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09节

  6月份,市井坊间突然传出廖宝珊曾贩卖毒品,并将被递解出境的消息,一些报纸也刊载这些传言。

  6月14日,星期三。

  一大早,一批“神经过敏”的存户涌向廖创兴银行,仓促提款,把账号上的钱一卷而空。

  廖宝珊听后愕然,仿佛刀剐放血。

  如此豪提,兴建24层大厦的计划将毁于一旦。

  廖宝珊派员到各分行解释:称本行经营良好,资金雄厚云云,以期安稳存户。

  既然资金雄厚,那就提吧——又有一批存户急匆匆、惊惶惶赶来廖创兴提款。

  第一天流失存户资金300万港元,还不算多。

  这对廖宝珊打击已是够大了,他彻夜未眠,泪洒枕席。

  这一夜,谣言四起,于港九不胫而走,称:廖宝珊把存户款项攫为己有,炒地炒房,大发横财,廖宝珊早已把存户帐号掏空,他已无钱兑付存户,自认倒楣;廖宝珊早知挤提在即,已把资金席卷一空逃到国外去。

  因此,真正的挤提风潮发生在第二天。

  廖创兴中环德辅道西总行、湾仔轩尼诗道分行、九龙弥敦道分行、旺角分行、太子道分行、深水埗分行尚未开门,已是人声鼎沸千头攒动,等候提款的队伍如长龙横卧街头。

  银行职员被这情景吓坏了,一面按往常程序开办存取业务——哪还有人存款。

  廖创兴的押钞车在各分行间穿梭奔驰,出纳员加快了点钞速度,哪里应付得了络绎不断的挤提大军。

  升斗小民皆流露出惊慌焦的之色,生怕提不到款,数年的血汗钱在瞬间化为泡沫。有人泣泪跺脚,咒骂廖宝珊坑害他们,更有人露宿街头,等次晨提款。

  据各分行注销的帐号统计,3天内,挤提存户多达2万人,流失存款总额3000万港元。

  这3000万港元,一部分是廖创兴的流动资金,一部分是潮汕同乡借给他的,数额甚微,无异杯水车薪,大部分是廖宝珊以物业“缩水抵押”向他人借的。摆在廖宝珊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宣告破产,接受清盘;二是割肉护行,来日东山再起。

  廖宝珊向其他银行求援,他们或以种种理由婉拒,或以交董事局研究拖延。

  “你们见死不救见死不救”廖宝珊愤怒而绝望地吼叫,然后抱头涕泪。

  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同业可能会是朋友,更可能是敌人。

  陈光良曾直言不讳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们是不会资助有损我们利益的竞争对手的。”

  在陈光良之前之后,持这种观点的银行家,何止平安银行一家。

  廖创兴受灾,其他银行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说廖氏自作自受。

  他们确有几分冷酷,但又不是空穴来风。

  香港政府没有完备的银行法,更不会制定官方利率,香港民间的银行公会倒是制定了同业利率,要求各会员行共同遵守避免恶性竞争。

  廖创兴原本就是把银号的一套照搬进银行,对同业公会的条例置若罔闻,创立“高息小额存款”。

  以汇丰、渣打、平安为首的银行对廖创兴十分不满,又无可奈何。

  现在廖创兴遭到挤提,各银行难免不会袖手傍观。

  挤提风潮沸扬了3日之后,警方处长针对廖宝珊已潜逃的谣传,发表一项声明:

  “市面出现一项谣言,指有某知名银行家被警方侦查,且已被通知离境云。查实此项谣言,乃毫无根据。”

  这项声明对减缓挤提起了一定的作用。

  廖宝珊仍在港证明他尚能应付局面。

  不过仍有许多小存户不放心,不将存款提进腰包,誓不罢休。

  汇丰、渣打是银行公会常务会员行,还是兼容准中央银行权利与义务的大商业银行。两行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廖创兴银行,声称可透支3000万应付挤提。

  挤提风潮慢慢平息,摇摇欲坠的廖创兴免于“执笠”。

  欲哭无泪的廖宝珊该破涕开颜,重振雄风——不,他更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事情的起因却是汇丰的好心援助。汇丰与廖创兴拟好一份英文联合声明:“汇丰及渣打已作出若干安排,令廖创兴银行的事件,完全受到了控制。”

  声明登于华文报纸,不知哪位翻译大师的巧译,中文译文竟是:“廖创兴银行之业务,完全置于汇丰及渣打控制之下。”

  译文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

  廖宝珊见到报纸,如五雷轰顶,精神崩溃——汇丰渣打,太卑鄙,太无耻,出尔反尔,以“无条件支持”为诱饵,诱我入瓮,好鲸吞我辛辛苦苦创置的银行及物业。

  廖宝珊神思恍惚,无法安寝,半夜里都把律师找来寻根究底。

  律师解释纯属译文有误,不足为信,廖宝珊仍心存疑窦,恐鬼佬有诈。

  平安银行。

  廖宝珊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

  “陈爵士,汇丰、渣打有意吃掉廖创兴。他们要拍卖我的物业,这不等于割我的肉,要我卖仔卖女……你是我们华资的领袖,请务必帮我一把。我时常听人讲,你提出‘香港人’的理念,是香港德高望重的商界大佬!”

  一见面,廖宝珊就大打‘华资’感情牌。

  陈光良直接说道:“廖生,你打算让我如何帮?”

  “有一个方法,就是由您和我签署一张买卖合约,把我的物业全部卖给你,这样一来汇丰、渣打就不会拍卖我的物业。”廖宝珊继续说明:“陈生,你放心,这张合约只是签给汇丰和渣打看的,风波一过,合约可以由你解除。”

  陈光良心里想到,签一张合同,不能是假的,一签,合同就是真的,具有法律效力,况且廖宝珊的物业数量很大,涉及的买卖金额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至少也是上亿港币。

  虽然上亿港币兑陈光良来说,拿出来轻而易举。

  但是别忘了,一旦廖宝珊反悔,将旗下的产业就以上亿的价格卖给他。这样的话,陈光良岂不是白白损失不少,因为物业买贵了。

  久经商场的陈光良,自然不会同意。

  不过,他还是本着同是华人的精神,说道:“廖生,这个方法于我大不利,所以恕我无妨答应。”

  廖宝珊急了,来之前,他的朋友都说——香港能救他的,也只有华资领袖陈光良,不然他只有被吃掉。

  “陈爵士,你一定帮帮我,香港除了你,已经无人可帮到我。”

  口气卑微,但又将陈光良推到‘道德制高点’。

  陈光良叹了一口气,说道:“廖生,你想想,陈德泰前几年碰到地产低潮时,也能渡过难关,虽然事后实力大打折扣,但总归活着。现在地产市道这么好,你的情形并不是很坏。不管怎么样,你的物业拍卖后也值一亿多港元,汇丰、渣打吃不了你的。”

  廖宝珊一听,依旧心事重重的说道:“不一定,拍卖物业时,如果有人‘食饼仔’,压我的价,那就惨了!”

  这个‘食饼仔’,是香港这几年地产商的一个办法,就连港府都有些毫无办法。

  所以廖宝珊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陈光良说道:

  “这一点,我们长实集团可以帮忙,廖生你也知道,我们长实集团向来不参加‘食饼仔’。另外一方面,我会让人去联络,如果汇丰、渣打真拍卖你的地盘,大家不会‘食饼仔’。”

  “最后,我在这里奉劝廖生一句,以现在的地产形势,廖氏企业无论如何,依旧能位居香港大型置业公司之列。廖生又何必像是惊弓之鸟,身体要紧啊!倘若你的身体拖垮了,你的子女又能否守得住产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他能看出来,廖宝珊此时神情恍惚,脸容憔悴,怕是命不久矣。

  虽然陈光良在心底,也有削弱廖宝珊之意,但对生命这个事,他是很有儒家风度的。

  廖宝珊闻言一震,说道:“多谢陈先生的教导”

  稍后,他稍微恢复一些信心离开。

  他认为今天算是有收获:

  第一,由长实集团出面参加拍卖,再加上行业的影响力,食饼仔应该不会过分。

  第二,他觉得陈爵士的话有一定道理,廖氏再怎么也是香港大型置业公司,东山再起有望。

  几天之后,廖宝珊百般无奈地将自己拥有的物业拍卖,以顶汇丰、渣打的数。

  陈光良信守承诺,安排长实地产的负责人陆孝清,在拍卖会实行‘监督’。

  当然,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价值控制在资产的7~8成范畴。

  目前香港地产依旧旺盛,廖氏的物业亏个两三成,算是给廖宝珊的教训。

  当天还有霍英东参与,他应该也是受了廖宝珊的委托,不参与食饼仔。

  故此次的拍卖,廖宝珊损失也就两千万左右,不算严重。

  但是没想到,虽然拍卖所得的价钱并不算低,但眼巴巴看到自己曾经拥有的物业落到别人手里,廖宝珊耿耿于怀,心里极度伤心和失落。

  几天后,他的高血压病就发作,送进医院后没几天,就脑溢血死亡。

  此消息,成为城中的一大话题。

第440章 严氏家族

  廖创兴银行挤提事件,对香港地产、股市的影响还是很大,地产应声下跌了一两成,而股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下跌。

  当然在陈光良看来,下跌只是短期性的,应该明年便能继续恢复上涨的势头。

  在这一波廖创兴企业的地盘拍卖上,长实集团也拿下两个地盘,信守承诺没有压价,大概折合之前的七成多价值。

  要知道,如果没有长实集团、霍英东等的出面,廖创兴企业的地盘被压价至五六成业不是不可能!

  只可惜廖宝珊还是受惊而死,不然凭借其本人的能力,将来的前景不会比郭德胜、郑裕彤等人差。

  一切都比较令人欷歔!

  如今在第一批大型置业公司中,李康节、陈德泰、廖宝珊纷纷折戟;

  而这一世的霍英栋,也没有前世那么‘做大’,毕竟他不仅在朝战中被陈光良表弟杨一凡(更名后)搞去不少业务,就是朝战后的地产,他也不是龙头,远不及长实集团。

  而前世的‘四大家族’,李家成没有机会再做大,此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工厂主,连第一幢工业大厦的贷款都尚未还清,再加上塑胶花已经走下坡路,他更不可能有钱在1967年抄底;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组成的新鸿基,虽然在1958年入场,但不仅郭德胜没有拉链产业做靠山,当时地产也是被长实炒高,他们规模只算很小;至于郑裕彤,也丢失本港钻石的先机,再加上靠山恒生银行规模不大.综合起来,前世的‘四大家族’已经被不同程度的削弱。

  此时的香港地产界,长实集团一家独大。

  其后是霍英东的企业,以及一些银行及相关人士反而投资规模较大,例如恒生银行的何善衡、何添等人,直接介入了投资地产,还有明德银号等。

  但显然,霍英东不可能做大,毕竟港府看不惯他;其次明德银号、恒生银行,依旧可能在1965年发生挤提.

  总结起来,长实集团能一直看香港地产的更迭,但本身却一直做大,而且是独一档的做大。

  这一日。

  铜锣湾百德新街的‘富丽华酒店’开业,陈文杰再次代表长实集团,出席了当天的庆典。

  这是长实集团投资的第三座酒店,富丽华酒店和美丽华酒店一样,是定价四星级,但实质能达到五星级的程度,主要是保证入住率。

  而香格里拉酒店则是‘超五星级酒店’,和嘉道理家族的半岛酒店,一南一北在香港成为代表酒店。

  期间有嘉宾笑着说道:“陈生,香港地产风云变幻,唯有长实集团一家做大啊!”

  此言一出,四周的人纷纷瞩目。

  显然这是一句捧杀。

  陈文杰面对这种情况,从容的说道:“长实集团在二十年代后期便进入地产界,向来采取稳打稳扎的发展,故体量确实大了一些。而如今长实集团上市,将和全港市民一起分享地产发展的利润,自然而然该做好工作,才不辜负股民的期盼。”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叫好!

  长实集团都已经上市,难道不该好好的做好,难道让股民投资血本无归嘛?

  当然,嫉妒心人人有之,陈文杰也知道,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长实集团,期望这家企业分崩离析。

  故陈文杰明白,父亲将长实集团上市,是多么的明智。

  筹集资金1.875亿,不仅用于偿还部分贷款,还继续购入地盘发展壮大。

首节 上一节 409/4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