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529节

  行业里正常来说,这样也就是应对短期的订单峰值,比如季度促销,也不会真就全年都这么搞。

  所以,如果碳硅集团的首款车型真能持续热度,6万常规产能的生产线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需要更多的资金与更长的时间,不用新增核心设备和扩建厂房的简易扩产就成为一个备选方案。

  比如,焊接或涂装增加1-2个临时半自动工位,增加物料缓存区来减少等待,与一线销量体系配合来增加相同车型的批量生产。

  简易的扩产大概只需要投入生产线10%的成本,预计可以把常规产能从6万扩增到8万左右。

  俞兴听着大家的讨论,一方面是对不同扩产方式的确定,一方面是对市场热销情况的忐忑。

  九州面世的效果都出乎了俞兴的预料,更何况是崔之愚、蔡俊辉等人。

  决定着扩产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对九州未来市场的判断。

  崔之愚总结了目前的情况,询问负责销售的蔡俊辉,想听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判断。

  蔡俊辉是从大众跳槽过来负责建设销售体系的,他听着副总裁的问题,沉吟再三后还是没敢说出答案。

  他觉得九州的热度可以持续,但是……九州热度能持续总觉得违反行业常识。

  他当初跳槽来公司,觉得老板口中那个“5万辆”都是难以实现的目标,现在扩产不就是认为今年的销量可能已经不止于5万辆了嘛。

  如果超过5万辆,扩产一是缓解今年的交付压力,二是为明年的销售做准备。

  崔之愚见蔡俊辉不说话,有些不满道:“蔡总,你犹犹豫豫的,你就说呗!”

  蔡俊辉一咬牙,说道:“我觉得能持续!”

  崔之愚点点头,刚要说话就见对面改了口。

  “嗯,也不一定,这个市场情况……”蔡俊辉瞧见老板的视线扫过来,忍不住又改了口,提到一个竞品的存在,“汉兰达年度改款要在4月上市了,它很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冲击。”

  汉兰达的七座车型是九州一个比较直接的竞品。

  九州没上市之前的研判里是这样,蔡俊辉连续四天泡在一线的观察也证明不少家庭客户确实在考虑汉兰达,还提到对改款车型的等待。

  “汉兰达的竞争问题,它只是一个年度款,不是全新改款,顶多是针对去年的第三代微调。”崔之愚皱眉道,“它能调什么呢?搞个电尾,搞个座椅通风,我不觉得它会造成比目前车型更大的竞争压力。”

  蔡俊辉摇头道:“我只说我在门店里看到的,以家庭为主的客户确实在等汉兰达,我们不能轻视汉兰达,它在一线都是要加价两三万才能提的车。”

  崔之愚冷笑道:“就是这种加价才会把更多的客户往我们这里赶,我从始至终都相信我们汽车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现在只是需要时间。”

  会议室里出现争论。

  俞兴听着这样不同角度的声音,思考良久后忽然问出一个问题:“你们说,我们有没有必要讨论第二条全新生产线的建设?”

  老板这话一出,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支持简易扩产的激进派觉得老板过于激进了……

  九州确实品质够硬,反馈优秀,但也不能这么乐观吧。

  俞兴的提议没有得到太多具体的回应,会议室里关于简易扩产的讨论却忽然像是按下的加速键,大部分人都开始支持简易扩产的决定。

  主要问题是乐观与更乐观这两派的选择嘛。

  下午六点半,天色已经黑了,会议结束。

  崔之愚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冲着老板笑道:“俞总,还是你的办法多,你一提新的生产线,大家都觉得简易扩产可以搞,虽然暂时影响点产能,但现在反而是最佳时间。”

  俞兴皱了皱眉:“你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呢?”

  崔之愚收拾东西的手停住了。

  他看着老板,张了张嘴又立即闭上,会议室里不是两派,而是三派,乐观、更乐观、最乐观。

  崔之愚收起文件:“那个,俞总,呃,饿死了,我先去吃饭,生产线的事,咱们忙完这一阵再讨论。”

  俞兴瞧着副总裁溜之大吉的身影,摇了摇头。

  他今晚不在食堂吃饭,连续加了四天班之后得回家吃。

  只是,就在俞兴回家的途中,他接到了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电话,询问的也是网传的碳硅集团小定数字。

  俞兴考虑三秒,觉得过几天的周榜也要出来了,现在没什么好瞒的,直接告诉了对方:“那个不准了,现在已经过万了。”

  电话里的王川福出现一个明显的破音:“什么?!俞总,你……”

  俞兴确认道:“真实数字。”

  王川福陷入巨大的沉默。

  与之同样沉默的是办公室里好奇的数位高管,正是他们撺掇着老板询问消息的真伪。

  此刻听着临港的答案,心情忽然变得比较奇怪,不是,哥们……

十一月来波抽奖活动

  感觉手的腱鞘炎缓解很多,又写到这样的情节,准备这个月的更新提提速。

  明天一万字见。

  ——

  十一月的月票抽奖,1号-7号投票,8号晚上8点按照月票序号抽,结果会放在活动群以及单章里。

  一等奖,三个1克金豆子。

  二等奖,20个“待人以诚”、“以人制人”、“降低期望”的书法摆件自选。

  三等奖,20个起点5000币。

  月票序号在“月票纪念册”里可以查看。

  感谢感谢。

第541章 行业震动

  一万小定!

  你吹牛逼!

  作为比亚迪的掌门人,作为造车的前辈,作为新能源的探索者,王川福保持了最基本的风范,没有把自己心里涌出的第一反应说出来。

  比亚迪是兼顾传统和新能源的车企,最是明白行业里的弯弯绕绕,不少车企都是通过订单数量的统计来营造市场热度,像这次听到网传的“小定”,有的就是经销商为提前备货而向主机厂提交的批发订单,这一类的不仅提交小定,为了抢占热门车型的配额还提交不退的大定。

  反正,热度先上来,后续趋势怎么走是后面的事。

  比亚迪上个月发布“唐”的时候也搞过热度,是在21日凌晨5点42分通过自家平台启动限量100台的预售,通稿标题则是“12分钟售罄100台的行业震撼”,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间是为了凸显“542”战略。

  可是,可是,碳硅集团是宣称的直营啊。

  这订单里面肯定就没有经销商的压货。

  王川福舔了舔嘴唇,脑海里闪过诸多念头,最终在沉默过后带着难以置信的委婉:“俞总,你们,你们的门店是20家?”

  他迅速的凭借行业经验抓住了疑似的问题。

  碳硅的数据很好算,因为只有4天,如果小定1万,单天单店的平均小定数字就是125单。

  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因为,不是所有到店的人都会百分百转化为小定客户,假设小定转化比例是行业里极高极高的30%,也就需要至少416组进店客户。

  比亚迪自家的进店客户在周末能达到一天30组左右。

  碳硅能做到比亚迪的14倍???

  “嗯,是啊,就20家,门店压力太大了,我们又在长三角这边新搞了10家用来转化客户。”俞兴没想到那么多,只是分享经验,“我们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引流效果相当好,官网和APP的线上反馈也很不错,王总,你们后面也可以试试线上的渠道。”

  王川福再次沉默了。

  嗯?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

  这触及到比亚迪的知识盲区了。

  这个引流效果相当好是怎么个好法啊?

  他的喉头上下滑动,思绪确实被对方的成绩和话给打乱了。

  俞兴继续分享经验:“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确实不一样,抖音这次帮碳硅搞了推流,广告效果十分不错,哦对,我今天开会的时候才明确门店的这一点,一线城市要搞核心店,二三线城市做标准店。”

  王川福听着俞总的语气,感觉是挺真诚的经验分享,莫名的也想和对方分享分享经验,再度打破沉默:“俞总,恭喜,恭喜你们的开门红,小定过万,牛逼啊,俞总,一定要注意产能的跟进啊,我们去年做‘秦DM’,单月订单做到8000辆,但是电池产能出现了限制,单月只能交800辆,交付周期搞到半年,市场热度都给搞没了。”

  比亚迪去年5月的秦拿到8000单,但全年累计销量只有1.47万辆,月均1100辆,产能出现严重的限制。

  俞兴笑道:“王总这点提醒的对,我们傍晚的会议就是在聊产能的问题。”

  王川福控制自己的吸气声,忽然觉得没什么话想说了,要么是对面吹牛逼,要么是对面太牛逼,两种情况都需要消化。

  但他没法这么生硬的结束通话,便找了最后一个话题:“俞总,我定了一辆九州,还是Max版的,记得早点给我发货。”

  “王总,还是你眼光好,搜狐的张朝阳张总,他昨天催我发货,我一看,他居然定的是Pro版,我靠,我让他转定一辆Max的,我们顶配受到的欢迎力度很大,大定比例超过20%了。”俞兴感慨道,“用户也是真懂我们的用料啊。”

  碳硅第一天的大定有3成是顶配Max版,随着订单总量的进一步增加,这个比例下滑到2成,但也远超预料,所以,顶配的排产反而慢一些的需要2-4周。

  王川福在一通电话里陷入第三次的沉默。

  没记错的话,顶配Max是38.58万的吧,去掉补贴和小定现金优惠,落地也得32.68万,这就是实打实的跨过30万的门槛了,还不像Pro版落地不到29万。

  王川福把手机拿到眼前看了看,随后才放回到耳边:“俞总,恭喜,我们要向你学习,国内新能源未来可期。”

  “相互学习。”俞兴笑道,“我绝对相信这一点,这是产业革新的序幕。”

  王川福最后再度恭喜,随即挂断电话,摘下了眼镜,显得有些茫然。

  办公室里的通话环境很安静,但只能听到电话另一端小部分的声音。

  三位撺掇老板的副总裁瞧着他的反应,面面相觑,“过万”的信息是听到的,后面则断断续续,但王总三度的沉默显得震耳欲聋。

  不至于真就相信了吧?

  副总裁宿飞鹏说道:“碳硅九成九的是在搞热度啊,不管怎么样,先搞出来订单量,有了能够宣传的点,后面不管是生产线有问题,还是供应商有限制,都能解释。”

  另一位副总裁严叔宁刚才听到老板在电话这端的话,也琢磨道:“过万的小定,按这口吻肯定是1万刚出头,就算作1万,碳硅集团压根没那么大的承载能力啊,俞总吹牛不打草稿。”

  王川福揉了揉脸,没有给出判断,看向最后一位没说话的副总高锦川,问道:“老高,你觉得呢?”

  高锦川有些犹豫:“按理说,这个数字是不太可能,新车上市搞点离谱的东西也能理解,但这个30万级别的车,这样的订单,太离谱了反而……”

  太过离谱反而让他将信将疑了。

  王川福拿俞总的话来问:“俞总说一线核心商圈门店的引流效果极好极好,你们怎么看?”

  三个人同时沉默,比亚迪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片刻之后,宿飞鹏摇头道:“就算极好,好到BBA核心商圈门店的那种程度,我又不是没从旁边走过,也不至于到那种程度,不对,不太对,这不符合常规啊。”

  这话略显心酸,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王川福往椅子上一靠,感叹道:“常规常规,新能源的车本身不就是在打破行业过去的常规吗?”

  比亚迪今年重推“542”战略,又以“唐”的上市作为中心,会在年中开展“唐战番邦”挑战赛,主要内容是0-200米加速和越野挑战,而在13年“秦”上市的时候就举办过“秦战列国”擂台赛,那时候比的是0-400米加速。

  这就是在彰显新能源车在性能上对常规的打破。

  只是,这种活动在圈内没搞成大新闻,还招来了外资高管的冷嘲热讽——“跑得快又不是卖得掉”。

  如果碳硅集团新车过万的订单没有水分,不,应该说,没有太大水分,这无疑就是在“卖得掉”上面打破常规了。

  王川福又想起俞总之前来鹏城的交流,想起他当时“比亚迪的总部在鹏城却没有座椅通风”的故作费解。

首节 上一节 529/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