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33节

  刚才因为一小段的电机论断,大家的注意力有所转移。

  此刻,绕开三大件的意义回到脑海之中。

  现在的国产车难以追赶国外品牌,最具代表意义的问题不就是被人诟病三大件不行吗?

  这方面除了技术积累,百年工业产出的专利墙也是问题。

  这问题,那问题,怎么解决?

  直接抛开问题,换个方向,那就不是问题了。

  “我看到有人脸上的表情忽然变得很激动。”俞兴放下茶杯,笑道,“我想,比较敏锐的前辈已经感觉到这里面孕育的巨大机会。”

  “我还是得强调一句,我认为这种变化必然是汽车行业里极其深刻的因素。”

  “不管是汽车这一工业产品本身,还是与之绑定的品牌价值,都会随着电车的发展而动摇。”

  “碳硅集团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如何把一款足够优秀的电车做出来。”

  俞兴侃侃而谈:“截止到现在,碳硅集团已经拿到2亿美元的投资,不光是我,资方也在积极探索变革时刻的黄金价值。”

  “绕开传统三大件,立足中高端的错位竞争,这是碳硅集团现在的目标。”

  “技术是在迭代的,国家的政策也在尝试驱动我们这一庞大市场的变化,这一点从这两年的文件也都能看出来。”

  “一旦技术的迭代完成,市场出现变化,也就意味着汽车行业的供应链要重构了。”

  “今天是碳硅集团的供应商会议,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认可的合作者,也是我们认为能够成为新兴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佼佼者与潜力者。”

  “没有好的供应链就造不出好的车。”

  “只有在座的各位取得成功,我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我获得市场的认可,你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咱们的共同发展是有必要性的。”

  “我期望我们能够以电车这样一款具备全新竞争力的工业产品为导向,进行深入的联合研发。”

  “我自己是对这个电车项目投钱的,我也相信这份投入会换来更多的回报。”

  “本来,出于对产业变革的认知,我有五分信心能够成功,但在过去几个月对国内供应链的调研与分析之后,这份信心变成了八分。”

  “不光是在座的各位所表现的技术能力,包括目前供应链的基础突破也让人欣喜,我看到长安汽车已经联合西南铝业、重大等方面开发出了应用于车身覆盖件的铝材,我看到宝钢980MPa的超高强钢生产线已经投产,我看到华为推出了国内首款的车规级通信模块ME909T……”

  “我对未来的成功充满信心。”

  “我认为这很可能不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是一条全新的起跑线。”

  “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前面是庞大的市场。”

  俞兴放慢语速,侧头往旁边看了看:“我本想看看旁边一起赛跑的国外燃油车品牌,却没看到他们的身影,再往后一看,他们居然是落后一步的位置。”

  “我昨天和我的副总讨论这一点,他很不解,认为我太自大。”

  “我今天在这里回答他。”

  “因为它们的燃油车太成功了。”

  “百年汽车工业,是积累,是领先,是成功,也是枷锁。”

  俞兴说到这里,结束了一次对供应商的宣讲,看向第一排的IDG掌门人,询问道:“熊总,你看我们电车项目前景如何?你上来和我们聊聊,让我们也知道资方的看法和嗅觉。”

  熊潇鸽直摆手,不愿登台。

  俞兴走到他面前,强行把话筒递过去。

  熊潇鸽拿到话筒,仍旧没有登台,只是往空中竖起一根手指:“我不懂汽车,我就想赚钱,我投一个亿。”

  随即,他把话筒递还了回去。

  一句话,一个亿!

  俞兴率先鼓掌,会议厅里紧接着掌声雷鸣。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比票子更具说服力的。

  徐欣侧头看着熊潇鸽,瞧见他带着笑意的眼神,知道这位IDG掌门人今天是当了一回托。

  她轻咳一声,自己也可以当托啊。

  俞兴的目光与徐总交错,微微点头致意,不打算把话筒给她,准备接下来让已经有合作方案的供应商登台描述联合研发的模式。

  然而,这时候的浙产投副总经理蔡皓宇见状,虽然没拿到话筒,却也站起来说道:“俞总,我们这边也很有兴趣参与碳硅集团的电车项目!”

  俞兴这次是真惊喜,立即再奉上掌声。

  随后,他邀请了汇川技术登台讲述电机的研发。

  “俞总,你还找了不少托啊?”徐欣忍不住对站在一边的俞兴说道。

  俞兴轻轻说道:“那个真不是,那个是真想来挣钱的。”

  徐欣愕然,侧头看了眼浙产投的蔡皓宇:“你这个项目还真的要启动了。”

  俞兴微微一笑:“是早已经启动了,不然,哪来的这个场面?”

  徐欣忍不住再次环顾会议厅里的众多人头,有钱,有技术,有供应链,有潜在市场,有政策驱动。

  短短几个月,俞兴的电车项目已经到了路上,目标是挡着挣钱的诸多行业巨头。

第303章 周期(5k)

  汇川技术登台讲述与申城碳硅集团关于电机联合研发的合作草案。

  徐欣对于这位的发言有着很认真的听讲态度。

  只是,她听着听着就发现涉及到技术上的事,光认真是不行的,而等到第二家负责电控研发的精进电动公司登台,这个判断再次被验证。

  “讲的有点太深入了。”

  徐欣对就站在投资人附近的俞兴表述了想法。

  “今天是亮个名号,听不懂没关系,大家知道是认真的就行。”俞兴耐心的为徐总解释道,“我们过去几个月的接触中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对我们,也对电车的未来充满疑虑,今天至少能打消一部分。”

  申城碳硅科技集团是一家致力于电动车发展的新能源项目。

  这个定位与名号是本次会议能起到的公开作用。

  俞兴当前阶段不打算在媒体上大肆宣传,但综合考虑来看,还是把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建议放在一边,要在业内先把旗号打出来。

  徐欣念头只是一转就笑道:“现场来这么多人,这么多公司,就算被骗了,也不是我一家是吧。”

  俞兴赞赏点头,又压低声音:“其实,我也怕他们骗我。”

  碳硅集团旗下设置了供应链投资团队,除了联合研发的方向,也希望能投出来己方所需的技术,所以,为了防止被骗,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徐氏投资风格。

  徐欣“嗯”了一声,很容易理解这种情况。

  就像她自己,今天到场也仍旧有疑虑,真正混迹在这个行业的肯定更是顾虑重重。

  只是,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像汇川技术,像精进电动,这两家泛汽车供应商反而显得颇具信心。

  传统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算是暮气吗?

  似乎也不能这么说,做了这一行就必须正视差距,不管主动还是被动。

  只能说,汇川与精进这样的公司确实更具朝气,它们确实没有“积累”所带来的“枷锁”。

  这也是从内燃机别开一道的心态所在了。

  相较于汇川技术,精进电动这家公司的目标还更为明确,这一点从它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而且,今天是两位创始人余平与蔡蔚都到场了。

  他们是碳硅集团最早接触的供应商公司的高层,尽管也心存疑虑,但态度上更为积极。

  余平有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学院背景,又曾在通用汽车做过电驱动系统的研发,担任过通用的全球混合动力战略与规划经理,主导了通用的全球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制定。

  蔡蔚则是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博士,就职美国雷米公司期间主导开发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发卡式矩形导体定子绕组永磁电机”,推动雷米电机成为通用、克莱斯勒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而截止到他回国,全球量产的混动汽车里有60%都搭载了他设计的电机系统。

  这两位在08年回国,一拍即合的创立精进电动,希望能够踩中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风口。

  不管身份、履历又或者更为深度的分析汽车产业的未来,余平登台的发言都获得了掌声上更热烈的认可。

  “余总很不错啊。”熊潇鸽认真聆听了余平的发言,由衷的给出赞誉。

  俞兴点点头:“是啊,我知道我很不错。”

  熊潇鸽呶呶嘴:“我说那个余总。”

  “这叫有识之士。”俞兴笑道,“他们手上已经有开发出来的150kW插电混动电机,能量转化效率很高,是我们重点的合作目标。”

  “好吧,俞总,我这次说的是你这个俞总。”熊潇鸽依然由衷的说道,“你这个俞总能找到那个余总,确实是有识之士的合作啊。”

  俞兴这次很实在的说道:“这个倒不难,国内新能源这一块捋一遍,哪家有水平,哪家有潜力,实际上很容易辨别出来,像余总和蔡总这样的更是锥处囊中。”

  熊潇鸽笑着问道:“那有谁是毛遂自荐的?”

  锥处囊中和毛遂自荐是出自一个典故的两个成语,恰好和电车项目的供应链处境契合。

  “晚上吃饭的时候聊这个。”俞兴这么说了一句,示意从宝马挖来的庄冠霖博士登台聊聊汽车的电气化革命,随即又走了几步,照顾深创投与浙产投这两家好朋友的沟通意愿。

  按照安排,今天白天一整天都是供应商会议,涉及的厂家比较多,而晚上则是数家核心供应商的小会,以及,四家机构同样还会列席参加。

  这四家有几家愿意投,又能投多少,都还是未知数。

  即便是存在一定默契的熊潇鸽,他也一直没说愿意投资的数字,先前公开喊出的一亿没有附加币种,预留空间是很大的。

  还有意外出声的浙商产投,这一家能否真正落地也难说。

  俞兴估摸着浙商产投这样公开捧场,一个很可能的条件就是厂址的选择,毕竟,它后面是浙省国资,想要什么是比较容易判断的。

  临近中午,供应商会议暂时告一段落,申城碳硅集团自然要尽地主之谊。

  俞兴这边和四家投资机构浅聊目标,那边的院士儿子郭川穿过人群,笑着加入了寒暄的阵营。

  “这是长春孔辉汽车的郭总。”俞兴不清楚投资人是否认识这位,见他过来,自然还是要介绍一番,“他和公司在汽车底盘调教上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

  郭川笑眯眯的打了圈招呼,随即就是对俞兴的赞不绝口:“熊总,徐总,赵总,蔡总,咱们得把握这次投资碳硅集团的机会啊,我真恨不得我手里有一大笔钱,然后立即投给俞总。”

  “我上周和俞总聊,我说碳硅集团既然要做定位高一些的电车,那肯定各方面都不能有短板,我这边呢,恰恰在底盘的空气悬挂上有些技术积累,但就是缺少供应商的支持,很难做出来。”

  “然后,俞总这周给我回了电话,还给我发了份调研报告。”

  “你们猜怎么着?他帮忙理清了国内能做空气悬挂的供应商,就拿这个悬挂需要的开式阀泵分配阀来说,国内基本没有做这方面前装的厂家。”

  郭川说话绘声绘色:“但是,俞总给我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中美合资的杰锋汽车,它家有博世的电磁驱动技术,一个是苏州的绿控传动,它家的研发项目里有一项比例电磁阀,也可以试着用来做分配阀。”

  “虽然不是直接能做前装的开式阀泵分配阀,但这两家的电磁阀工艺和分配阀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拿过来优化适配。”

  “一个星期啊,啧,就一个星期,俞总这边就给了可行的方案。”

  “我拿到文件的时候都怀疑了,到底是他做了很多年汽车底盘的技术方案,还是我做了这些东西。”

  郭川用一个电磁阀的替代方案来说明俞兴团队的行动效率与准确性,尽管稍有夸张,但也确实含着惊叹。

  “郭总,郭总,别帮我吹嘘了。”俞兴等郭川吹完这一通才笑道,“没那么神,我们就是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然后再看有没有直接的工艺或者替代的工艺,我这边有几百万人的职场平台,有时候找起来消息线索确实比较方便,就是这样而已。”

  郭川连连摇头:“这是真的了不起,动作太快了,靠,我刚才忽然明白了,你们是搞互联网的,是习惯那么快了,也习惯就奔着目标去了,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思维束缚!”

  直接没有就找替代,直线没有就搞曲线。

  熊潇鸽听了这么一番话,笑道:“我看俞总确实在发挥互联网的精神来进入汽车行业。”

  “别,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这么一吹,自己人还好说,外面一听不知道怎么批判我呢。”俞兴婉拒称赞,“反正,碳硅集团的电车想要成功就必然根植于供应链的成功,咱们上下游的利益是一体的。”

  徐欣这一趟少说多思,此刻听到俞兴这么一番话,只感受到他自己曾经在报道里纠正过的四个字——野心勃勃。

首节 上一节 333/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