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05节

  10月15日,另一则与碳硅数据公司相关的消息被曝出,《楚天都市报》发起对碳硅数据的诉讼,理由是最新热点的内容存在侵权。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刚被艾瑞咨询称赞的碳硅数据公司先被内容方中断合作,后被传统媒体起诉侵权,俨然是要陷入多方面的围剿。

  这种兔起鹘落的形势让业界为之愕然。

  然而,更为愕然的是下旬所传出的消息。

  据说,搜狐掌门人张朝阳与网易掌门人丁磊各自给碳硅集团投了1000万美元。

  那边前脚还在打着俞兴的碳硅数据,这边后脚就实打实的掏钱投资他的造车项目,如此上下半个月所出现的消息着实让人不解了。

  不要说外界,连搜狐和网易内部也很不解,张朝阳与丁磊都被高管找机会问了投资的问题。

  张朝阳面对问题思考一会后说道:“我觉得他的PPT讲得很好,工厂也盖得很漂亮,所以就投了。”

  搜狐的高管听到这样的回答只有一个感觉,老板真的需要治治。

  丁磊则是想起月中应邀去临港考察的场景,俞兴带着团队为自己介绍了许久,从政策到研发,从远景到现状,从公司到供应链……

  最终,那个年轻人指着临港工厂意气风发的询问:“丁总,我这造车比之你的养猪又如何?”

  丁磊没有回答俞兴,只是决定投上一笔,从心里觉得他的造车很认真,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但他正面回答了自家高管的问题:“我觉得俞兴造的车会和我养的猪一样好。”

第388章 更迭

  “还是特么的互联网的钱好赚!”

  “看看人家丁总,看看人家张总,掏钱痛快,做事大气,再看看那帮投资人,啧啧,斤斤计较,生怕我卷钱跑路!”

  “我早就应该从互联网那帮人手里化缘啊!”

  俞兴在碳硅数据公司的会议召开之前闲聊,提到隔壁的融资进展,实在不能不感慨。

  吕海颖听到这番话,忍不住笑道:“哎,师兄,人家丁总和张总是看到碳硅集团的现状才愿意投,你不能现在吃饱了就说前面吃的馒头没用啊。”

  她又补了句:“我看英姐就是一位很好的投资人。”

  俞兴张了张嘴,没说出来话。

  说小英不一样吧,好像有损她的专业性,说她一样吧,在这间会议室里这么说又没什么意思。

  他只能略微悻悻的说道:“我就是这么一说,但这个融资思路确实可以拓展拓展,那些搞互联网的啊,有闲钱的大富豪啊,都可以找找,还省事。”

  翟逸飞闻言笑道:“俞总,听你这语气倒像是要勒索他们一样。”

  “有吗?张总和丁总都是被碳硅集团的规划所折服。”俞兴瞧着会议室里的人逐渐落座,评价也变得客观,“不过,该说不说,IDG、今日资本他们这次给碳硅数据掏钱还是很爽快的。”

  吕海颖把逻辑圆回来,微微一笑:“这不正因为互联网的钱好赚,所以投钱也好投。”

  俞兴颔首,话题完全回到这场会议之上:“碳硅数据公司距离赚钱还有距离,我们需要先解决面前的问题,三大门户不给内容了,传统媒体也要起诉。”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碳硅数据公司这半个月所面临的情况让内部十分紧张,一个消息连着一个,几乎都是负面的反馈。

  CEO钟志凌不在,他代表公司飞去京城和运营商谈合作推广。

  作为近期才正式加入公司的副总裁,吕海颖观察了会议桌前的众位,见他们没有开口的意思便率先说道:“我感觉三大门户包括受他们影响的新浪微博和搜狗,这次之所以这么快反应有三大原因,一是资讯类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二是大家现在对‘超级APP’这个定位很敏感,阿里拿到了微信就直接和企鹅正面对抗,这种情况还是很吓人的。”

  企鹅的窘境是业内都看在眼里的,而微信前后的竞争无需赘述。

  一旦被最新热点彻底做起来,不管是它持续发展,还是又被卖给阿里或者百度乃至企鹅,整块市场都容易沦丧。

  这种警惕很难不说是俞兴先前作为所带来的“恶果”。

  吕海颖瞧着大家都在注意听,笑道:“这第三嘛,师兄运营口碑的这一块不用多说的,这一点可能有点微妙,大家未必想看到这个口碑持续下去。”

  俞兴没管会议室里轻微的笑声,示意吕海颖继续往下说。

  “传统媒体内容诉讼的这一块不是不可控的,我们还是尽量和解为主,拿钱开路来做内容授权,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的立场不同,他们是能谈的,没必要非走完程序,包括临港这边的关系都可以用一用。”吕海颖侃侃而谈,“不过,门户网站这么一断,我们现在既被动也需要主动的来做内容团队的建设,没道理新浪他们能做资讯,我们找人做不了。”

  她顺势把这个话题和自己负责的业务联系在一起:“此外,这种内容团队建设的必然性也有助于我们用户活跃的提高,公司今年最初的目标是1000万日活,现在看来,可能很难完成。”

  翟逸飞听到这里,有些踌躇的说道:“日活这个问题,我们的算法技术不够成熟,预计到年底能够有更多的提升,公司下个季度也从百度挖了不少人。”

  他简单介绍了技术团队的努力。

  吕海颖静静听完之后说道:“我今天提到日活的事不是要谈责任,也是认为这方面的资源需要加大投入,日活的问题是综合性的,钟总现在做的用户总量提升会自然的带动日活的增长,其次,翟总在做的个性化算法推荐从同类资讯软件来看也是比较先进的,同时符合移动互联网这种碎片阅读的逻辑。”

  “还有,类似于新浪微博的这种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的模式也值得学习,有助于在我们自建团队的时候帮忙解决内容匮乏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我们在用户日活这一块需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策略,还是拿前辈和竞争对手举例,比如新浪,它的门户网站在很多年前就有地方站,就好像新浪申城的网页,而申城本地的访问者也必然更关心自己这块地方的新闻与信息。”

  “只是,因为技术问题,新浪这种分法在PC还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很粗糙了,我觉得翟总这套个性化既然是针对到具体的用户,也就应该可以针对某个地区进行信息推送的优化。”

  “我反复看了搜狐、新浪、网易包括企鹅他们的移动APP,我认为它们的调整是比较缓慢的,但移动互联网应该给出更快捷的调整。”

  吕海颖总结了自己这番建议的主题:“总的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迅速的触达用户,这会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她这是加入碳硅数据公司以来在正式场合系统性的来谈日活问题的解决策略,如此一番娓娓道来着实让会议室里的高管们侧目。

  关于吕海颖,虽然过来时间不长,但不管是和老板还是钟志凌的关系,她都受到额外的尊重,而今天这样的发言是她自己能力上的体现。

  俞兴“嗯”了一声,给予简要的总结:“日活是重中之重,日活无法提升,这个项目就会沦为死水,预装市场能带来新量,算法系统是具体到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内容生态能保证持续的输出供给,快速调整的策略是移动互联网提出的必然要求。”

  他这么一总结又瞬间想到吕海颖拿来举例的新浪这一类传统门户,不论用户生产内容还是地区信息策略,他们都有动作,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才有把这些发扬光大的基础。

  由此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营收。

  俞兴抬杯喝茶,放下杯子后忽然说道:“新浪、搜狐、网易这门户三剑客用一个时代的时间来证明,只依靠广告来做营收是不可取的,它们做了很多游戏来提升营收这一块,所以,从碳硅数据公司成立以来,业界就不看好资讯聚合这种属性的项目。”

  “但是,我刚才在想,PC时代无法完成的事情是不是依旧适用于移动互联网?”

  “你们看,他们传统上只能依赖于横幅、弹窗这一类的品牌展示广告,但我们要做的信息流既能在展示也能在精准度上带来不一样的发展。”

  “这种依托于技术驱动的广告为主的营收,也未必就不能覆盖我们的成本吧?”

  他看向若有所思的翟逸飞,笑道:“翟总,技术这一块对商业模式的重构很可能是能实现的,至少值得我们多多尝试,你技术团队的实力还是需要多多加强。”

  吕海颖听着师兄的这番推陈出新,消化之后认真的提出一个定位上的不同:“如果这样能走通,新浪它们过去是内容的生产者,我们需要做的是流量的运营商。”

  会议室的议题出现变化,就好像碳硅数据公司对于自身的定位和思考一样出现了变化。

  外界在对碳硅数据发起围剿,碳硅数据则依据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来进行新一轮的更迭。

第389章 耐心

  碳硅数据公司既主观也客观的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

  外界风雨虽然看起来汹涌,但碳硅数据已经从冷启动进入规模化运营的阶段,对于新浪、网易等公司的合作可以不用那么倚仗,但随着用户总量的上升,日活用户的数据增长不如预期,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信号。

  最新热点的实际用户数量还没有超过5000万,但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数字是比这更多的。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来看,最新热点位列资讯的第一梯队却没有拉开足够的优势,一旦不能更好的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

  俞兴谈到技术对商业模式的重构,看门户三剑客过去的发展,想字节跳动的未来趋势,转瞬之间考虑到的又是碳硅集团的电车项目,最终只在心里浮现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加大技术投入才能驱动商业模式的拓展。

  他在碳硅数据公司连续开了两天会,第二天更是把钟志凌喊了回来,讨论对公司预算分配的调整,最终决定在翟逸飞的技术团队上追加1亿的预算,另设1亿的资金用来解决内容领域的授权问题。

  “你这个决策变化很快啊,一份是拨给现状,一份是拨给未来?”刘琬英是和吕海颖吃饭的时候知道这个事,然后见面的时候聊起来。

  “不,两份都是拨给现状的。”俞兴摇头否定,“最新热点的用户活跃跟不上总量的增长,这还是挺危险的,这种要贴合用户的趋势……你看淘宝,他们也要搞‘千人千面’,其实内里的想法是一样的。”

  刘琬英忽觉心里一动,笑道:“随着用户的高速增长,只要满足他们越来越多的需求,那就会取得成功。”

  俞兴有些讶异:“你想起来这个了?”

  这是他很久前在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算是行业里如今比较有名的论述。

  刘琬英点点头:“嗯啊,从市场到用户到需求到流量再到数据,我还记得你那次的互联网大会主题是‘融合促进发展,渗透创造价值’,这么来看,碳硅数据要做的东西还真的仍旧在这个框架里。”

  俞兴微微一笑:“是啊,不过理论好谈,实践不易,别看碳硅数据公司被吹成掌握两个必成超级APP的软件,要是翟逸飞他们的算法搞不出更好的成效,我看这公司也得找找下家了。”

  刘琬英瞬间敛去笑意,“非卖品”是近期在舆论上被打在碳硅数据公司身上的标签,随着几个买方的接触,俞兴的坚定态度是流传出去的。

  她问道:“至于到这种地步?”

  “很至于,如果技术上不创新,它也就是一家类似搜狐新闻的平庸公司,还不如找个高价抛出去,我还记得曾经和百晓生有过短暂竞争的天际网,它那时候就是握着一堆死帐号,完全无法对百晓生造成威胁,道理是一样的。”

  刘琬英莞尔:“你这话说出去,张总得把他投你的1000万美元要回去!”

  “合同都签了,他要不回去啊,诶,技术领域需要重视,不光碳硅集团那边,这倒是我的问题了。”俞兴反思,“小颖的提法很好,她是沉下心去研究的。”

  刘琬英说了句:“你这么说,她沉下心研究,之前的人都没沉下心啊。”

  俞兴皱眉不语。

  良久之后,他说道:“和预装市场的执行一样,这得侧面说一说。”

  还是得用事来侧面说一说。

  三天之后,两场内部会议的调整还在进行,一个消息从外面传入碳硅数据公司——360买下了碳硅数据旗下的广告克星APP。

  这个消息太过突然,最初是在百晓生论坛曝光,但没被碳硅数据公司内部当回事,只以为是流言,没想到很快就在内部接到通知,软件矩阵之一的“广告克星”确实以4500万的价格出售给360公司。

  虽然如今是最新热点+Wifi万能钥匙的发展最好,但广告克星也有接近2500万的用户。

  翟逸飞震惊之余找到老板,询问这桩交易。

  “广告克星只是我们用来给最新热点导流的软件,360现在也有类似的单独APP,与其在这方面投入资源竞争,不如缩减战线来发展核心业务。”俞兴给了解释,“这笔钱同样会追加到技术投入上面,如果这两笔钱没见到我们算法上的成效,碳硅数据公司就可以寻找买家了。”

  翟逸飞得到了更大的震惊。

  “‘笑吧’暂且保留,‘财经热线’可以考虑并入到‘最新热点’。”俞兴思虑道,“软件矩阵是为了制造自己的流量,现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都迟缓了,我们明年再看看情况。”

  翟逸飞欲言又止,觉得这个“明年再看看情况”有种很危险的味道。

  俞兴看到翟逸飞的表情,但这正是他想要的,干脆更直接的说道:“碳硅数据没有非卖品。”

  他最后说道:“我只有1.45亿的耐心。”

  翟逸飞陷入沉默,老板翻脸比翻书还快……

  然而,更快的是这两句话的流传速度。

  ——碳硅数据没有非卖品。

  ——我只有1.45亿的耐心。

  在‘广告克星’飞快出售以及‘财经热线’面临调整的情况之下,这两句话格外具有说服力,而得到项目出售所填充的技术投入,这笔追加的1.45亿恐怕最迟的时间就是后年了。

  而且,今年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

  外界的问题还没解决,公司内部遭遇了不小的震动。

  钟志凌私底下和媳妇谈起这件事,带着吐槽的说道:“兴哥上次停了我的人,这次卖了项目,又想来震慑我们了。”

  吕海颖看着在专心玩玩具的女儿,思考一会后才摇头道:“没准是真有那样的打算。”

  钟志凌挑了挑眉:“兴哥和你聊过?”

  “没有,我没问过,只是……”吕海颖思忖道,“你看看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多快,你以前想过移动互联网会迅速出现这么多动辄几千万用户的软件吗?品牌预装、运营定制、线下刷机……用户数字真的是唰唰的,我要是师兄……”

  她顿了顿:“我要是他,又是给运营,又是给找钱,弄了两三年也没起色,不如一把卖了换钱去造车,反正,算法搞不好,也确实没有长期竞争的优势。”

  钟志凌仰头叹道:“你这……我是中途加入碳硅数据的啊。”

  吕海颖点点头:“能中途进就能清盘出,特别是,如果碳硅集团的发展不错,碳硅数据这边一旦不能扭转颓势,那就更鸡肋了。”

首节 上一节 405/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