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桃树沟最近闹了个一女嫁二夫,要不是他舅妈的事太邪乎,这事也早传开了。
余启安听了大呼刺激。
催着陈宝栓仔细讲讲。
老丈人拿着两段烤完的鲟鱼肉:“凌子,这鱼烤好就吃?”
陈凌收起听八卦的耳朵,接过来:“能吃是能吃,就是鲟鱼骨头还不入味,还得用吊锅炖咦小会儿,我来弄吧。”
都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这在洞天养出来的鲟鱼不用多说,也是难得一见的高端食材了。
肉质鲜美,味道上佳,简单烹调,烤完撒盐也能吃,而且也很好吃。
但这鲟鱼跟别的鱼不一样的地方是,它身上的骨头是能吃的。
骨软没有小刺,软骨入味后,相当好吃。
要不然也不会说鲨鱼翅、鲟鱼骨了。
纯吃肉,会浪费掉这些大好的鲟鱼骨。
“好吃,太好吃了,小陈老板,这种吃法好奇特啊,也是你想出来的嘛。”
吊锅炖好后,郑绍秋等人赞不绝口:“我们第一次知道,鱼皮、鱼骨还能这么好吃。”
赞完又问,这种口味能不能也弄一个方便面,实在太好吃了。
陈凌笑着说这个他做不了主。
再说了,这个鱼肉的东西做成调料包后,适应人群太窄了。
可以说比海鲜面还窄呢。
毕竟再好吃的鱼,回锅后腥味也是越来越重的。
不说方便面了,做罐头也差点意思。
还是那句话,用鲟鱼做罐头,成了罐头制品后,味道并不会和价格匹配。
最后白费劲。
……
次日天转晴了。
陈凌对狗獾子不感兴趣,送王真真的时候,一早给带到城东的林场放了。
之所以不直接放到附近山里,还是因为这是陈宝栓他们在打墓的时候逮到的,放进山里跑进村里坟地挖洞多膈应人。
回村后,继续在村东忙活建大棚。
昨天吴老几人去家里做了客。
郑绍秋等人中午还在家吃过了饭。
都觉得跟陈凌更熟更亲近了。
今天都早早就来了。
郑绍秋他们是帮不上忙,就搬了个桌子板凳在这边,一边帮他们煮点枣茶,一边在桌上帮陈凌写信。
写的信自然是陈凌家两个小娃的百日宴邀请函。
其实昨天下午就开始写了。
刚开始只是余启安提了一嘴后,陈凌想起这事得尽快定下日子。
正好下雨没事,就从村里喊来四爷爷、三桂叔他们,挑了个好日子。
然后就开始给朋友们写信。
这类事都得提前早点通知人家的。
更亲近的信和电话两个都要通知到位。
平时没什么感觉,到了写信的时候,陈凌发现自己眼下朋友还真不少。
写这种比较正式的信件也挺累。
然后郑绍秋他们就自告奋勇来写,他们大多写字都不错。
连混社团的英光老哥也是一手漂亮的繁体字。
这繁体字拿出手去确实看起来不一样。
陈凌看了,都得说一句骚包。
怎么看都满意得很,索性就都给他们写,自己最后签个名再群发一下完事。
然后今天吴老他们也加入进来了。
也是一手很规整很气派的,各有韵味的繁体字。
帮陈凌写着信件。
他们也顺带着写着自己的信。
尤其郑绍秋他们,昨天下午在陈凌家吃爽了玩爽了,还凑一块照了好多相片。
写完信,等再把相片洗出来,一块寄回去让家人朋友都看看。
多好的事。
他们写着信,煮着茶,闲聊着,还是有点惬意。
相比他们,何家文这些老师倒是干得很来劲。
要不是他们要给村里捐钱,也帮村里解决了建庙的事情。
恐怕村里的乡亲们看到还是会嘀咕他们几句。
何家文过来喝水的时候,也是这样调侃道:“吴老,你们想养好身体,就得活动活动筋骨,干点活啊,你看我们,身体多棒,上午在这边干活,下午还要去山里呢。
这比找村里秀芬大嫂管用多了。”
“哎呀,干不了,干不了。”吴老笑眯眯的摆手:“多少年不干活,早就有心无力了,等什么时候养好身体,来年再过来帮村里收麦也成。”
其实这边真用不到他们,硬要帮忙也是帮倒忙。
“唉,想养好身体,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李老师刚来的时候,爬个小山头就喘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你看现在,都能扛竹竿了。”
何家文指了指旁边已经黑了好几个度的女老师。
李老师咕咚咕咚喝玩茶,一边擦嘴一边冲这边笑着:“吴老加油,你也行的。”
“哦?怎么做到的,见效这么快?我听启安说你们来村里也没多长时间吧。”
吴老好奇道。
“哈哈哈,是啊,李老师确实没来多长时间,我来了两次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也跟李老师强不了多少,都是从这边老人嘴里的听来个方子,把身子骨养起来的。”
何家文把胸脯拍的梆梆响:“你看我们这几个人,身体倍棒,要是不说你们能看出来我们是大学里的教书匠吗?”
“哎呀,你个小何,快别扯别的了,说说是个什么法子,把身体养好的。”
吴老放下纸笔和眼睛,焦急的问道。
何家文立马笑眯眯的点头:“好啊,不过我得给吴老提个条件,下次从你们台北图书馆给我带两本书,我就告诉你,不然你自己去村里问吧,肯定问不出来的。”
第733章 农村饭,大学问
上午时间一到十点钟之后,大棚这里的热闹就跟陈凌没关系了。
原因不用多说,他还要回家做晌午饭。
而且今天呢,由于天气转好,赵红波他们继续开工了,王老臭现在也开始每天管他们一顿晌午饭了。
陈凌得过去一下,告诉他们今天别做了,赵红波怎么说也是老同学呢。
来村里干活这么久,也该喊过来吃顿饭了。
连吴老那些外人都管过饭了。
不让老同学过来吃一顿,这多不像话。
陈凌不怕人说,是他自己觉得这样不好。
赵红波这次也没有推让。
他前几次主要是带着一帮人,干的也是体力活,自己去吃陈凌家饭吧不太好,带人去吧更不好。
现在陈凌自己家也动工了,也是做大锅饭,不多他们这几个,这就没事了。
其实来陈王庄干活时间越长,他们越是发现,陈凌这个人跟他们之前想的根本不一样。
和他们想象的,还有外边传的那些,突然发大财的暴发户,成天拽的二五八万那种,一点也不像。
这样的人,赵红波也肯定愿意来往啊。
不然再有钱,看不起人,别人也不愿意往跟前走。
其实他们也挺眼红,村里出一个这样的人,是福气。
听说学校都有人捐了钱,马上就要改建。
那些有文化的教授,还有大学老师,也要在校里讲课呢,要不是离得有点远,他们都想把娃送过来上学了。
赵红波他们这种想法很正常。
说起来,也就是陈凌自己不知道,或者说还是没有太仔细的去读那些邮寄来的信件。
如果读了他就会知道,想送孩子来上学的还真不在少数。
这里面包括已经来陈王庄玩过的。
也有从来没来过的。
总之,只要是了解了这里的大概情况。
家里又有条件的,很少有不动心的。
老师有水平,好玩的也多,就算过来短短的上一两个月的学,那也很好啊。
……
“富贵,你娃完蛋了,刚送信的过来跟俺说,动物园的人这两天要亲自过来抓老虎了,人家埋怨你给你写了那么多封信你不回,电话都打到县政府了。”
陈凌抱着一扎粉条刚从村外过来,王来顺就迎过来冲他嚷嚷。
“来吧来吧,来了管饭。”
陈凌笑呵呵的说道。
其实他也知道,动物园没了阿福阿寿,最近生意很是惨淡。
就是阿福阿寿两个老虎心理年龄太小,在动物园住久了,就和在学校住宿的小孩子一样,回到家里就不想再回去了。
陈凌也愿意让它们在家里多住上一阵子。
就没有及时送它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