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得记账了,那我今天晚上不写稿了,把咱们的账整理一下。”
陈凌擦着头发坐在床边的书桌前。
回头看了眼已经换上粉白色睡衣的媳妇,这睡衣还是梁红玉和柳银环婆媳俩给她挑的。
一次送来好几件,孕期穿着很舒服,也方便。
不然从小在乡下长大,王素素自然是没有穿睡衣的习惯的。
陈凌看了眼媳妇后,又看看床上的两个小娃:然后笑道:“康康乐乐,今天怎么睡这么安稳?”
“可不是嘛,今天有人玩,杜鹃姐姐拿了两个小奶瓶过来,我又给他们兑了点山羊奶,他们两个抱着奶瓶在床上又吃又玩,可高兴了……
看到了吧,现在咱们大声说话,也不醒来闹了。”
王素素笑吟吟的道。
说着还趴在床上伸手动了动两个娃娃的小脸蛋。
就这也还是呼呼大睡,一点也没有醒来的迹象。
“哈哈,你也是,让他们睡吧,哪有孩子睡了,当妈妈的这么调皮去闹腾他们的,好了,别逗他们了,快去把你那边的存折拿过来,咱们把账理一下……”
陈凌拍了拍媳妇屁股,催着让她拿存折。
王素素转身也拍了他一下,笑道:“说起来,还真是都快一年没记账了。”
然后去翻找存折。
家里存折好几个,县里存点,市里存点,省里存点,比较乱。
陈凌洞天里也丢着几个。
这时候也掏出来。
王素素顿时瞪大眼睛:“你身上怎么也这么多钱?”
“我也没注意有这么多啊,我平时也不咋花钱。”
陈凌想来想去,还真不是到是什么时候往洞天里丢了这么多存折。
反正是不怕丢,他也从来不管。
用到的时候就取点钱花,用不着的时候也不怎么去看。
‘看来是真该记账了,不然自己家里有多少钱都不清楚。’
也难怪老丈人跟丈母娘说,家里有点钱了,开始大大咧咧了,这是对钱不重视了。
在老一辈迷信的观念里,这人一旦觉得钱不重要了,不重视钱了,钱也就不重视你了。
就是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意味着这是败家的开端。
陈凌拿出账本翻了翻去年和前年的帐,虽然媳妇钱的来路,怎么赚的,怎么花的,记得很清楚,但他已经想不起来当时咋回事了。
“我们就从最近的开始算吧,最近进账的钱数还是比较清楚的。”
王素素想了想,“最近的就是鱼苗的钱和小鬼子卖鱼的钱对吧?”
“那可不止,闯子给分的钱,孙艳红给分的钱,咱们家鸡蛋卖的钱……”
陈凌数了几下,手上也开始记:
“闯子分的钱,这两个月总共是三万出头,他给凑了整数,给了三万三。”
“孙艳红分的钱也是两个月以内的,三家店,一共是九万八,这明显也是凑了整的。”
“李忠义两个小鬼子买鱼的钱,前前后后,是八万出头,咱们也就按照八万块钱来。”
“……啊?咱们家卖鱼买了八万块钱?能有这么多嘛?”
“只多不少,我原先估算的是十万呢,两个小日本每次来都是大几千上万的买鱼,前些天闯子过来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大致上又算了一下,也就是八万出头……”
“八万,原来咱们家的鱼已经这么值钱了啊,这比孙老板在城里开店还赚呢!”
“哈哈,是啊,不过孙艳红那个是细水长流,钱来得稳当,咱们这鱼虽然价钱贵,可是也碰不到几个人买呢!”
然后接着算账。
“嗯,剩下的,就该把鸡蛋的钱算一算了,不过鸡蛋不能只算最近的,得算今年的。”
“哎呀,这个好算这个好算,鸡蛋这个每次有记账的。”
王素素急忙把小本子翻找出来,由于跟刘建成签了供销协议,账目比较清楚。
而且家里每次做咸蛋的时候,也有数目,几个坛子几个缸,大概有多少鸡蛋,是多少钱,心里也大概有数。
“对,鸡蛋这个很好算……”
陈凌笑着接过来账本,然后仔细一算,他笑容凝固了。
“我靠,这么多钱?光卖咸蛋有这么多钱吗?”
“多少多少?”
家里的鸡群大概是两百只左右,里面还混着很多野鸡。
除了野鸡和公鸡,多了就按两百只算,每只母鸡平均每天两颗蛋。
每天是四百枚鸡蛋。
咸鸡蛋是八毛钱一个,一块五两个那样卖的。
这样算,光卖咸蛋,一天就是三百二十块钱,一年差不多也九万多十万。
再加上咸鸭蛋,可不是破十万了嘛。
“十万?卖咸蛋也有十万?”
王素素也给吓到了,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数字。
别的还能理解,怎么自家鸡蛋也这么赚钱了。
“准确的说应该是十一万,咱们还出过一批鲜鸡蛋,人家孵小鸡用的……”
“然后,和刘建成分完钱,还有六万六。”
“分完钱还有六万六呢?”
“是啊,原来我还想着明年多孵小鸡卖钱呢,现在看来,咸蛋这生意也不能扔啊,这钱赚的也挺省心,不费什么事儿啊。”
陈凌感叹一声。
然后又去把鱼苗卖的钱算了一下。
“咦,这几次的鱼苗,看起来卖的多,这钱反而是最少的啊。”
自家的鱼苗,陈凌是按照两毛钱一尾卖的,一万尾鱼苗就是两千块钱。
说买一万尾,实际上苗子这东西不管是什么苗子,都会多给,实际上鱼苗的数量肯定能达到一万三到一万四。
所以数量多,钱并不多。
哪怕最近几次都是几万尾几万尾的往外卖。
实际上这个钱嘛。
也才两万多块钱。
“哎呀,有两万四千块已经不少啦,这些鱼苗人家不来买的话,冬天也会冻死的,算是白捡的钱嘛。”
“哈哈,也对,白捡的钱哪能嫌少呢……”
第726章
鱼苗的钱不多。
但加上鸡蛋的钱、孙艳红分的钱、韩闯分的钱。
也接近三十万了。
而且孙艳红和韩闯分的钱,仅仅是最近两个月时间的。
要是把两个人今年里全部分的钱都算上的话……
陈凌简单拿笔一算,已经到了六十万出头了。
这个钱很多吗?
其实并不多。
虽然在九七年,万元户的含金量仍然是很高的。
六十万已经突破乡下人的想象了。
但为什么不多呢?
答案自然是有梁越民那边的分红作对比,就是很小一部分了。
红烧牛肉面带来的那个分红真的有点太过于震撼了……
虽说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陈凌的分红一分钱也没有拿到手里。
但是每个月的分账,梁越民都会发一份清楚的账单过来。
梁越民的意思是:“既然能用咱们自己人的钱做买卖,那干嘛要用别人的?自己的钱多投点,赚了钱咱们自己人也能分多一点,总比用别人的钱给别人分钱的好。”
陈凌也无所谓,知道红烧牛肉面现在正是赚钱的时候,梁越民也确实很缺钱。
但是再怎么缺钱,也不能什么人的钱都要。
从红烧牛肉面红火起来后,上赶着求合作来送钱的人太多了,梁越民还真没心思从里边挑个靠谱的。
还是紧着陈凌这个大兄弟来吧。
“六十万,再加上去年攒的,和今年卖狗和卖酒攒的,也有一百多万了。”
陈凌挠挠湿漉漉的头发,笑道:“要是越民哥在阳历年的时候把钱一分,咱们怕不是能有五六百万!”
王素素看他那样子,推了他一下:“瞎吹吧,怎么会有那么多?照你说的,每个月都快有两百万了,你以为那钱是大风刮来的?”
陈凌笑了一下,没有言语。
就红烧牛肉面这个势头,要是放开了生产,一个月两百万都算很少的了。
不过放开生产,抛下质量不管,那样是绝对长久不了的。
方便面和韩闯的罐头不一样。
罐头这东西在味道上差别其实不是很大。
敢开出来厂子的都不会做得太难吃。
而罐头这东西真的想要做的特别突出,投进去的钱不会少。
而投入成本上去了,味道又不会比普通罐头好上太多,价格定的高了销量又上不去。
还白费那个劲干啥。
所以做罐头,不是拼质量拼味道,远不如从营销手段上想法子来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