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877节

  而且这两年他们搬过来之后,基本也没啥人从这边进山。

  “凌子,村里的猪是咋回事?我晌午赶着牛回家从那边过,听着立山家里闹得厉害。”

  老丈人知道他在这边种树,也拿着铁锹来帮忙。

  陈凌就说了那头老野猪的事。

  老头子听完就笑了:“怪不得,那猪有了伴了,就不给别的猪配了。”

  猪的世界里没有贞洁烈妇一说。

  但是架不住这老野猪天天去找它们,经常相处,时间久了,又在母猪的发情期及时配上种了。

  这后面母猪们自然就不愿意让陌生的公猪来配了。

  一是不认陌生公猪,二是怀上了,发情期已经过了,没了世俗的欲望了。

  “爹,我刚在家忘了问娘她们,今天麦地里还有人捡大雁粪不?”

  “有,人挺多,大雁粪也挺多,这事儿也怪哈,咱们昨天晚上去找,不是没有大雁去吃麦苗嘛……

  早起的时候也没看到有大雁落下,这是什么时候吃的?

  难不成半夜三更去吃的?”

  “应该也不是吧,晚上在天上飞着赶路的大雁也不会半夜三更的落下来啊,它们就算落下来也是快天明的时候才落下来呢。”

  陈凌说着,仔细一琢磨,说:“我觉得可能是早晨有雾的缘故,它们去吃人也注意不到。”

  “哎哟,对啊,这几天早起雾大,大雁这东西也挺精明,不过咱们待会儿吃过饭了,还是去转一圈看看去吧,省得跟咱们打游击。”

  老丈人这话陈凌无比赞同。

  不管咋样,吃过晚饭也是要出去溜一圈狗,溜一下老虎的。

  逮大雁就是顺带的事。

  结果晚上依然是没有,倒是逮了两只野鸡跟一只兔子。

  野鸡还好说,这个季节的夜里,野鸡时常会成群的卧在沟边的那些高而茂密的草里。

  狗过去了,一逮一个准。

  兔子自从上次一口气抓了六七百只之后,就少了很多。

  这次还是自己跑过来的,被小金逮个正着。

  就是大雁,越想越打不着,陈凌心说不行了也学枪帮那些人,驾着船到处找,看到哪里有大雁落下来,就拿枪打就完了。

  不过还没行动呢,隔天徒弟就要走了,他得去送一下。

  正好媳妇好久没出门了,趁两个小娃吃完奶睡觉的时候,可以坐车出去溜达一圈。

  于是陈凌就把梁越民的京牌车从县里开过来,搬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就拉上她们往藤河乡去了。

  本来是想让小绵羊他们送的,送到半路转火车就行。

  但后来想了想还是坐船吧,坐船要消停一点。

  离开前沈母一个劲要给高秀兰钱,说不能白在这里养病住宿,娘俩吃喝也全是好的,让陈凌招待外人的话,不知道得多少钱呢。

  高秀兰不要,王素素也不肯要,说是穷家富路的,临走了还留什么钱,再说了,都是认了陈凌当师父了,还说钱的事干嘛。

  不提师父还好,一提师父,沈母更要给了,最后硬是给塞了一千块钱。

  人和人就是真心换真心。

  沈母不是普通人家的家庭妇女,比谁都能分得清楚好坏。

  越是这样她才越珍惜这段关系。

  ……

  今天正好县里逢集,陈凌也不急着还车了,带家人兜了圈风,去县里逛了逛,让王素素买了点东西,看了看二哥二嫂摆的摊子。

  陈凌这才高高兴兴的开车回家。

  回到家,赵玉宝领着几个号称是来拍丹顶鹤人过来,这些人亮出工作证后,陈凌就带着他们往山中湖走。

  这些丹顶鹤最近露面少了,主要是小鹤长大了,会飞了,活动范围也大了。

  就不常常待在窝里了。

  果然去了山中湖啥也没看见,陈凌就只给了这几人竹林小屋的钥匙,让他们打扫打扫,自行拍摄去吧。

  来的外人多了,陈凌也习惯了,不怎么过多招呼他们了。

  现在徒弟娘俩走了,家里少了两个帮忙的人。

  陈凌也不愿意啥都让老丈人去干。

  就也带着睿睿,喊上阿福阿寿,捡大雁粪去了。

  顺便也把小水牛从牲口圈放出来,回来两天了,适应好了,也该拉出来溜溜了。

  小白牛早就知道这是陈凌给它添的新伙伴了,见到小水牛出来,就急忙跟过来。

  陈凌哈哈一笑,摸着它的大脑袋道:“我就知道你喜欢,等明年夏天,可是有陪你玩水的了。”

  小白牛抬起大脑袋,拱了拱陈凌温暖的手,欢快的哞哞叫着。

  旁边的小水牛看到这洁白漂亮的大家伙,满眼都是好奇,小心翼翼的凑上前来,试探的伸长脖子闻着小白牛的味道。

  小白牛低下头来,很温和的看着小家伙,轻轻的叫了两声。

  也不知道是交流了点什么。

  小水牛就欢快的蹦跶着跟在小白牛后边,一块跟着陈凌往老河湾去了。

  “凌子,今天你放牛啊?我还想让你捡捡鸡蛋给那些下蛋少了的草鸡做个记号哩,这个我跟你娘分不清,不会弄啊。”

  “没事爹,那个好弄,等我回来了再弄,也不着急,每天做几个记号就行,慢慢就分清了。”

  陈凌挥挥手,把睿睿放到小白牛脑袋上,然后踏进青翠的麦田开始仔细寻找里面的大雁粪。

  今年入秋之后,家里最早养的那些母鸡产蛋量下降很快。

  陈凌想着,给娃摆酒宰杀一批,过年再宰杀一批,做点腊鸡腊鸭,或者自己也来研究一下本地的特色烧鸡。

  至于产蛋的事情,家里早就商量好了,入了冬彻底闲下来后,一家人就用土炕来孵一批小鸡仔,到时候养在王立献家暖棚里就行。

  为啥不提早弄?

  这个也是现在还不冷,土炕孵小鸡得守着,温度高热得慌。

  另外小鸡长起来后,冬天再放在暖棚里会特别占地方。

  还不如冬天孵呢,小鸡随便占点地方,每天喂食也不用多操心。

  到了春天放出来,遍地是吃的。

第676章 观众来信

  放着牛,捡着大雁粪,陈凌慢慢晃悠到了老河湾。

  现在老河湾这边的河滩上基本就全是母牛了。

  出了老广家小公牛那档子事,很多人家就到村东去放牛了。

  有赵玉宝两个老头子鼓捣出来那条小河,放牛也方便,那边还天天落野鸭子呢,一落就是一群,经常跟村里的家鸭混在一块,在河里凫水捉鱼。

  光陈凌就见过好多次。

  老河湾这边倒是野鸭子不多,有的只是比较大的水鸟,比如白鹭青庄之类的。

  到了老河湾,睿睿又嚷嚷着要抓乌龟。

  臭小子对别的东西没多久就玩腻了。

  只有乌龟他是一直喜欢抓着玩。

  加上麦田龟这种龟,养熟了认人,只要睿睿奶声奶气的喊他们,他们就会爬到睿睿跟前,臭小子当然喜欢了。

  “现在哪有乌龟,天冷了,乌龟都跑山上去了。”

  陈凌半哄半骗着,麦田龟是偏陆龟的龟类,当然了,也不能缺水,不能太过干旱。

  但是在平常的时候,他们并不常在水边,活动范围还是很广的。

  不然也不会每年夏收的时候,会跑到距离水边很远的麦田产蛋了。

  深秋季节它们确实也大多会回到山上去的,找好地方挖洞过冬。

  “来,爸爸带你抓鱼,咱们晌午就吃鱼了,你忘了妈妈不是最爱吃杂鱼锅子嘛。”

  睿睿皱着小眉头想了想,严肃的点点头:“嗯,妈妈吃。”

  看到把儿子哄住了,陈凌就带着他来到水边,在捡大雁粪的筐子里掏了掏,就掏出来两个须笼。

  这自然是放在洞天里的了。

  不过睿睿并不关心这个,盯着水面看上边漂浮的一层层小鱼苗,数量多的赶也赶不走。

  也的确。

  只要不是气温陡然大降,只要水里不会结冰冻住,这些鱼苗就会一直存活下去。

  而今年秋天的雨水比往年少,河里水位也比往常低很多。

  这些大鱼小鱼就极其好抓。

  陈凌伸手一捧,就是能捞起一大把的鱼苗,挑些略大的,用石头砸烂,鱼腥味出来后,就把这些鱼肉塞进须笼,丢进水里。

  下完了两个须笼。

  陈凌又从山脚枯黄的杂草野藤里翻找了几个葫芦跟南瓜。

  这东西野地里多得不行。

  人吃不完,野东西有时候也不去吃。

  所以这些都还长得挺大。

  陈凌用镰刀头在上面各自挖开一个小洞,葫芦和南瓜里边掏空。

  再用折断的芦苇杆子,弄成半扎长大小,在葫芦和南瓜上的小洞一根根插上,像是开了个小窗户,又加了几个铁栅栏似的。

  这栅栏之间的空隙,就是给鱼虾进出的。

  里面再丢几个麦粒,那些石头碾碎,腥味重的小鱼也行。

  和须笼一样丢进水里抓鱼。

  说起来,现在河里鱼这么多,一捞一大把,下网捞比这省事得多。

  不过带娃嘛,就是个玩。

  果然,睿睿一看他鼓捣的这些,就被吸引了,急得一连声喊爸爸,让陈凌教他。

  但他现在太小,其实也没有让爸爸教他的概念,只是觉得这东西好玩,自己也要来玩一下。

  即便这些南瓜和葫芦个顶个的大,他也不怕,奶声奶气的咿呀叫着,用力搬起来,轰的砸进水里。

首节 上一节 877/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