗?”
陈文欧在沙发上坐下,藏蓝色校服西装衬得他身姿挺拔。他就读的是伦敦顶尖精英高中,同学非富即贵,却个个拼劲十足,从学术竞赛到体育赛事,卷得如同“精英选拔赛”。
但陈文欧早已适应,说起学校的事,眼中满是自信:“很妙,同学们都很优秀,老师也专业。上周辩论比赛,我们班拿了冠军。”
“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对你是好事。”陈光良赞许点头,话锋渐趋认真,“今天找你,是想跟你聊聊未来的方向。我希望你以后读商业专业——不是要把你绑在家族产业上,而是我有很多商业想法,需要一个懂欧美市场的人去实现。”
他拿起桌上一罐红牛,递给陈文欧:“就像这个,我们在香港开发的能量饮料,在东南亚卖得很好,但在欧美几乎没存在感。欧美消费者对亚洲品牌有天然隔阂,没有熟悉当地市场的人推广,它永远只能是‘亚洲饮料’。除了红牛,我还有很多适合欧美的构想,比如针对年轻人的快时尚品牌、线上购物平台,但这些都需要有人落地、试错。”
陈文欧握着红牛罐子,眼神渐渐坚定。从小听着父亲的商业故事长大,看着父亲建起横跨航运、工业、地产的帝国,他早对商业满是向往:“爹地,我本来就打算学商业。我是商业大亨的儿子,想跟你一样,做出自己的事业。”
“好儿子!”陈光良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
“爹地!你还没问我呢!”陈黛怡不乐意了,拽着陈光良的领带嘟起嘴,“我也要有自己的目标!”
陈光良笑着抱起女儿,在她脸上亲了口,语气满是宠溺:“我的黛怡还小,不用急着定目标。你想要什么,爹地就给你什么;你想做什么,爹地都支持你。就算以后只想当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爹地也能让你一辈子开心。”
陈黛怡立刻搂住他的脖子,又亲了亲他的脸颊:“我最喜欢爹地啦!”
奥黛丽赫本站在一旁,看着丈夫与孩子们的互动,脸上漾着温柔的笑。
夜色渐深,孩子们睡熟后,陈光良与奥黛丽赫本来到书房。
奥黛丽换上了一条华丽的紫色公主裙,裙摆缀着细碎的水钻,颈间珍珠项链是去年陈光良送的生日礼物,衬得她愈发优雅。她为陈光良倒了杯威士忌。
陈光良接过酒杯,目光落在桌上的文件上:“先聊聊公事。去年从摩纳哥拿回来的资金,都投资好了吗?”
去年被迫离开摩纳哥时,他们拿到了补偿款。按陈光良的建议,奥黛丽将大部分资金投入欧洲证券市场,买入英国必拓、瑞士雀巢、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的股票,剩下的则收购了伦敦、巴黎的商业地产——如今奥黛丽的财富已达 1.2-1.5亿美元。
“都安排好了。”奥黛丽在他身边坐下,语气轻松,“这些年英国证券没有赚太多,胜在稳定,就像你说的,价值投资慢慢来,总能超过银行利息。”
陈光良忍不住打趣:“听你这意思,是觉得我不懂英国证券市场?”
他当然清楚,1962-1966年英国股市低迷,制造业竞争力下滑,远不如美国股市涨幅亮眼。
奥黛丽站起身,走到他身后轻轻按摩着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娇嗔:“我可没这么说。我本来就不在乎金钱多少,只要能和你、和孩子们在一起,就算住小房子也幸福。”
陈光良握住她的手,将她拉进怀里,看着她眼中的温柔,心中满是暖意:“我知道你不在乎,但我们还有文欧、文西和黛怡。我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更想给他们能长久的事业,让他们以后不用依赖任何人,也能活得有底气。”
“我明白你的心意。”奥黛丽靠在他肩上,手指轻轻划过他的西装领口,“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孩子们都优秀,会有自己的人生。而我,会一直陪着你,顺境逆境都一样。”
情到浓时,陈光良轻轻抬起她的下巴,吻上她的唇。水晶吊灯的光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壁炉炭火噼啪作响,空气中混着威士忌的醇香与爱情的甜蜜。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已经响起爱的乐章!
第463章 酒店集团的扩张
陈文锦带着‘亚马逊商业管理’的管理层,来到第一座旧金山·亚马逊购物中心视察工作。
他身边跟着的管理层,都是清一色的白人高层,包括亚马逊地产总裁安德鲁等人。这些年,他充分发挥‘本地化管理’、‘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管理学,积极融入美国的社会,这才有了如今的‘亚马逊商业帝国’。
旧金山·亚马逊购物中心,是以‘汽车’为主题的购物中心,两座‘缠绕’式的风格建筑物,不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旧金山城市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其独特的混凝土螺旋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注意。
“安德鲁,还记得这里开业时的场景嘛?”陈文锦笑着说道。
安德鲁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职业管理层’,不过已经加入亚马逊商业有8年多时间,他刚进入亚马逊商业管理时还只是担任购物中心的运营负责人。
“记得,当时很隆重,总统候选人和世界船王都亲自到场。当然过去那么多年,这里依旧是旧金山最靓丽的风景线,客流量一直居高不下。这里诞生了很多购物中心的记录——第一个超级市场和梅西百货共存的购物中心.”
陈文锦点点头,正是这个项目的成功,他旗下的亚马逊商业管理资产猛然扩大一倍,接下来他顺势一口气开发了六个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地产之一,最知名的购物中心品牌。
如今三十三岁的他,便已经成为美国商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一路走来,父亲确实帮助了他很多,不过也离不开他的苦心经营,当然他的岳父家也给与了他一些社会关系的帮助。
“如今我们已经有七个购物中心,而且经营都非常理想。接下来,我们要么继续发展购物中心,要么地产多元化发展。新的购物中心选址还没有敲定,亚马逊商管暂停了购物中心的扩张,所以当前七个购物中心的经营则十分重要。与此同时,我们要实行地产多元化发展,所以我成立了‘亚马逊酒店管理’。利兹酒店谈判,约好了没有?”
安德鲁马上说道:“已经安排好了,下周我将去伦敦和他们展开谈判!”
此时的亚马逊酒店管理,已经收购了波士顿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也是除欧洲以外的唯一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
在英国和法国,它被称之为‘利兹酒店’,是‘现代豪华酒店的鼻祖’凯撒·里兹创建的,目前欧洲一共两家利兹酒店,都是非常古老的酒店。
当年美国人引进这个品牌后,先后创立三家,但最终只有波士顿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存活下来。
如今亚马逊酒店管理收购波士顿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后,下一步便是拿下‘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全球冠名权。
做完这一步后,亚马逊酒店管理公司马上会在美国连开三家‘新丽思卡尔顿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