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79节

  俞兴点点头,确实。

  然而,意外之喜很快就表明了它的缘由。

  两人还没离开厂区,后面有人匆匆追了上来,却是沈航三菱董事长的秘书肖国龙。

  崔之愚前面有和这位打过交道,这次也打过电话,但都是推诿。

  他为老板介绍了这位的身份,又简单的寒暄。

  “俞总,崔总,这个发动机的合作流程在我们这边比较多。”肖国龙同样谈到难处,“沈航三菱绝对支持咱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吧……”

  俞兴实在不想虚与委蛇了,打断道:“肖总,明白,我们都明白,李总也都和我们聊过这些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肖国龙深深的看了眼在临港做新能源项目的俞总,说了句关键信息:“俞总,是的,不管在哪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李总要调任去兵装集团,他还是支……”

  崔之愚忽然惊愕的发出声音:“靠!”

  肖国龙满意的瞄了眼崔之愚,说完自己的话:“他还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

  崔之愚已经明白眼前是什么情况了,东安动力54.51%的股权在上半年从中航划拨给长安汽车,让后者成为控股股东,而长安是兵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李臻忠这位沈航三菱的副总经理即将调任控股了东安动力的兵装集团,极可能仍旧负责汽车领域的业务,也就是,他可能希望这桩与碳硅集团的合作发生在东安动力,而不是即将离职的沈航三菱。

  崔之愚快速又简要的关键信息告诉老板,又拉住要走的肖国龙,直白的追问道:“肖总,肖总,说实话,我们是很愿意和沈航三菱合作的,陈董事长既然知道,怎么还默认李总这么做?我们的合作是能双赢的啊!”

  肖国龙左右瞧了瞧,委婉的说道:“李总对沈航三菱的发展是有功的。”

  所以,这么卡了卡碳硅集团,这么拱手让出一个合作,也就被默许了。

  俞兴脑海里也把事情捋清了。

  他没有生气,只是有些好笑:“肖总,你们做事就这么弯弯绕绕?”

  肖国龙带了点不满,矜持的说道:“俞总,东安动力也不错的。”

  俞兴沉吟数秒:“确实,东安动力也不错,京城方面在拟定一个支持增程器的项目,东安确实比你们这种决策上面这么多环节的公司要容易推动。”

  肖国龙愣了愣:“俞总,你什么意思?”

  俞兴耸耸肩,给了崔之愚之一个眼神,转身就走。

  肖国龙听到自己完全不清楚的消息,又见这两位这样的反应,连忙快步跟在旁边追问:“俞总,俞总,什么支持增程器的项目?俞总,咱们坐下来聊。”

  很快,他变成小跑:“俞总,等等,等到,哎,俞总!”

  肖国龙的啤酒肚没追上碳硅集团的四条腿,又眼睁睁看着对方的商务车离开。

  他一拍大腿,感觉这次的默许可能坏了事,赶紧去打听并和BOSS汇报这次的情况。

  事出有因,这个因显示出来了。

  崔之愚坐在车上,询问老板:“俞总,京城有消息了吗?”

  “没有消息,但我们也不能就这么被当作礼物送过去了,从技术层面来看,沈航三菱还是我们的第一选择。”俞兴保持冷静,“先前是他们吊着我们,现在可以是我们吊着他们,既然事情清楚了,可能没有李总的从中作梗,我们之间的联合研发或许并不是那么困难。”

  他现在怀疑先前的困难也是人为的,但如果给出打破他们水下默许的消息,去掉人为因素,研发合作大概就能正常推动了。

  崔之愚凝神道:“东安动力是上个月才完成的股份交割。”

  “嗯,既然双方合作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但现在有这样被卡的事情,我们在股份和共同开发上的要求就要适当提高。”俞兴的思绪没有停在那些弯弯绕绕的事情上面,而是放在更有利的合作,“我们现在的底线是51%和临港的联合开发中心。”

  碳硅集团遭遇困难后已经愿意放低持股份额,但现在又不一样了。

  崔之愚刚想说话,手机上已经亮起来电。

  他抬起来给老板看了眼。

  俞兴顺手关掉自己的手机,笑道:“不要回了,不要给准确消息了,没准他们去问,反而可能再推动京城的政策进度,下次要谈就来临港谈吧。”

  崔之愚呼了口气,没想到棘手的工作是因为对方调任的因素。

  他摇了摇头,抱怨道:“俞总,等我们市场好起来,回头就吞了这个联合研发。”

  俞兴哈哈一笑:“太坏了吧,我是那种喜欢双赢的人。”

  崔之愚有些怀疑这一点。

  碳硅集团一行人一无所获又似乎推动工作的返回申城。

  仅仅第二天,来自沈航三菱的消息就跟了过来。

  这次是沈航的董事长亲自致电,并且给出一个让人意外的条件。

  “俞总,我们这边要有1.5T的发动机了,咱们下周在临港见面聊一聊,怎么样?”

  碳硅集团先前谈的只有1.5L,没想到对方还藏了一手。

  俞兴惊喜之下十分热情:“哈哈,陈总,客气,哎呀,我知道咱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心情是一样的,那我就在临港等你。”

  ——

  PS:这段不收费,汽车品牌经过群里数千条的消息,暂时有这么几个,大家感觉可以的就本章说留个1。

  1碳硅汽车,就直接用现在的集团名了。

  2云途

  3星海

  4凌霄

  5九州

  6启元

  7繁花

第357章 意向

  沈航三菱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但俞兴这边还没有接到京城的消息。

  只是,如果从这位董事长的主动来看,他至少认为项目立项的机会很大,以及,更可能的是他直接或间接的拿到明确性的支持态度。

  这种态度转变与代表的背后信息对碳硅集团无疑是个好消息。

  俞兴在临港与大家简单聊了这次的机会,又分析可能的情况,或许京城最近没有反馈也是想看发动机厂商的态度,单单碳硅集团一个电车项目不好催动程序,而有了厂商的配合,也许又不一样了。

  总而言之,虽然有些小花絮,但主动要来临港并拿出手里最新技术的沈航三菱还是当前阶段的最好选择。

  如果陈董事长所言非虚,1.5T的发动机技术比另外一个供应商东安动力是要领先数年时间的,后者据说有在探索1.0T的发动机,但还没有成功点火。

  “俞总,你对沈航三菱他们不生气?”崔之愚在会议结束之后又和老板聊了几句,忽然这么出声。

  “生气也于事无补,大家各取所需,你看人家陈董事长一感觉有更大的利益,都不用我开口,自己就要来临港见面。”俞兴笑道,“还说什么呢,正好李总要调走了,责任都推他身上吧。”

  崔之愚前后去奉天喝了几次大酒,但始终拿不到有效的进度,这次知道是因为领导个人的因素,心中还是有些愤愤不平的。

  他略带讽刺的说道:“李总这次的如意算盘是拨不响了。”

  “就这样吧,他调走了,以后不知道有没有打交道的机会。”俞兴沉吟道,“我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把车做成功,要是碳硅集团能成功,说话自然就有分量,他也不算什么了。”

  他觉得这次碰见的事以后可以当作一个小案例来分享,当然,自己是不会点名的。

  崔之愚点头称是,心里有一种极大的预感,增程器这个环节的进度要很快推进了。

  两边的时间已经约定。

  俞兴在考虑两天之后借着1.5T发动机的最新消息又给领导秘书打了一通电话,顺带就提到两边在合作上的沟通,而这次得到的回应就是颇为积极的。

  他也就基本确定,确实还需要厂商的参与才能尽快推动项目的立项。

  “你们搞点东西那么费事。”刘琬英知道这件事的始末之后难免感慨,“不如咱们过山峰直接杀过去。”

  “刘总,刘大总裁,那你给我钱也行啊,钱砸过去也能把事情推动。”俞兴只能摊手,“要不说,破坏容易,建设难呢。”

  刘琬英笑道:“钱不留着生钱了?莲花集团买不买了?”

  莲花是想买的,而且,过山峰的部分资金正好可以用资管机构的名义参与进来。

  俞兴“嘁”了一声:“我有钱,我股票还能卖钱呢。”

  百晓生的股票同样是可以动用的潜在资金,因为碳硅集团的资金都有预算,后续可以预料的也不宽裕,所以就不得不考虑正常的资金来源。

  俞兴可以自己出一部分钱,然后再把它换算之后作为资产注入碳硅集团。

  不过,这至少都是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俞兴是这么考虑和打算。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与沈航三菱的见面也会带来接触契机。

  7月16日,沈航三菱的一行人抵达临港,除了董事长陈茂雍,还有三菱在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担任副董事长的山崎义则,以及马中投资控股公司的卡米尔。

  五家持股公司如此就来了三家代表。

  这个阵仗比较超常规,潜在意思也挺明显,沈航三菱表示重视双方的合作,愿意推进,先前的都可以放在一边了。

  俞兴热情接待来自沈航三菱的这些人,也描述了自己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想法。

  副董事长山崎义则可能是被请过来表示“弥补”作用的,他对双方的合作没什么话,倒是在听完俞总发展新能源项目的信心之后颇感兴趣。

  “俞总,据我所知,全球范围内的电动车公司都更为认可纯电汽车的未来……”

  他先这么说了句,顿了顿之后观察俞兴表情没有生气才继续往下说:“你为什么要选择增程车这种过渡技术呢?”

  陈茂雍听到这种问题便微微皱眉,这一趟过来是合作的,是要刷成绩的,管他什么过渡不过渡的?

  “嗯,是的,像特斯拉就是在做纯电,也相当出色,如果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未来三十年,我觉得是纯电,可是,我们没法跳跃过去,那这么一段时间里的用户需求怎么满足?”俞兴笑道,“你说是过渡性技术也行,只要这种技术能切实满足用户的使用,那它就是有价值的,就是能受认可的。”

  他继续说道:“电车的里程焦虑不会那么好缓解,增程车在这方面的效果注定会有不错的表现,如果这种过渡时期存在十年,十五年,如此长的时间段也足以让我们的路线拥有很大价值,而这中间积攒的经验和技术同样可以开发纯电车,这并不矛盾。”

  山崎义则微微点头,又摇了摇头:“俞总,我很乐意看到你对我们三菱技术的认可,但我想说的是,相较于增程技术,混动技术的能源效率明显会更高。”

  丰田对混动技术的探索已经有些成果,今年京城车展的时候就有它的混动车型。

  “我明白山崎先生的意思,主要是混动技术在油耗方面的优势,增程车的结构会比混动车简单,也不使用发动机直驱的模式,同等条件下的油耗会高一些。”俞兴认真的说道,“碳硅集团的‘碳’是取碳基生物的‘碳’之意,是要围绕人来服务,技术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人的。”

  “相较于油耗的表现,增程车简单的结构就能节省更多的体积,也更方便我们整车做可靠性和平顺性的设计,以及,我们觉得增程车相较于混动车可以让我们更关注于对电机的设计和发挥。”

  “不同的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我们依照我们自己的情况选择这样一条路,希望市场最后是正面的反馈。”

  俞兴比较简洁,没有长篇大论。

  这种技术路线上的事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说好的,哪怕再谈几天也不可能说服彼此,唯有市场的表现才最真实。

  山崎义则是技术负责人,只是起了些探讨的心思,没有破坏本次交流的意思,见这位年轻的车企创始人不是对技术路线一无所知,也就停下这种交流。

  “俞总,路都是走出来的。”陈茂雍鼓励了一句,“我听说碳硅集团在供应链上做了很多工作,相信必然能给新能源产业带来很大的推动,沈航三菱这次的1.5T技术基本完成,我们本来预计在明年推向市场,但既然碳硅集团希望针对增程场景优化,那它的使用在现在就是最好的。”

  反正都要对发动机进行改动,它有没有正式推向市场都无所谓了。

  “陈总,沈航三菱是国内最优秀的发动机厂商,我们就是在等你们的技术合作。”俞兴笑道,“这次恰逢产业八年规划的出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陈茂雍连连点头,天时最重要,政策就是天啊。

  既然意向确定,具体的合作就直接谈了。

  陈茂雍同意两边成立子公司,但要求沈航三菱占股51%,而这部分的股份全都以技术计算。

  换言之,沈航三菱一毛钱都不掏,只出技术和人,同时,这部分的价值算作5100万,也就是子公司要做成1个亿的立项项目。

  俞兴对股份比例与公司价值都有异议,也不愿意己方的股份全都用资金来算。

首节 上一节 379/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