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止是他想念那边,那边一大家子也很想念他的。
老太太絮叨起来就不说了。
小栗子也是抓着电话咿咿呀呀让他讲故事,或者让陈凌听她自己唱歌和背古诗。
背不过她自己偷看。
她妈妈秦月茹就会告诉陈凌小栗子作弊了,惹得她一阵尖叫,说她妈妈坏,好一番热闹。
很奇怪,他们和陈凌聊起来是从不觉得烦的,陈凌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每次说要结束了,让陈凌去办事去吧,总是又要继续聊好长一阵。
一直聊到陈凌这边电话欠费才罢休。
这年头就是这样的。
电话欠费了接不了,也打不出去,而且长途很贵。
“得了,光顾着闹腾玩了,我连要把小老虎接回家的事也忘了跟小栗子说,她下次见面肯定要怪我。”
陈凌摇摇头,关上门下楼出去,先交话费去了。
其实这个年份再往后过个十多年,大街上、马路上,也不乏有赶牛车、赶马车的。
有的郊县和村镇,骑牛、骑马赶集是常有的事。
所以陈凌骑马上街不会多么特立独行。
之所以很多人看他,还是小青马品相比较出挑,跑起来很有传统骏马的气质。
交话费的时候还有一个卖莲子的老大爷很懂马的样子。
跟他说:“七青八白九梨花,青马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青马养得好了,人的运道也会好,后生好好养吧。”
陈凌笑着应和几声。
心想这是一般的青马,到了八岁才会换毛变成白马,自己这洞天养出来的马以后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呢。
白马改运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他又不是刘皇叔和赵子龙。
交完话费,马不停蹄地向省城赶回去。
受冯教授鱼缸的启发,他想去省城的古庙街周遭逛逛,那里古旧的老物件颇多,要是能捡点漏的话,自己以后也能做个鱼缸,往缸底弄点摆件。
他喜欢这种玩意儿。
比如野猪王的大骨架,又何尝不是一个大摆件呢。
不过呢,古庙街的东西太过杂乱了,挑来挑去也没啥中意的,还不如自己下村里去找。
当然了,这一遭逛下来也不是没收获。
阴差阳错的,让他发现了那个搞花鸟虫鱼倒卖的二道贩子田红利的一点小秘密。
怪不得这老小子也不去村里跟孙艳红搞水产竞争了呢。
原来他也发现了陈凌家的观赏鱼各方面的优点比较突出。
品相、生命力、繁殖力,各方面没啥短板。
这阵子也在拿从陈凌家运来的观赏鱼与一些高档名贵的鱼类进行杂交。
这家伙观赏鱼一旦繁殖起来,有了优等鱼,那谁还去竞争水产啊。
路途遥远,运费太高,反正糊弄不了村民捡不了漏,又跟孙艳红这个本地人竞争不过。
他也不像孙艳红那样,小本小利的,舍不得跟陈凌分钱。
自然就不去动水产的心思了。
还不如偷摸的闷声搞点让能自己发财的东西。
“行,老小子露出马脚了,看来我塘里养的下一批的观赏鱼出的时候,得把价格再拔高一点了。”
陈凌心中暗笑,其实他的那些最低等的观赏鱼作为种鱼也是好的,同一批鱼近亲繁殖,至少能互相繁衍三代没问题,要是与别家观赏鱼杂交的话,更是一点问题也没了。
看田红利的表现,估计是很容易出好苗子的。
“这也是一个思路,用优质鱼互相杂交,繁殖的每一批鱼儿都是不同种类的,或许还会变异出新品种,有种开盲盒的乐趣。”
于是这半下午,陈凌就在省城多家的鱼店水族馆来回溜达。
一直到太阳落山,才赶回动物园,准备把阿福阿寿接出来。
第551章 上央视
省城的夜晚,景色与市里没什么不同的。
无非是城区大了点,道路宽了点,新建的楼房多了点、也高了点。
但是今天晚上热闹得很。
很多地方的道路两旁一下子聚集了很多人,两旁的居民楼还有很多人打开窗子往外瞧。
仔细看过去,原来是有个年轻人骑着马,牵着两只老虎招摇过市。
后来也没看到怎么着,那年轻人的手臂上忽然又落了个大老鹰。
马后背上还站了许多只鸽子。
引得人群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之声。
但那年轻人似乎很反感被人围观的样子,压低帽子,用衣服一抖,那些马背上的鸽子就跟变魔术似的,全部乖乖落进了马儿身侧的侧兜里。
而后这年轻人就一只胳膊驾着鹰,骑着马带着老虎一溜烟的跑走了。
据人说最后是跑到了广场那边小龙虾店里。
好多人瞧见了。
说那年轻人跟小龙虾店的女老板认识。
小龙虾这种新吃食看着就好吃,但很多人吃不起,只知道卖得火爆,是从千年大老鳖那地方出来的,天南海北的人开着车往这里赶,也不知道那女老板到底赚了多少钱。
都说这肯定是人家赚了钱,花钱买的老虎。
以揣测有钱的程度。
消息闭塞的时代,很多事情就跟农民揣测皇帝使用金锄头一样。
总之各种奇葩传闻都有,连在后世网络发达的时代都是如此,更别提现在这个时候了。
传到下一个人嘴里就完全变了说法了。
不过不管咋样,龙虾店的生意是一连接着好多天异常火爆,全是来看稀罕,问稀奇的。
……
“你呀,现在真是越来越威风了,在街上骑马架鹰溜老虎,弄得跟个纨绔子弟似的。”
小龙店里的楼上房间,陈凌和孙艳红几人在此说话。
阿福阿寿就趴在陈凌旁边的地板上,微微喘息着。
刚才跑了那么远,还那么快,可把它们累坏了。
“啥纨绔子弟啊,我这是有正经事,有官方批准的好吧?”
陈凌翻翻白眼,抚摸着手边二秃子的羽毛,心想这傻鸟也不知道啥时候跟过来的,这么远还带着鸽子飞过来,家里发现鸽子没了,还不知道怎么着急呢。
“我知道你厉害……对了,你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你都上央视新闻了。”
孙艳红忽然想起来这事儿,赶紧打开电视新闻:“你快看,要不是刚才余邦金跟我打电话,我不看电视我也不知道呢。”
陈凌往电视上一瞧,顿时目瞪口呆:“我靠,不是吧……不过杀了个大野猪而已,央台凑啥热闹?没事报道了吗?”
尤其他看清楚电视这上边还是和野猪王搏斗的新闻,顿时无语得不行。
心说这点破事,咋还越闹越大了。
“你刚才来的突然,中间我也没能看到是啥,不过我看开头应该还有以前鳖王爷的新闻。”
孙艳红说着,果然电视上的字幕栏变了,打上了XXX神奇之地的未解之谜,主持人也紧接着变了语气,去尽量突出其中的神秘色彩。
陈凌见此一下子更无语了,心里嘀咕:‘这他奶奶的,咋有种看走进科学和传奇故事的既视感。’
众所周知,走进科学的纪录片演的全是不科学的东西。
传奇故事前边还好,后边素材匮乏之后,基本也都是靠瞎编博眼球。
不过也没办法。
关键这时候人们就吃这一套。
一个悬念就能被牢牢地勾住。
老老实实坐在电视机前一个多钟头两个钟头,不到广告时间都不舍得上厕所的。
“央视也是瞎凑热闹,咱们这儿电视台都回访多少遍了,报纸都印了那么些,这还有啥可看的?”
陈凌不耐烦的想把电视机关掉。
不过被孙艳红一把抢过,“我的老天爷,这可是央视啊,上了钟央台这得多大的荣耀啊,以后你可是全国有名了。
咋就这么不在乎哩?”
“什么全国有名,又不是真名,没看到上边的人名都是小陈、老王的么?再说了,又不是造出大火箭来了,这有啥荣耀的?”
“你啊,你可真是……就算不出名,那也露了大脸了,熟人谁不知道你?
再说了,人不出名,咱们这地方总算出名了吧,起码以后咱们县里、市里还不都围着你打转。
我看啊,咱们现在赶紧抓紧扩大生意才行,我得找人把你上央视新闻的画面录下来,反复在咱们店里放。
还得弄成大照片,挂在店门口。”
然后看着她店里的服务员:“你们说是不是?”
两个年轻的的男女忙不迭的点头,看向陈凌的眼神充满了崇拜之色。
“拉倒吧,你让我安安静静当个庄稼汉子不行吗?”
正这么说着,孙艳红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果然像这婆娘说的那样,是熟人打听陈凌的。
什么刘建成了,余邦金了,田红利了,还有许多认识陈凌,陈凌不认识他们的,也都打电话来问了。
有的找合作,有的问能不能约出来一块吃饭。
其中余邦金还后悔不迭的说,没能跟陈凌一块干那个腌咸菜的生意。
总之,陈凌还是忽略了这个时候上央视的威力。
也还好当初省台的人很听从他们的意见,用的都是化名,不然他现在还真是名声在外了。
这几通电话打的孙艳红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陈凌却听得直打瞌睡。
无聊的在旁边嗑瓜子,和服务员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