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884节

  陈凌看了眼王聚胜,见他没啥精神就没喊他,给几个年轻的安排了一下,又对王立辉道:“立辉哥,到县城买菜的事,就你跟宝梁去吧,我先写个单子。”

  过白事不比过红事。

  红事搞个半扇猪肉,办的喜气洋洋,乡亲们都说好。

  白事就不用搞太热闹。

  猪肉也不用买太多。

  第一天烧锅鲜鱼汤,这个陈凌拿手,也好让来吊丧和帮忙的乡亲们一来到家就有碗羹汤喝。

  鱼肉便宜不说,河里又多得是。

  这季节水位下降之后,又特别好捞。

  何乐而不为。

  陈凌在纸上写完单子,交给王立辉两人。

  两人看过之后,发现买的菜量不大,青菜少,猪肉也不多。

  除了烟酒必买的,主要就是让他们磨面、打油,买豆腐、粉条、鸡蛋之类的。

  这在白事的家里,花钱也足够少了。

  两人看了下单子,生怕陈凌挨人念叨,就说:“富贵,这肉是不是少了点?这才五斤肉,够今天用吗?这来了人,起码得让人在碗里看到两三块肉啊!”

  “放心,肯定够,还有别的菜呢,就怕你们吃不完,不够去我家拿,行了吧?”

  陈凌呵呵一笑:“对了,你说到这个,咱们晚上要是在这儿的话,那你们记得再弄几个猪头回来,那玩意儿便宜得很,等买回来我给你们收拾。”

  “嘿,好,你都这么说了,俺们就听你安排。”

  陈宝梁一想,陈凌也不是没经过事了,他们自家建房摆满月酒啥的,做菜用多少肉心里也都有数。

  就不再多说。

  和王立辉去他家套驴车去了。

  “脏娃儿,你去找婶子、嫂子们借点碗筷,桌椅板凳。”

  安排完,就走进王来福的家中,准备去收拾一下锅灶。

  王来福的家距离王立山家不远。

  也就是从村子西口的打麦场向东走,走个四五户人家,就是王立山的家。

  王来福就在王立山家南边的第三户。

  这家的院子里也没个像样的门,连院墙都是土坯的。

  看来前两年村里的房子被大水冲垮之后,很多建材不怎么花钱,他们也没能把房子翻建好。

  而院子的栅栏门也是破破烂烂,上面编织了许多野枣树的树枝,带着长长的圪针刺。

  在以前这样的门,山里人家几乎都是这么弄。

  防狼肯定防不住。

  是防止黄鼠狼、山狸子等钻进家里来偷吃家禽。

  陈凌瞄了眼门侧吊上去的白纸幡。

  院子里王来福的两个儿子正在跟人一起架灵棚。

  正巧王来福的婆娘迎出来,“富贵来了,快进来,正等你哩,看看俺家的锅能用不,要是不能用俺赶紧去别家借。”

  “先别着急啊四婶子,我看看你家白面还剩多少,够不够蒸馍的,不能第一天就让人喝挂面汤吧。”

  陈凌拦住王家四婶子。

  四婶子是个矮小微黑的老太太。

  王来福死了,四婶子并没有多伤心。

  这倒也是,老头子活着也没啥用,家里的事指望不上他,外面的事也指望不上他。

  之前的时候,连两个儿子都不怎么看得起这个爹。

  也就是这几年王来福开始知道干活了,家里才有所好转。

  “哦,对对对,还是富贵你想得全乎,白面是不多了,蒸馍俺估摸着够蒸两三锅的,你来看看吧……”

  四婶子说着,把陈凌领进了他们家仓房。

  掀开盛米面的缸,让他去看。

  这年头烧席的厨子一般也是不管蒸馒头之类的活,只管烧菜就行了。

  但不管怎么说,也得心里有数。

  有的菜就得就主食吃,配米饭馒头才香。

  陈凌瞧了一眼:“行,够今天用的,我说过让宝栓他们回来磨面了。”

  接着又去看大锅。

  这时候王聚坤也来了,这次他做不了厨子,但王来福是他四叔,怎么也得过来。

  老头子这次都拄上拐棍了。

  猫腰弓低,像是个干巴巴的老虾似的。

  陈凌见状赶紧过去扶他。

  来了也是说让陈凌按他自己的菜谱做,村里也没啥讲究,有酒有肉,把人招待好了就行。

  陈凌满口应是。

  随后就又去找人去别的乡亲家里借大锅。

  王立山就说不用借,去他家直接用行了。

  陈凌一想也是,那就在王立山家蒸馒头,在王来福这边院子里烧菜行了。

  很快,陈凌烧席的事传开后,好些汉子忙完别的就都围过来帮忙,摆桌子,洗碗,杀鱼的。

  那真是,就指望这几天吃几顿好的呢。

  刚过来的时候,陈凌心里还有点没底,看到大家伙这样闹哄哄的热闹起来了,他也没啥感觉了。

  就跟家里一样。

  烧灶,炼猪油。

  这个炼油是必须的,这年头山里人节俭得吓人。

  尤其是油,不管谁家都是能省就省。

  虽说烧席的事多数听厨子的。

  那也不能大手大脚的来。

  就用买回来的肉,切下肥肉多炼点油吧。

  晌午饭菜一般就是猪肉炖粉条。

  用的肉不能少,按百碗菜的讲究,炒进去十五斤肉,才能显得每人碗里有肉呢。

  陈凌只让人买了五斤肉。

  是他取了巧。

  没做熬菜,而是用这些肉做了一道粉丝丸子汤。

  这菜听起来是当不了红白喜事上的主菜的。

  就是在村里,似乎也够不上让人吃饱,跟大锅菜相比都差得有点远。

  但凡事都是不试不知道。

  这一大锅粉丝丸子汤,刚出锅连香味都不浓。

  也就陈凌扔了把香菜的事,那香味‘嗖’的就出来了。

  盛一碗尝一尝吧。

  好家伙,好多人连蒸馍都不吃了,捧着碗稀里哗啦的就干喝这丸子汤。

  每人都是连喝两三碗。

  也就是这第一天,人不算多。

  不然都还不够人喝的。

  陈凌都没来得及去烧第二道菜。

  他本来是准备了两菜一汤的。

  另外两道菜虽说没有猪肉用了,但是有鱼肉啊,鱼肉多得是呢。

  这季节水里全是下水鱼。

  也就是顺着水流往下游,在低洼处找藏身之地过冬的鱼儿。

  抓这种鱼再简单不过。

  在小河或者小溪里找个狭窄的口子。

  只在口子上放一个竹筐,半个小时后再去看,筐子底部鱼都满了。

  大鱼小鱼什么鱼都有。

  这季节尤其是泥鳅为多。

  一旦这些鱼多了,那些食肉的鱼就会混在其中。

  陈凌自己就捞到过好多身上带伤的鱼。

  这些混在其中的食肉鱼,肉质大多都还不错,陈凌准备晚上做鱼汤跟酸菜鱼。

  一般人家办丧事,晌午这顿油水足,能看到肉。

  晚上大多就是挂面汤了。

  相当的素。

  陈凌这菜拿出来,那妥妥的没问题。

  “走,富贵,出门放几个炮去,你以前不最爱放炮嘛。”王学生喊他。

  一边就往他怀里塞烟。

  这是厨子该拿的那份,陈凌接过来就塞进裤兜里。

  烟是不值几块钱,来都来了,是那么回事。

  “哪儿炮?不是王八城买的,我不放啊。”陈凌把围裙解下来,笑道。

  王八城开矿的多,那炸药劲儿足,烟花厂的炮也远近闻名。

  比如二踢脚,放起来就比一般的蹿得更高,也要更响,放起来贼过瘾。

  正好第一天,来吊丧的人不多,放几个炮玩玩也没啥。

首节 上一节 884/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