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830节

  就互帮互助吧。

  但不管咋样,来帮忙就得管饭呐。

  当然今天是不用陈凌下厨了,丈母娘和二嫂婆媳俩已经弄好了。

  做的蒸面条跟蛋花汤。

  回家就能吃。

  今天晌午饭就属于早的了,吃着饭,陈凌拉着王庆忠两口子说起辣条机的事。

  这件事他还没从跟两人说过。

  两人一听辣条还能用机器做,就很惊讶也很奇怪。

  一下子有点想不通。

  陈凌也不多做解释,就简单告诉他们:“做辣条的机器短时间还做不出来呢,批量生产肯定不行,不过不着急,咱们现在不用想那么多。

  这些天我去山里跑了几趟,突然觉得咱们之前是有点钻牛角尖了。

  二哥二嫂,你们在家没事了还是继续弄吧,就算做不成功,达不到我做的标准、没有我那个好吃也没啥事……

  咱们做出来了就拿出去卖。

  哪怕稍微便宜点。

  咱们慢慢练习嘛,你们说对吧?”

  两人听到陈凌这么说,一想也是,王庆忠更是一拍脑门,心说老担心做不好了会浪费。

  爹娘守着,又怕爹娘看到了唠叨,做不成了,又对不住妹夫一片好心意。

  还是想太多了。

  想太多了,做事急切了,就容易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出不来。

  这人啊,最怕的就是这个。

  陈凌也是最近去山里次数多了,天天跑来跑去,架鹰遛狗的,心情开阔了,一下子想明白了。

  原来还是自己要求高了。

  想想前世见到的那些辣条吧,最开始起步的时候不也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好吃难吃都有吗?

  各种类型的辣条,种类繁多,那都是一步步演化过来的。

  哪有一下子就做的特别好吃的呢?

  王庆忠他们这才刚上手,怎么能要求太高。

  况且,现在这时候的娃子们,口味也没后世的刁钻,就算二舅哥两口子做不到自己那个标准,也比大多数零食好吃了。

  毕竟配料在那里摆着呢。

  “先这样,没啥事了就在家继续做起来,咱们就捡着那些特别简单的来做。”

  陈凌说的简单的辣条,就是豆皮的那种,不弄面筋了。

  只需要简简单单的豆皮泡发起来。

  在炸好的料汁里面过上两遍,吸足了味道之后,裹上一层红彤彤的辣油就能去买了。

  “好好好,这个简单啊,这个我跟你嫂子有信心。”

  王庆忠听了就很高兴,说:“到时候接送真真的时候,我跟你嫂子就能顺便去卖辣条。”

  “是啊,接送真真也能去。”

  陈凌笑呵呵的道:“那什么,新凌中门口也能去卖,咱们家小院子不就在那儿嘛,实在不行就在那边院子里弄,随时做随时卖,这太方便了。”

  “哈哈哈,说得是啊,爹娘还说来着,你弄这到处是家,都住不过来了。”

  王庆忠越听越觉得可行。

  二嫂郭新萍也说:“是啊,这房子里还是得有人气儿才好,我跟你二哥到时候每天去转转,在那边烧烧火。”

  “也不用每天去,辣条这东西重油重盐重辣,保质期比一般的小食品长的多,弄得多了卖不完,也不怕。”

  陈凌应着赶紧把一钵子蒸面扒拉完,又去盛了一大碗蛋花汤,一边喝,一边剥着鹌鹑蛋吃。

  现在自己当创始人了,就不能被局限住啊。

  又没人跟自家竞争,味道好了,想咋弄就咋弄呗。

  用豆皮取巧又咋了。

  慢慢来呗。

  什么辣条、辣片、辣条丝,先把这买卖做起来再说。

  这买卖小归小,做起来容易。

  总比二舅哥两口子大冬天趟风冒雪在山里到处收粮食来得好。

  其实最开始的辣条就是豆制品做的。

  那时候也不叫辣条,就是酱豆干类的,茶干那种,当吃辣的湘赣地区很受欢迎。

  但是么,后来九八年大洪水,把黄豆的价格一下子给抬上去了。

  翻倍上涨。

  价格高了,那就没法用豆制品了,所以才改成用面粉替代大面筋,也就是后来的辣条了。

  ……

  这天的下午,老周他们都陆续走了,临走前,西游记剧组的专门又来找陈凌,签了个简单的协议。

  他们相中了二秃子,给的条件还是比较优厚的。

  有周卫军两个懂行的,他们自然不会玩什么手段。

  只需要明年春天,陈凌去一趟北亰就行。

  陈凌因为要在北亰买商铺的事情,早晚要去北亰一趟。

  所以今天离开,陈凌就跟到村口去简单送了送。

  同行过去送的,还有陈小二,陈宝栓两个。

  陈小二是冲周卫军去的。

  陈宝栓么,当然是因为老周跟那些老板们没少让他和陈大志赚钱了。

  什么平安符、笔筒、鸟笼、花篮各类东西。

  还有雕琢着陈王庄当地风物的小饰品,什么千年巨鼋、龙子龙孙了,什么仙鹤、不老松了……

  甚至还有陈凌家的小白牛、小青马,以及鹞子的形象,连那野猪王、梅花鹿也上像了。

  要不是钟教授那边不卖画。

  他们那些人恐怕要把钟老头画的本地风物,弄一个雕刻的版画了。

  尽管没弄成,也让陈大志和陈宝栓赚大发了。

  主要还是乡下人经的世面少,他们做的活儿不赖,价格却不敢要太高。

  那些老板都有钱,觉得这么好的东西这么便宜,就弄了一样还想弄别的。

  最后肯定就越弄越多。

  周卫军也这个德性,弄了个陈凌版的武松打虎,还弄了好多鸟笼子,车上都装不下了。

  “你们说富贵叔弄那么多梅花鹿赚钱不?俺看那个小方收的梅花鹿价格也不很高啊,养这鹿吃的也不少,这最后不合算啊。”

  “是啊,最后算下来还不如养牛养羊嘞。”

  “可能富贵叔就是想养着玩的吧,他家那小麂子不就是给真真、睿睿玩的吗?”

  “那肯定是……不过俺是想着,现在山里抓鹿比较容易么,再说也不花钱么,要是养鹿赚钱,俺家也抓几头圈在家里养上。

  让它们多生,到时候卖肉。”

  陈凌下午的时候,在村里的院子,和二舅哥他们一块,给火炕一块收了个尾巴。

  这时候院子外就有一帮年轻的小子摘完野果回来,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着走了过去。

  “听到没?说你呢凌子,人家想不通你养鹿干啥。”

  王庆忠用铁锹锄着剩下的烂泥巴,笑道。

  “管他们说啥呢,我就养着玩不行吗?”

  陈凌无语。

  现在村里这些人看到他干点啥,都研究是不是能跟着赚钱。

  倒不能说这种情况不好。

  只要不是什么事情都来找他问东问西,不烦人,他也没觉得有啥。

  尤其村里有这种心思都是年轻的小子,劲头足,肯上进,领头干点事,村里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就是现在听到耳朵里,被人猜来猜去,还是觉得比较无语的。

  郭新萍插话:“要我看,还是博明,跟聚胜家的小舅子二愣子,这两个踏实,凌子你带着他们赚了钱,他们还肯用心思学,跟着买报纸看新闻,用心思打听外边消息,这比村里这些强远了。”

  “是啊,博明这小子就不说了,前阵子二愣子家挖了不少好药材,给送过来,我一看那手都烂了,当时问他,他也没说啥。

  后来还是聚胜哥说,这小子在家也学做辣酱、做咸菜来着。

  说就算弄不好,怎么也得把啥配方顺序搞明白了,有点知己知彼的意思了。”

  陈凌笑道。

  总之,他觉得自己看人还算不错的,反正一个个都挺踏实,不是啥白眼狼。

  这就挺好。

  主要他自己又没啥野心,干什么买卖都没想过一定要做到多大,赚多少钱的地步。

  也就是带着亲朋赚点钱,以后各家弄两套房子或者商铺,放着收租就行了。

  这个起码能稳妥个二三十年,而且稳赚不赔。

  他自己呢,还老一套的计划。

  有房子和商铺保底之后。

  他接下来就为保留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而努力,把狗、牛、蜜蜂之类搞得好好的。

  剩下就种种花,种种果蔬,养养鱼,打打猎的事。

  这也是他的乐趣所在。

  尤其是在他发现天坑之后,那里面很多植物勾起他很大兴趣。

  还想着跟洞天的一些草木瓜果杂交一下玩一玩呢。

  就比如他上半年留在洞天没往外搬的西瓜之类的。

  到时候也可以种在天坑,自己培育、鼓捣一番。

首节 上一节 830/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