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兴开头表明立场,最后给出承诺。
作为“朝闻道”委员会的委员,也作为金主,他的表态还是有一定份量的,最终也就让DLF确定会以开源的方式来运转。
当然了,DLF的定性是非营利性组织,而为了维持运转还会有个商业实体,涉及到后者的技术成果必然是没法开源的。
俞兴不需要知道全球最顶尖的机器学习涉及到什么变革,他只知道像DMLC社区这种研究机器学习工具的方向必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
随着DLF确定最后一件事,这次的会议也就落下帷幕,参会者都要陆续返回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
4月25日,包括俞兴在内,首次参加申城机器学习暨通用人工智能大会的人一起合影留念,都希望国内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和孕育。
不过,委员会的委员们暂且留下,又以余凯和陈天奇为代表,接受申城媒体的采访,吹捧了一番这次会议的意义,顺势拿到申城国投的3000万华夏币投资支持。
这笔资金相较于余凯的筹资目标是不多的,但对于市里的支持已经不算少。
余凯送走学术同仁,关于这一趟的临港交流有喜有忧。
喜的是,地平线也拿到了三家机构1000万美元的天使轮,他可以开启自己个人的事业。
忧的是,DLF筹措的资金不足一半,接下来可能真得看俞总的眼光如何了。
“俞总,谢谢你,国内机器学习要是能有大发展,你是首功。”余凯吃着碳硅集团的食堂,对俞兴连连感谢,“地平线也得谢谢你,没有你对高瓴他们的强调,他们也没法这么快下决心。”
虽说有赠品之说,但真要确定投钱也是有考量的。
高瓴、五源、毅达这三家投了地平线公司的机构在与余凯交流完创业规划之后还找到了俞兴,向他请教这样一个号称要聚焦智能驾驶出行方案的硬件侧项目。
俞兴没有重复余凯自己介绍过的东西,他只是从碳硅集团的需求出发,谈了谈地平线的将来。
“我们现在用的芯片是以色列Mobileye公司的,如果地平线能成,我们以后一定会切换到地平线公司。”
“不光我们,但凡国内以后做新能源的厂商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我们在和Mobileye沟通的时候,希望他们能针对国内路况技术做一些提升和优化,比如修路的锥筒,但他们拒绝任何本地化的修改。”
“这些国际供应商都是类似的毛病,普遍觉得在国际市场研发了产品,现在到了国内都是最好的,也没有替代品,让我们爱用不用。”
“倒不是我非要意气用事,而是我坚定的认为,做不好本地化服务的公司在未来一定难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
俞兴面对三家机构的询问,十分斩钉截铁。
也就是这次见面之后,他们敲定了对地平线公司的天使轮。
余凯没听俞总提这事,但他从高瓴那边知道了,心里实在不能不感激。
俞兴面对感谢倒是大方收下:“地平线能做好,这就是最大的感谢,这其实也是互惠互利,我们需要更好的供应商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哪怕现在的已经是国际Tier 1,它们这么一帮人的故步自封就是你们这些创新者的机会。”
“碳硅集团要用更强的产品来打造更强的产品。”
碳硅集团掌门人说这话没有太激动,但已经进入创业视角的余凯就心潮澎湃多了。
他激动之余便打破底线:“俞总!我相信你!DLF筹措的资金,如果你认为可以试试加密货币,那也梭一把!”
“……”俞兴认为人还是需要底线,“余博士,阿里很稳妥,还是阿里吧,DLF就注册在香江,资金用起来也方便,唔,市里的投资可能没法这么用,回头再合计合计。”
他打算等小英忙好之后让她来看看流程。
刘琬英现在在资金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算不做空头,她去洗钱也是一把好手。
她这个月一直在忙过山峰资金的合规动作,打算把一批离岸公司的马甲一次性用掉。
欧洲金融市场不像日本那么保守,但也不如美国那么开放,而这次的目标雷诺,它本身有法国政府持股了19.73%的股份,日产也持股了15%,还有大约50%是由长期投资者持有,像法国巴黎银行旗下基金就持有2%的股票,所以,过山峰的做空行动要更加谨慎。
俞兴已经看过过山峰对雷诺的做空报告,就等着她最后的发动。
4月28日,碳硅集团的总裁办里正在审阅今日份的最新文件,俞兴顺带着也看看雷诺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副总裁崔之愚敲门进来,表达了一件不解的事情。
从长城过来的崔之愚负责公司里很多的日常运营,包括车机、软件等团队工作的配合。
他昨天收到语音团队的抗议,认为现在要把过去工作的成果全部推翻是十分荒谬的,所以,今天在了解情况之后就来请愿了。
“俞总,你知道车机语音要推倒重来的事吗?”崔之愚开门见山。
俞兴关掉电脑上的网页,随口答道:“我知道,我听隔壁说了,认为我们这边采用的模型比较落伍,就是那个、那个……”
他想了想,抬头问道:“是叫高斯混合模型吧?”
“是的,是高斯混合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混合架构。”崔之愚认真的说道,“这一套就是大家都在用的,公司也搞了快半年了,怎么能说推倒就推倒呢?”
他昨天充分聆听语音团队的不满和意见,也记住了核心问题所在。
核心问题就是核心没了……
俞兴沉吟:“这是之前来临港开会的科学家们的意见,还有一位出自麻省理工的朱博士,他带着团队帮忙搞呢,说是换成一个更智能的架构,叫……”
他伸手在文件里翻了翻,翻出来自隔壁的小作业思路,念出核心架构:“是叫深度神经网络DNN,是什么深度置信网络DBN和前馈神经网络,能够重构声学模型。”
崔之愚不满道:“俞总,这也太草率了!他们虽然是专家,但没有深入了解我们的东西,就这样把工作搞乱,我不赞同!”
俞兴放下文件,说道:“让他们帮忙不容易啊,花了1000万美元呢。”
崔之愚闻言,大吃一惊:“1000万美元?就干这个活吗?这……”
他痛心疾首:“这钱不该花啊!”
崔之愚就差大骂俞总是败家子了!
俞兴淡定的说道:“不是碳硅集团出钱,是隔壁碳硅数据出的钱。”
崔之愚嗓子眼的情绪缓了缓,思虑道:“话说回来,有的钱该花也是要花的。”
他脑子里的念头转了转,1000万美元托请的专家,这所谓的DNN架构,所谓的重构声学模型,或许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一回事……
崔之愚尊重了隔壁兄弟单位的付出,决定收回请愿,暂且观察观察情况。
不过,他没想到这个观察时间会这么短。
仅仅到了第三天,语音团队负责人任逸轩就期期艾艾的再次找过来,心悦诚服称赞了最新声学模型的效果,DNN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直接学习从语音特征到音素的概率映射,代替了GMM的概率密度估计,这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结合,展现出接近人类专业转录水平的前景。
任逸轩自我检讨:“崔总,我没想到他们这个模型效果会这么好,他们搞的速度……太快了!而且,也太好了!这个速度让我们刚开始实在没法接受啊……”
崔之愚倒是有种意料之中的感受,由衷的说道:“有作用就行,你们拿多少钱,他们拿多少钱啊……这是顶尖科研的降维打击,不怪你们,顺着这个新模型的方向,争取早出成果,反正,奖金是发到你们手里。”
任逸轩松了一口气,那帮人就搞一周时间,这似乎让己方团队显得过于废物了。
好在……对方也是有参照的,据说,微软这方面的技术路径就是类似的方向,如此被全球顶尖专家和国际巨头联合降维打击……
打击得好!
第460章 全局
临近五一假期,碳硅集团的不少员工都准备好好的休息休息,随着电车项目的推进,公司今年自春节回来之后的工作任务就在不断加码,着实让人的精神紧绷。
更让人紧张的是,作为碳硅试水市场的第一款车型,谁都不清楚到时的反馈会如何。
一旦失败,公司的未来就……难以想象了。
作为二季度才进入碳硅集团的高层骨干,也作为临港工厂的副厂长,宋钢的压力尤其大,既要面临供应链上的挑战,也要关注生产制造里的各类问题。
好在,人如其名,他就是很钢,就是喜欢接受这种挑战,不然也不会跳来碳硅集团。
没有挑战,哪有进步,没有进步,又如何成功。
宋钢其实还有点遗憾,真正来到临港这边目睹了“九州”原型车,他便后悔第一次与碳硅接触时拒绝了当时的邀请,就应该早点,早点参与到电车时代的发展。
相较于公司里还没底的大多数人,他其实已经有着不低的信心。
如今定下来的量产性能,“九州”前后双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是240kW,最大扭矩530N·m,动力性能上的表现已经相当于3.0T的6缸发动机。
3.0T的6缸……
这是宝马X5、奔驰GLE、奥迪Q7、路虎揽胜等豪车级别所能提供的动力表现,而它们落地的价格区间至少是80万起步。
所谓燃油豪车,发动机能提供大半的核心价值,消费者一听V6、V8、V12,立即就知道这车不便宜,而以如此动力再调校不同风格的行驶表现,便能稳固住一个价格段。
同时,对于豪车而言,静谧性也是另一个极大的价值宣传,上世纪的60年代,劳斯莱斯有一则经典的广告文案,“60英里时速下,这辆最新劳斯莱斯车内最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
可是,这对于电车而言……
宋钢知道公司还能继续推进电机的表现,也就是进一步推高原型车的动力性能,但为了追求稳定和量产,暂时没有继续这项工作。
碳硅集团认为媲美3.0T的6缸发动机的动力已经绰绰有余了,现在一个优先级更高的问题是对增程器启动时的噪音优化。
这种来自电机的动力释放……就是对燃油豪车动力体系的颠覆啊。
V6V8V12,这是高端油车引以为傲的东西,但在碳硅这边只是出于没必要的思考就没继续往前推……
宋钢每每想到这个,总觉得油车未来会面临一个腥风血雨的市场,消费者管这管那的,跑起来确实又快又静,那就有不错的对比欲望了。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还有被俞总称之为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
当然,有人确实更喜欢发动机咆哮的声音,那可能就不在碳硅集团定位的用户群体里。
宋钢反正觉得这目前就能够撬动一部分的潜在购车用户了。
下午三点钟,接到通知的副厂长抵达碳硅集团的会议室,出席一个假期前的高层会议,就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碰头交流。
这是宋钢加入公司以来需要常常参加的会议形式,往往也不完全规定主题,留给大家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
不过,会议过半,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抛了出来。
“大家觉得,我们下个车型是应该继续做增程还是试一试纯电?”副总裁胡铮南提了个问题。
这种事关公司未来方向的话一出,参与者都不约而同的慎重起来。
胡铮南见没人说话,笑着说道:“俞总昨天聊起这个,意思是让大家讨论讨论,我也觉得咱们内部有必要展望展望未来。”
同样是副总裁的崔之愚皱眉道:“眼下重点是现在‘九州’的成功,如果这一款能成功,电池的电气化和集成化必然是要继续推动的,后续技术必然还要以六座SUV来体现,这个所谓‘下个车型’……不急啊。”
“大家不要紧张。”胡铮南注意到同事们明显的严肃,笑道,“就是随便聊聊,集思广益,征求意见,俞总他自己曾经规划过这个事,认为还是做垂直细分的竞争,就类似于咱们这一款对家庭需求的着重,下一款可以尝试更方便技术移植的增程式商务MPV。”
“我个人觉得,这个类别的垂直竞争是有希望的,车型其实没那么多,我们在动力等配置上必然能提供更进步的表现。”
他把这个话题的背景稍微介绍了下。
大家闻言,心情确实没绷那么紧了。
供应链的副总监岳婧这时笑道:“是啊,有道理啊,如果这次能成功,未来需要开辟第二款车型,商务市场是能做的,那俞总怎么又有其它想法了?”
胡铮南摇了摇头,他昨天没细聊,但今天再想这个事又觉得还真的挺关乎未来。
参会者陆续发表了意见,大部分还是赞成在增程车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辟针对不同需求的第二款增程车。
宋钢一直在抽烟,等到把手里的这支抽完,用一个最近听到的作为开口的第一句话:“听说俞总在临港搞了一个科研的会议,有句话让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他说,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把事情做正确。”
他引用了老板的表述。
崔之愚和胡铮南等人的目光都看过来。
“我一直在想,电车和油车的比较,就好像咱们这款车,消费者管什么里面装了几缸发动机又或者什么电机,只要轮子跑起来的速度是那样,那就是优质的动力啊。”宋钢认真的说道,“我们这2.3吨的百公里已经能跑到6秒,宝马X5的2.1吨,也就比我们快半秒,但它落地要100万了。”
宝马V6发动机的X5起步指导价90.1万,再加上购置税和保险,妥妥的100多万。
“不过,电车的电机动力不像发动机动力那么难,在当前阶段,在电车起步的阶段,我们可以直接和油车的动力进行对比,彰显出相对的性价比。”
“但是,等到更多的厂商入局赛道,同是电机,这种动力方面的竞争力就会消弭了。”
“既然是谈未来,那就不是这两年、三年,俞总可能想看五年乃至十年,那我们又要怎么来延续竞争力?”
宋钢侃侃而谈:“电桩没那么多,增程动力就必然存在很大的需求,只要我们把车做好,做出性价比,市场表现就不会太差,没道理又快又静又硬又高配置又相对便宜的东西卖不好。”
“只是,电车如果渐渐普及,基础建设也上去了,纯电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强。”
“作为一家新能源车企,纯电车型的研发对于电气化、集成化的技术积累,我认为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