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419节

  也不大好找。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母猫,全是已经小猫崽子生了一大堆的。

  大家都说陈凌看狗亲,很少找猫,好不容易出来找猫,一个个的都想让陈凌把小猫崽子抱回去。

  陈凌哪会要这些小东西。

  最后转到了王聚胜家门外,看到王聚胜在院子拿着弹弓打喜鹊呢,陈凌就抱着娃和周卫军走了进去。

  “聚胜哥,今天心情不错呀,有闲情雅致打鸟。”进门后,陈凌就打趣道。

  “别提了,啥闲情雅致,喜鹊这贼鸟闹心啊……”

  一看陈凌进来,王聚胜放下弹弓,给他们两人拿了马扎坐下:“后悔去年冬天没听你的,没在家罩上网,这喜鹊一冬天偷吃了俺家少说一百多斤玉米啊。”

  说着从晾晒玉米的木架子上取下来一个玉米棒子,给陈凌瞧:“你看,这给啄的,玉米粒都给啄成啥样了。”

  喜鹊的嘴可不是厉害嘛。

  加上玉米粒没晒干、还不硬实的时候比较好啄,嘴巴啄下去能啄几颗玉米粒。

  王聚胜家的玉米棒子,很多都给啄了,金黄的玉米棒子上缺失许多玉米粒,出现一道道沟。

  仔细算算,木架子上晾晒的,墙上和房上晾晒的,损失的玉米加起来真得一百斤往上了。

  去年王聚胜说,鸟肚子那么大点儿,吃就吃吧,放开吃能吃多少?

  结果没管,如今的损失让人心疼。

  听陈凌两人说话,周卫军不由得道:“这喜鹊在你们这儿是贼,是流氓呀。”

  “那可不是,俺记得前年的时候,还偷富贵家鸡蛋呢。”

  王聚胜不知道这是谁,但是陈凌带着过来的,也笑着应和一声。

  周卫军闻言更觉得奇怪,喜鹊偷肉可以理解,他想不通喜鹊是怎么偷鸡蛋的,鸡蛋又光滑,怎么去咬。

  陈凌就跟他讲喜鹊有多聪明,是先把鸡蛋啄破,吃了小半鸡蛋后,才叼起来回窝吃的。

  周卫军听完鼓着眼睛拍大腿:“奶奶的,我来你们这儿以后,感觉跟刚上小学一样,看啥都新鲜,好多都第一次见。”

  随后又说起喜鹊跟山狸子陆空大战,说这场面能让他记好长时间。

  “啊?原来那是喜鹊在逮着山狸子闹腾啊,去年献哥家四妮儿家人的时候就在水库北边见了一次,大伙儿都说这是好兆头,喜鹊那么多,跟搭桥一样。”

  王聚胜惊讶道,“不过,你不是说山狸子在你农庄那儿,它们跑这么远?”

  “那野东西,可说不定跑到哪儿。”

  陈凌摇头:“水库这边的土洞穴,冬天麻雀抢占土燕子的窝,很是招野东西来,那山狸子天天让喜鹊围着打,偷偷跑来这里找吃的也说不定。”

  三人说着,张巧玲牵着大头的小手,从外边回来。

  大头一看到陈凌,就叫着叔跑到他跟前,黏着他和睿睿玩。

  张巧玲就端茶倒水,拿了些柿饼和果干出来让他们吃。

  “嫂子你家地瓜干还没吃完啊,这一冬天了,看来去年是晒了不少。”陈凌对柿饼不感兴趣,倒是好久不吃地瓜干了,抓起来几个就往嘴里放。

  顺便给儿子一个,让他拿着含在嘴里嗦着玩。

  这地瓜干是软弹筋道的那种,是蒸熟的红薯切成片晒的。

  那种硬的煮粥的地瓜干,则是没蒸没煮的生红薯,切片晒的。

  这蒸熟后晒的地瓜干,是当零食吃的。

  张巧玲是个巧媳妇,会腌咸菜,会做辣酱,晒的地瓜干也极为不错。

  那地瓜干黄中透着红,远不像别的农家妇女晒的那种黑乎乎的像是老萝卜咸菜似的埋汰样子,卖相好,吃起来像是葡萄干一样,蜜甜蜜甜的。

  到了冬天快过年的时候,连她婆婆梁桂珍也会厚着脸皮来讨要。

  可见这是味道真不错。

  周卫军这个好吃的家伙,遇到这样的好东西也馋的够呛,老想去拿着吃,但碍于是客人,和王聚胜家还不熟,有点不好意思。

  见陈凌三五下把地瓜干吃完了,他自己只好恋恋不舍的拿了柿饼在啃。

  吃完之后,惊喜的连连称赞,连说好味道。

  “想吃待会再拿点回去,俺们家秋里晒得多。”张巧玲给他们重新添上之后,笑道。

  村里很多人喜欢找她讨要些咸菜、地瓜干的,这些东西都不值钱,吃不完也是坏,每年她就弄得比较多,省得人家来讨要自家没有。

  感受到热情,周卫军倒是更不好意思了,转而和王聚胜交谈起来,问他是做什么的,问完也简单说起自己的情况。

  不一会儿两人就相谈甚欢,比陈凌进门就介绍效果可好多了。

  “睿睿,今天在伯伯家吃晌午饭好不好?”

  闲聊一阵,王聚胜就把睿睿抱到怀里逗弄起来,睿睿这小子不爱跟老爷们儿,爱跟年轻姐姐和阿姨,在王聚胜怀里挣扎不休,但或许知道这是熟人,也不会剧烈反抗和哭闹,只是求助的望着陈凌,一个劲儿的伸手蹬腿,好像在说爸爸救我。

  直到大头拿出玩具来,一个木头小车,在地上推来推去,口中呜呜叫着,给他玩,他才安静下来,目不转睛的看着地上的小车来回移动。

第348章 新牲口进家

  家里玩具不少,睿睿这小娃娃偏偏很喜欢别的小娃的玩具。

  也不知什么毛病。

  还好睿睿这娃完美的传承了陈凌和王素素的基因,生的极其漂亮,白白胖胖的,粉雕玉琢,跟瓷娃娃一样,干净可爱,极为讨人喜欢。

  村里的小娃子很喜欢和他玩,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惦记着这小子。

  一个个期盼着睿睿会在地上跑了,带着他出去疯。

  在王聚胜家里待了会儿,眼见着人家快做午饭了,他们便不再多留,抱着娃往回跑。

  王聚胜是看出来周卫军惦记着地瓜干,就搞了大半袋子让他提上,让这老小子高兴地合不拢嘴,当即塞给王聚胜半包好烟。

  “你们村好东西就是多,我取景一般在江南,很少在北方农村待这么久,在你们这儿我都舍不得走了。”

  周卫军一边走一边往嘴里塞地瓜干,跟一只大老鼠似的大吃大嚼个不停,让睿睿趴在陈凌肩膀不住的看他。

  “这才哪儿到哪儿,老周你这吃得都是些小玩意儿,真正的好东西还没吃到呢?”

  陈凌说着,就顺嘴给他举了几个例子,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里跑的,把周卫军听得直流哈喇子。

  “好家伙,那我可得多留上一阵子啊。”

  好吃的又多,在这里睡得又香,这么好的地方,周卫军是真真正正的舍不得走。

  本想着就是见见笔友,简单过来耍耍,哪想到这里竟然会给他这么大的惊喜。

  这里家家户户没有电视,没有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

  但是能玩的一样也不少。

  才在村里待了没几天,就感觉心灵仿佛得到洗涤一样,整个人身心平静了许多,消去许多浮躁。

  早晨的时候,听着悦耳的鸟叫声醒来,晚上吹着柔柔的晚风,上山逛逛,或者在田野里遛狗。

  或者和陈凌两个一起,去附近的村子找些老人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口技。

  也知道了许多当地有关鸟儿的趣闻。

  比如“呱呱呱咕”的四声杜鹃。

  当地人会把它悠远宁静的叫声编成农谚似的顺口溜,如:“呱呱呱咕,磨镰磨锄,呱呱呱咕,打麦种谷……”

  因为听到它频繁的叫声,意味着麦收时节要到了。

  再晚了,就是叫声变了的时候,它会叫:“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快下雨了,麦熟来不及收,会造成巨大损失的。

  周卫军也知道了那个懒汉耽误麦收变成布谷鸟的故事。

  总之,这位长了一副钢铁侠相貌的老文青,这一趟是收获良多。

  农村另有广阔天地,这话真是不假。

  大家不是与世隔绝,只是缺少电视机、电脑等玩意儿,外人所认为的流行的娱乐活动。

  实则从小娃娃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娱乐活动是并不少的。

  逮鱼摸虾,爬树抓鸟,玩得也相当开心。

  大人们也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斑鸠有故事。

  杜鹃有故事。

  山雀也有故事。

  人们闲暇时刻,会根据它们的叫声或者懒惰勤快的脾性,为它们赋予人性的光彩。

  短短几天的了解,让周卫军这个老文青目眩神迷。

  觉得这比城市里有意思多了。

  但他却没能如愿以偿的待多久,前后不过五天,就有人打来电话,把他喊走了。

  老周这人有意思。

  别看像是个小学生一样,又有点文青。

  但他去谁家也不会太过打扰人,加上出手大方,村民们挺喜欢陈凌带着他去家里玩的。

  开车离开的时候,王聚胜还跟着陈凌送了送这老小子,因为这老小子临走前把他家辣酱和地瓜干买光了。

  别的村民家的腊肉也买走不少。

  倒是让陈凌收获不少人情,人家都让他下次家里再来这种朋友了,就多去家里坐坐,别怕他们会麻烦。

  让陈凌一阵无言,感情自己还为大伙儿创收了咋地?

  ……

  老周这个笔友走了。

  陈凌倒是依然抱着娃经常在外晃悠。

  最近他还是想找个合适的母猫的。

  春上发情的母猫不少。

  可惜陈王庄不好找,他这两天经常骑着摩托车带着娃,去别的村里拜访些老友,或者赶赶集,找几只猫,顺带着挑一挑牲口。

  几次下来呢,倒是把牲口挑好了。

  春天暖和了后,骡马等大牲口发情得多,正是交易频繁的旺季。

  但是今年由于天旱,牲口生病的可是不少。

  价格倒是比往年更低一些。

  当然了低不低的,这对陈凌来说不痛不痒。

  又不是价格腰斩,便宜几百块钱与贵几百,对他这个抱有自己特殊目的的人来说,区别不大。

首节 上一节 419/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