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41节

  用户习惯是可以改变,但又很难改变的。

  俞兴从办公桌后起身,伸手在白板上写出“脸书”和“Mus”,又在前者的前面写了“社交关系”四个字。

  他凝视一会后探讨道:“30%确实很不好,但软件上的社交关系是要依存于用户总量的,碳硅数据本身在研究算法,如果用户总量上去,这种表现也许会有回暖。”

  算法推荐要在用户基础上才能推荐,连可以推荐的用户都没有,那自然推无可推,也就难以提供用户习惯的社交关系。

  吕海颖走到师兄旁边,伸手在白板上画了一道拐弯的线条,说道:“我们也这么考虑了,觉得这应该会存在一个拐点,至于这个拐点是35%还是40%,乃至50%,现在很难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也没法判断。”

  存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拐点?

  俞兴看了眼线条,点头道:“嗯,我相信有这样的拐点。”

  吕海颖露出一丝笑容:“这得观察,除了社交关系的习惯,脸书的核心用户群体是中青年,年龄普遍25-44岁,这可能和我们设想的青少年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MusVid主打的是音乐视频,是对口型的降低创作难度的方向。

  基于这种定位,目前考虑的用户群体恰恰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按照团队具体的划分,其实就是16-24岁的年龄区间用户。

  这种脸书用户群体的划分是有它自己的信息披露,本来没在吕海颖等人的考虑范围,是在买量测试的结果不佳之后才返回来思考的。

  与之类似的因素还有两款软件的内容风格,脸书上的用户更习惯的是家庭照片、朋友照片、新闻分享等更加日常的内容,而Mus这边的音乐视频更为夸张,如果加上滤镜,就显得更加割裂。

  简单说,脸书是日常向,Mus是娱乐化。

  俞兴和刘琬英都没有再打断吕海颖的侃侃而谈,完整的听完了她和Mus团队的反思与分析。

  从冷启动到买量尝试,Mus团队延续了碳硅数据公司做软件矩阵的经验。

  吕海颖这么说完之后先喝了口水,然后询问师兄:“师兄,你觉得哪种因素更为关键?”

  “我觉得现在倒不用急于考虑哪种因素更关键,还是继续推一推,冷启动上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用户规模层级的问题,层级上去,一些问题可能就是消失了。”俞兴平静的说道,“不过,这个次日留存率的30%……”

  他指了指白板上的数字。

  吕海颖说道:“我们会尽量改善这个留存率,估计需……”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俞兴打断道,“这个数字是差的,这个论述没问题,但表现差的原因我刚才说了,可能是总量的问题,可能是存在拐点的问题,但大家一看到它就觉得差。”

  他换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既然大家都觉得差,我们的假想敌脸书,它能不能因为这种数据而忽视我们的发展呢?留存率是实打实的。”

  数据是真的,但孤立的数据未必反应全貌。

  吕海颖怔了怔,没想到师兄的思路已经转到了与脸书潜在的竞争。

  海外巨头远比国内更加垄断,这是她和师兄聊过的事,后面一定会存在类似上限的竞争打压。

  她思考一会,斟酌道:“有这样的可能性,数据确实是真的。”

  “海外市场不是统一的,本身可以划分不同的国家,用户总量也可以这么遮一遮。”俞兴稍微把目光放远了一些,“我们现阶段还是要给脸书送钱,并且要让它判定我们送钱的效果不佳,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我觉得Mus需要找到一位幸运的脸书金牌销售。”

  吕海颖有些明白师兄的意思,Mus人傻钱多,不会构成威胁。

  她的念头跟着转悠了一会,提议道:“我觉得我们这个阶段的动作可以命名为‘相信拐点’。”

第434章 新开始

  相信拐点。

  拐点很重要,但在它之前的相信也很重要。

  十二月的第二周,阿里的微信更新了功能,朋友圈可以上传15秒的短视频。

  这可能是大家对微信新功能最不意外的一次,微信还是选择了功能内置,而不是单独开拓短视频方向的市场。

  同样,一个并不意外的问题也再一次摆在企鹅的微聊面前,跟不跟?

  仅在微信更新的次日,微聊也毫不犹豫的选择跟随,似乎已经为这个功能做好了准备。

  伴随着两家巨头延续的竞争,企鹅在短视频市场里的变化更引人注目一些,它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调整,原本的微视团队划归在微聊之下,仍旧单独运营“微视”品牌,但同时也为微聊提供产品支持。

  微聊是企鹅内部的重点产品,资源也是最多的,而微视虽然资源逊色,之前的层级仍旧是持平的,这一次的调整却是把微视纳入微聊的权力范围。

  按照企鹅方面的说辞,这是为了更好的整合两个软件的资源,不过,行业对此普遍的解读是企鹅的战略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

  毕竟,一个是实实在在的能带来成功的即时通讯,一个是虚无缥缈的还在探索的短视频市场。

  作为最关心友商的观察者,俞兴认为这就是企鹅已经完成它的战略决策。

  在大公司的体系运转之下,没法拿到更多资源的微视只会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包括负责人的决策也会受到很大干扰,更何况,外界还存在不同形式的竞争。

  俞兴不得不提起对邢宏宇命运的忧虑,企鹅就是不相信微视能带来公司发展的拐点啊。

  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不用忧虑了。

  俞兴没有听到小道消息,但在微视上刷到邢宏宇的最新视频,文案是简单的几个字——“新的开始”。

  他实在不觉得微视并入微聊算新的开始,大胆在视频下面评论:“辞了?”

  邢宏宇没回。

  俞兴趁着吃饭的空档又追加了条评论:“你身上有竞业吗?”

  很快,他发现自己的评论被删了,不知是软件的自动删除还是邢宏宇自己动手。

  俞兴想了想,倒也没有在意,生活会给出最好的安排,看现在的情况,邢总最好的安排反正是不在企鹅了。

  当天晚上,他不算很诧异的收到邢宏宇在微信上发来的一大串信息,主题仍旧是以微视为代表的短视频的美好未来。

  俞兴很有耐心的看了一遍内容,找到夹杂在其中的字眼,“主动请辞”“大公司病”“无奈”“踌躇”……

  他想了想,回了几个字:“你有什么好踌躇的?”

  邢宏宇很快又是一大串文字发过来。

  作为一个几乎可以判定为三战三败的高管,他现在的情况很尴尬,实际上已经不再拥有对微视这个产品的主导权,包括先前提出的引进QQ音乐、企鹅视频等内部资源而降低创作门槛的方略都被暂时搁置了。

  也因为这种情况,邢宏宇前前后后又谈又吵的找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心灰意冷的提出辞职,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在微视这个令人激动的项目上再发光发热了。

  他最后一次见到总裁刘炽平,不无懊悔的发出预示和警告:“碳硅数据绝对会进军短视频!俞兴这样挑动微信就是为了剪除企鹅在这个方向的威胁!你们绝对会后悔的!”

  不过,即便提了辞职,摆在面前的选择也不少。

  邢宏宇遭遇了挽留,但在表达去意之后也被提供很多更能发挥能力的生态内坑位。

  比如,接受过企鹅投资的58同城,那边就迅速给出高级副总裁的职务,可以负责技术工程平台部的工作。

  甚至,连58的CEO姚劲波就专程过来的当面谈了一次,颇为诚意,不仅具化了高级副总裁的权力,还提到58同城的未来发展,目前正在考虑并购安居客,如果能成,邢宏宇也可以在未来负责那边的技术整合与战略落地。

  从企鹅到企鹅+,这种路径本身算一种企鹅高管在内部生态流转的惯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竞业协议的潜在风险。

  邢宏宇主动辞职不是一时冲动,他虽然恼火,但也仔细衡量了当前的局势,微视已经置于微聊之下,自己在这干杵着已经没有多大意思,还不如另寻出路。

  关于58同城的邀请,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方向。

  只是吧……

  别说,真别说,俞总这么问了一嘴,临港那边是不是也能作为一个再就业的方向?

  邢宏宇一念及此,忽然有点后悔,没有经过仔细的调查、严谨的分析,自己全凭主观感受就向刘炽平发出预示和警告……

  预示的有点早哈。

  警告的有点狠哈。

  邢宏宇左想右想,还是通过微信给俞总发了一通感慨,而在感慨之后便把自己也有58高管职务的选择踌躇给说了出来。

  等他发完长长的一段话,竟是有些屏气凝神的等待对面的回应。

  俞兴这么回了一句:“58也不错。”

  随即,他从个人角度评价微视的变动与邢宏宇的辞职:“微视之败,非战之罪。”

  邢宏宇瞧着“非战之罪”这四个字,一时间连自己的前途也抛在一边,只觉心里涌动着一派极其复杂的感受。

  他其实很憋屈,自己在年初就注意到国外短视频软件的萌芽与发展,然后就思考国内的市场空间与企鹅的局势,随即顺利以负责人的姿态来开启新项目的篇章,而市场也很快验证了这个方向具备的可行性。

  项目验证,总办支持,资源允诺,眼看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情势忽然就急转直下!

  邢宏宇有一种不知道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就没了的错愕。

  此时此刻,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诱因就在电话另一端。

  但是……公司调整的决策又不是他下的,外界的竞争威胁又不是……哦不,外界的竞争威胁和他也有一些原因,但总得来说,似乎也不用怨恨对方。

  邢宏宇面对对方的评价,仔细斟酌后说道:“败了就是败了,但短视频这个赛道还是有潜力的。”

  他本想再打一句“企鹅手里的资源在未来也还有一战之力”,但想想又删掉了,不提企鹅,只谈市场。

  然后,他等啊等,等啊等,对面忽然不回了……

  邢宏宇等到临睡都没见回复,半夜忽然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抓手机,仍旧没看到回复,心里颇觉怅然若失。

  相较于58同城,如果碳硅数据能给出合适的职位,似乎就是更好的选择了,后者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研发和运营经验,也已经培育出优秀的APP。

  虽说碳硅数据如今面临企鹅排出的生态竞争,三款软件都有相似项目的碰撞,但比起58同城还是更让人看好,更为重要的是,俞总这个人对待员工是有口皆碑的。

  邢宏宇陆续和俞兴谈过许多短视频的考量,也确信对方有进军短视频的想法,就像他对刘炽平的愤怒警告,碳硅数据是有起步能量的。

  一直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邢宏宇才接到微信上的新消息。

  “昨天临时有事忙,邢总,你有竞业协议吗?”俞兴问了一个邢宏宇没有正面回答的问题。

  邢宏宇这次没有长篇大论,直接回答道:“签了的,为期两年。”

  俞兴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企鹅和阿里这两家在这方面都差不多,只有百度在这方面最宽松。

  他短暂思索后询问对方:“邢总,微视虽然失败,但我觉得你的想法还是不错的,你可以来碳硅试试。”

  邢宏宇面对这个邀请,心里的情绪忽然稳了下来。

  他沉默一会,问道:“这个竞业协议……”

  “等你有空,你来临港散散心。”俞兴这么一说,又把自己秘书的微信名片推了过去,“加下我秘书,有事可以直接问他,我还要开个会。”

  邢宏宇添加了章阳煦的微信,最后回了四个字:“谢谢俞总。”

  不管怎么说,企鹅的竞争是公司层面的,个人前途和前东家没必要进行捆绑,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竞业协议……但俞总既然还是这么说,那就是愿意承担这方面的成本。

  邢宏宇思虑万千,心里还是存在隐忧,这方面打起官司,除了违约费用,似乎也可以继续要求期限内的工作归属,到时候既要掏钱,也没法在碳硅数据工作,那还是一场空啊。

  至于公司较不较真……

  很难说。

  邢宏宇心里转着这样的念头,依旧在企鹅履行工作交接的职责,而关于58同城的邀请也以“自己想要休息一阵”而暂且搁置。

  企鹅的工作交接很迅速,萝卜比坑多,不少人都盯着好位置。

  邢宏宇很知趣,也不再表示愤怒。

  反倒是他即将真正离开企鹅的时候又接到一次总裁刘炽平的电话。

  “宏宇,真的非要走吗?”刘炽平客气的挽留。

  如果真要挽留,不会在最后一天才打。

  邢宏宇也很客气:“刘总,我也是真的想休息休息。”

  刘炽平继续挽留,见邢宏宇态度坚决便问道:“宏宇,想好下一步去哪了吗?你对什么方向感兴趣,我帮你留意留意,有些朋友也很希望你这样的人才能过去发光发热。”

  邢宏宇的职业履历是很不错的,清华的电子工程出身,毕业后进入IBM的华夏研发中心,随后在05年加入企鹅,又历经搜索、微博、短视频三个业务。

首节 上一节 441/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