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再次有些傻眼的几人,老腻歪哈哈大笑起来:“这狗就这德行,以后你们在村里熟了,故意犯点小错就知道这里头咋回事了。
不过记得别做太过火,去欺负老人跟小娃子啥的。”
一行人听着老腻歪絮叨着,只觉得还没到农庄,就已然开了眼界,这地方跟别的村子实在太不一样了。
等终于到了农庄的时候,就看到这里也很热闹。
那高大白净,气质温和不像是庄稼人的青年,穿一身破衣烂衫和雨鞋,正站在人群中,用袖子擦汗。
旁边是一些男男女女,和一些小孩子欢呼雀跃,一靠近这里,满耳朵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
“富贵你娃大早晨又鼓捣啥嘞?”老腻歪背着手就走过去了:“又有外地人找你来了,说喊你演孙猴儿哩。”
“腻歪叔。”
陈凌看到老头子就笑,然后冲西游剧组的几人也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并示意老丈人给众散烟。
他这会儿占着手呢,刚给小麂子接生完,不方便。
“哟,是这小玩意儿生崽子了啊?看这小的,跟小猫崽子似的。”
看到牲口圈围墙旁,一群小娃子踮着脚,踩着东西往里边看,睿睿更是在梁红玉怀里探着身子要进去,老腻歪就也过去瞧。
这一看,就看到一堆枯草和干树叶的窝里,一个迷你小鹿模样,小羊羔大小的小麂子,肚子旁是一个形貌差不太多的小东西。
老腻歪形容没错,还真就只比小猫崽子大那么一点。
“别看小,这东西长得可是贼快。”
陈凌笑呵呵的道,这会儿西游剧组的人已经凑过来跟着看了起来。
两名女士满眼星星。
显然,小麂子这样的迷你小鹿很吸引她们。
至于男的看了两眼后,就盯着黑娃小金两个猛瞧,随后又围着小青马上下打量,然后啧啧称赞。
看完小青马,又向陈凌打听二秃子。
陈凌只说这季节没了庄稼挡着,野鸡兔子好抓,二秃子飞出去了没回来呢。
他的确没有故意糊弄人。
在三天前他刚回到家的时候,二秃子也就露了一次面。
陈凌知道它是在那天夜里教训过那些跟踪的人。
也知道它几次跟着出去,飞得远了,眼界宽了,心也更野了。
他没有阻挡和改变的意思,一切随它本性。
这些男同志们听了大感失望。
他们心目中,骑马架鹰,带狗打猎,这才爽快。
正好秋收过了,他们来的时候嘴上不说,心里期盼着这个呢。
然后才对黄鼠狼们大感兴趣,问东问西一阵,很是想不通黄鼠狼这么点的小东西是怎么抓到鹿的。
问来问去还是疑惑不解。
带着疑惑去看梅花鹿,又去看野猪王的骨架,其中那司机上次已经来过一次了,但这次来还是很觉得什么都新奇得很。
“对了,水浒剧组的老周也带人来了,路上车坏了,正修车呢,估摸着后边两天也就过来了。”
这说的是周卫军了。
陈凌闻言也不意外,只摇摇头:“他那个破车,跟我说几次了……那边剧组是有点抠。”
其实这话就是简单的调侃。
他跟水浒剧组的人很熟,上次打电话差点跟半个剧组都认识了。
西游剧组这几人听了却觉得大为骄傲:“可不是嘛,这说到底,还是咱们西游记名气大,孙猴儿谁不知道?
关键是咱们拍的好啊,算是真正的扛起来名著的名头了。
这不,前边拍好了,这拍续集那经费足足的,导演都说了,能用钱解决的那都不叫事儿。
陈老弟,我们这次来真的带了老大诚意啊。”
“是啊,西海龙太子跟大鹏王任你挑,要不你都演了也行。”
“老弟,你不知道,那演孔雀公主的姑娘漂亮得很,看了你的相片眼睛都放光呢。”
“何止孔雀公主啊,那些演女妖精的,不也抢着要看陈老弟照片嘛。”
西游记剧组换演员并不稀奇,但由于演员们演技好,演的很真,和剧情融和得很好,观众们就分辨不清。
陈凌听了就很纠结:“这……怎么就挑中我了,在剧组找俩人顶上去也行啊,我纯外行,一个门外汉啊。”
他是想演一把过过瘾,但是么,毕竟不是专业的,害怕演不好,毁了经典。
“还是去吧老弟,带上你的鹰,导演看了你跟你养的鹰,特想你带着鹰演大鹏雕的。”
“放心,你的鹰也有演出费的。”
“……”
陈凌眼皮一翻,差点没忍住,我就说嘛,我就说嘛,咋就瞧上我了?
原来还是瞧上了我家二秃子。
其实按照原来拍的大鹏雕,从妖怪变成人形那个气质,陈凌来演也正合适的。
但他不想折腾,跑那么远。
人家西游剧组也不会像水浒传那边拍打虎戏那样,紧着他来,大老远跑过来村里拍他。
“你们也来了两次了,又是拍西游记这样的名著,鹰我可以安排去演出,我本人就算了。”
“这样行吧?”
第625章 山中囤货(上)
陈凌肯答应,这还哪有不行的。
几人高兴之下,就连忙跟他解释这趟过来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陈凌演武松打虎,在苗寨杀野猪王的摄影记录被业内人士看到后,虽然都动了点爱才之心。
但也并不是那么强烈的需要把陈凌拉过去,没了陈凌这个人就不行了一样。
肯定不是这样的。
现在这时候不缺武行,不缺替身,现下科技不发达,很多需要真人上。
加上功夫片盛行,相关的从业人员不说一抓一大把吧,肯定也是比后面二十几年的情况要好上太多的。
可是陈凌身上有个即便那些胆子大的替身、功夫好和掌握特技的武行身上都没有的特殊之处。
就是他会驯兽,而且他家里养的很多东西也能拿出来拍。
有时候就是这样,人类演员好找,动物类演员找遍全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
这也是西游导演让两次专门跑一趟的缘故。
上次为了拍老鳖,没顾上跟陈凌说清楚,这次是必须要交代清楚的。
其实也不仅是西游记剧组,水浒等剧组那些人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大家都觉得陈凌这样的民间奇人太难找了,以后合作的时候还会很多。
这就跟那什么电影天下无贼之中剥鸡蛋那个似的,身上有了别人没有的本事,还真就容易被人找上门。
“原来是这样啊,你们该早说的,我以为我真在演艺圈出名了,弄得我都有压力了。”
陈凌半开玩笑的说道。
这才正常嘛,目前的社会环境不像之后互联网发达的时候。
那时候自媒体时代,一个普通人都能在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而且就算不在公众面前露脸,也不会被人遗忘。
只要身上有话题,就会被人翻来覆去拿出来或剪辑、或写成文章段子,人们想忘也忘不掉。
而现在这时候呢,就算是上了央视,很多人也会很快被遗忘掉。
甚至是那些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上街,都不一定有人会认识。
‘这才正常嘛,要是等我和素素老了,娃们也长大了,那出点名倒无所谓,现在还是算了吧……’
陈凌心里暗道。
“嘿,这些鱼真好看,还不怕人呢,老弟你这都是养了些什么鱼啊。”
走到莲池旁,几位男同志刚要蹲下来看,就听旁边‘哗啦’一声,沟渠溅出一大片水花,竟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好像是在捉虫子吃。
直把几人看得目瞪口呆。
然后忙跑过去看,瞪眼往沟渠里瞧,感觉惊奇不已。
“啊,还有这么多小鱼苗,天开始冷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小鱼苗呢。”
陈凌闻言也走过去,说道:“这是今年入冬前的最后一茬了,外边野河里也有好多呢,中午的太阳暖和的时候能看到,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飘一层。”
“是嘛,那待会儿我们去看看。”
正说着,他们不远处又是‘哗啦’一声,有鱼跳出水面,去吃虫子。
“哎呀,又有,又有一条。”
“老弟你过来看,这些鱼咋能跳这么高呢。”
“这不奇怪啊,你从外边河里捞点野鱼,放进你家鱼缸里,它也会往外蹦。”
陈凌笑呵呵道:“会跳的鱼可太多了,我一位朋友写信还跟我说过,他养得鱼撞碎了他两个好鱼缸呢。”
“啊?撞碎鱼缸?真的假的?太夸张了吧。”
“不夸张,我告诉你们啥鱼,你们可以试试。”
陈凌哈哈一笑,然后指着另外两处沟渠:“我那条水渠里边养得细鳞鲑其实就很喜欢撞鱼缸,在室外养也不行,铁丝网都撞,有时候力气大,撞到上面会被卡住,都挂在铁丝网上,干巴在上面了。”
“嚯,真有这样的鱼啊?”
“当然了,多得是呢。”
这是很多溪流鱼的特性。
喜欢湍急水流,然后游得快,像梭子一样,嗖嗖的喜欢乱跳乱撞。
“呃,老弟,我听说越是这样的鱼,肉质越鲜美,做出来的鱼越好吃,是不是啊?”
“对,大部分确实是这样的。”
“你们想吃鱼,就等过两天吧,这会儿我家锅里全是鹿肉,都快放不下了。”
“诶呀,老弟你太客气了,你现在比大老板还要大老板,我们哪还敢让你下厨?你给我们捞随便两条鱼,我们去村里找老乡家做就行了。”
“对,我们也听说老弟你这边的鱼不便宜,但是特好吃,你卖给我们几条,让我们尝尝鲜吧。”
他们来的时候,显然也是都做过功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