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265节

  王素素这时已经被高秀兰喂着吃饱饭了,笑着瞧了他一眼,也躺在床上打起哈欠。

  梁红玉见状就道:“富贵,吃好了就出来坐坐,咱们给孩子取个名字,也让素素跟孩子休息会儿。”

  一听这话,别说陈凌了,王真真都来了精神,纷纷走出病房,准备给孩子起名字。

  只是半个下午,想了二十几个名字,小名都想了七八个,最后也没挑出来特别中意的。

  “我以前跟素素商量过,说是男娃叫子玉,女娃叫曦曦,后来钟晓芸听说了,说她教的学生里面,叫子玉的多了去了,还不如简单点,挑个好听点的地名,按地名取呢。”

  “哦,也对啊,按照地名取也不错。嗯,孩子他外公外婆风雷镇的,要不叫陈风雷?”

  “秦叔,你这个选的也太老气了,我大舅哥他家小子叫王政通,二舅哥家的小子叫王旭东,一个政通人和,一个旭日东升,多好的名字,到我这儿成啥了,风雷交加吗?”

  “就是,富贵说得对,你个没文化的,根本不会取名字。”

  梁红玉嫌弃着,从陈凌这里来了灵感,专门挑四字成语选,倒是选了很多不错的,但也是跟陈凌以前那个凌云的名字一样,起的太大了,放在孩子身上不合适。

  “要不就先取个小名叫着?”

  “嗯,就先取小名吧,小名好取。”

  然而,小名真的好取吗?

  事实告诉他们,好取个屁。

  一阵热闹的讨论,也还是没个结果。

  不过起名的事到底是不急的,大不了回去多翻翻字典。

  真正该忙活的是媳妇接下来坐月子的事。

  由于被洞天产物滋养着,王素素的体质远超普通妇女,产后休息半天,当天夜里就能独自去上厕所了。

  第二天早晨,甚至还来回走动着,自己洗漱,自己抱着孩子溜达了。

  让高秀兰看到后,大为恼火,对王素素好一通训斥。

  训完又嘱咐起陈凌,让他看管好媳妇。

  “才第二天就这么不当回事了,这婆娘家家的,月子里落下的毛病能跟你一辈子,别仗着年轻身体好,老了就知道了,有你难受的时候。你得好好管管她。”

  听着丈母娘讲起女人不坐月子的坏处,陈凌连连点头说是。

  坐月子,是在华夏从古至今流传多少年的东西,肯定有它的好处。

  他也明白这个道理。

  高秀兰见他点头,转过来又是对女儿一顿训,“看你爷爷两本医书就觉得啥都懂了?万一真落下点病根,不说以后老了,就说过两年,你俩再想要孩子的时候,你能保证还能像这次一样,怀着娃的时候好好的,能吃能睡,生娃的时候顺顺当当的么?”

  王素素一听这话,有点被吓到了,赶紧躺回到床上。

  可怜巴巴的看着陈凌和高秀兰,“我就是觉得老让你们伺候着我,也不太好。”

  陈凌给她盛了碗粥端过去,“唉,一家人少想那些有的没的,你就听娘的吧,过两天回家了也好好坐月子,出了月子随你怎么样。”

  “哦,我知道了。”

  王素素偷偷瞄了高秀兰一眼,乖乖让陈凌喂她喝粥。

  只是碗里的粥才喝几口,襁褓里的小东西毫无征兆的哭了起来。

  “哦哟,你也饿了啊。”

  陈凌见状就笑,把碗放到一旁,给他扒开襁褓把脸蛋露出来:“你个臭小子,你娘吃饭你也不安生。”

  “这是饿醒了,快给他喂点奶喝吧。”高秀兰起身关上房门说道。

  王素素嗯了声,把小家伙抱起来,掀开衣裳给他喂奶。

  小家伙吧唧吧唧吃得叫一个猛。

  吃完了就睡,饿醒了再吃,吃了睡,睡了吃,连续三天,王素素和孩子身上都没啥特别的状况,这就可以出院了。

  接下来回家安安稳稳坐月子就行。

第230章 坐月子

  把王素素和孩子接回家中,陈凌也就守着老婆孩子高兴了半天,然后就忙活起收油菜、割小麦的事了。

  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说不定啥时候下雨,赶紧把地里的东西收了心里也踏实。

  所以六月初五这天,翁婿两人就起了个大早,趁早晨天气凉快,把相熟的人家喊上,就下地去了。

  这时候,天蒙蒙亮,各家还没吃早饭,听到陈凌来家里喊人,就纷纷从床上爬起来,汉子们把镰刀磨得锃亮,婆娘们也帮着整理其它农具,把草帽头巾之类的也收拾出来,家里有小娃子的,还帮忙套上车,一大帮人浩浩荡荡杀向村外。

  只是村里的牛车与驴车不多。

  陈凌又把大队的拖拉机开了过来。

  家里今年的小麦和油菜都是十亩地左右,油菜稍微少一些。

  这二十亩的东西,陈凌翁婿两个累死也没法完好的将它们收进家里,不找人帮忙肯定不行。

  上次回村老丈人提醒过之后,他就早早跟人打过招呼了,就是担心到这临收获的时候找不到人。

  所以今天来的人就比较多。

  比如王立献家,除了王大娘没来,其他都来了。

  人多总比人少好。

  人多了干活快,说说笑笑也热闹。

  “还是得先割麦,早晨油菜杆子是潮的,割起来比麦秆子费劲多了。”

  陈大志叼着烟站在地埂上,一手叉腰,一手拨动了两下乱糟糟的油菜,说道。

  “那就先割麦,咱们来的人多,干起来快,先割啥都一样。”陈凌笑笑,从拖拉机上跳下来,把后车斗的挡板放下,开始收拾农具。

  正收拾着,六妮儿跑到他跟前,举着把小巧的镰刀嘿嘿笑:“富贵叔,你看俺的小镰刀好看不?”

  “哟,这小镰刀确实不赖啊,谁给你弄的?”

  “俺达给弄的,是专门来帮你收麦的。”

  六妮儿憨笑着。

  “行啊,好小子,上了二年级就是懂事了,知道来帮叔干活了。”

  “那富贵叔,俺帮你收麦,你能开拖拉机载着俺跑两圈不。”

  “你小子,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待会儿好好干活,别说载你了,叔明年直接教你开拖拉机。”

  “哇,真的吗?达,富贵叔说明年要教俺开拖拉机哩。”

  “知道了,喊什么喊,今天好好帮你叔干活。”

  “嗯,俺肯定好好干。”

  “赶紧让你娘给你戴上套袖,把裤腿口也扎上,要下地了。”

  今天来下地的不止是六妮儿一个小娃子,玉强家的,王立山家的,一大帮子跟娃娃军一样。

  跟着大人们在麦田里热热闹闹的忙活着。

  这时候天气也凉快,割起麦来非常快。

  割麦子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体力活,身子要朝麦穗深深地弯下去,一手揽过一把麦子,一手挥起磨得锋利的镰刀,紧贴地皮,握着镰刀把的手臂向后猛拽,金黄的麦子,便在镰刀下一丛丛的倒下了,整齐地躺在一起。

  陈凌割起麦子速度极快,起初很是令人咂舌,大伙说他和这架势和羊头沟的杨钢蛋都差不多了。

  但是当他给割下来的小麦打捆的时候,就很令人大跌眼镜了。

  他娘的,根本不会。

  瞅着别人一边收割,一边“打绕”,捆起来轻松得很。

  扯起来四五根麦秆子一拧一扭,再往一束割下来的麦秆子底下一伸一拉,膝盖这么一顶,手上一紧,轻轻绕几下后一别,这麦子便打好捆了,看着跟玩一样。

  陈凌试着捆了两把麦子,怎么捆怎么不对,不是捆少了,就是捆不结实,伸手一提,整捆麦子就散落一地。

  所以,别看他现在熟悉农活了,其实掌握的大多还是出体力的农活。

  给麦子打捆这个不适合他。

  “富贵你就只管割麦吧,割完让大妮儿她们给你打绕。”

  王立献无语了,对几个女儿说:“你们别割了,就跟在你们富贵叔后边,帮他打捆。”

  王存业见了也说:“你割麦快,那你就只管割麦吧。”

  陈凌嘿嘿笑了两声挺不好意思的,但也没多说啥,继续埋头投入到割麦大业当中,相比给麦子打捆,还是这个干起来快,那家伙镰刀挥舞起来,周围的麦子唰唰唰直接倒下一大片。

  大妮儿带着二妮儿和四妮儿在他身后边打着捆,竟然跟不上,被落下好远。

  王存业见此,只好也去跟在陈凌后边帮忙。

  随着太阳慢慢升起,小麦一片片的倒下,一捆捆麦子整齐的堆在麦田,大伙也终于感受到热了,身上开始出汗。

  将近九点的时候,王真真驾着牛车过来,给他们送早饭吃,他们才停下休息会儿。

  休息半个小时,又起来继续干活。

  只是小娃娃们干起活来没啥定性,越往麦田深处收割,藏在里面的野鸡兔子等小兽便越多,有时候正在割着麦子,就有野鸡在眼前咯咯嘎嘎的扑棱着翅膀突然飞起,他们哪里忍得住这种诱惑,扔下镰刀,大叫一声就跑过去追了。

  最后只有六妮儿惦记着陈凌明年教他开拖拉机的事,硬撑着不去看那些活蹦乱跳的野鸡兔子鹌鹑,任由别人逗他,他也不应,目不斜视的在麦田吭哧吭哧的干活。

  把大伙逗得笑个不停,纷纷说让陈凌别吊着娃娃了,待会儿就开拖拉机载六妮儿转两圈吧。

  陈凌也怕把他累到,便喊上这娃,让他坐在自己一侧,把拖拉机开进麦田中。

  一边开着,众人就抱着一捆捆小麦往车斗上扔,一个个甩开膀子,挥洒汗水,当真是忙活的热火朝天。

  如此忙活了两天,小麦和油菜全部完成了收割。

  由于种的晚,陈凌也没特意用灵水去浇灌,小麦和油菜的长势一直是普普通通的。

  产量或许不太高,但肯定是在及格线上。

  也就是说说,这十亩地小麦和十亩地油菜,完全能卖大几千块钱的。

  先说小麦吧,今年的收购价是每斤六毛五左右,具体价格评完级后确定,但是和六毛五比起来大差不差。

  有句话叫:粮不差分。

  意思就是这年月的粮食作物,差价就在两三分钱之间浮动而已,粮站收购价是每斤六毛五,那就完全能按照这个价格来算。

  而小麦的亩产量保守估计五百斤吧,十亩地是五千斤,拉到粮站就能卖三千两百五十块。

  至于油菜作为榨油作物,价格比小麦更高,在每斤一块二毛钱左右,差价也是不大。

  不过亩产量稍微低了些,大概在每亩三百斤上下。

  这样算起来也是三千多块钱。

  保守估计,两样加一块卖个六七千块钱还是很轻松的。

  ……

  “先晾晒完,让小麦干透彻,轧完收拾好,再拉到粮站卖,油菜籽过两遍筛子,就还送到油坊。”

  农庄的竹楼外,陈凌光着膀子,拿起瓢咕咚咕咚喝了半瓢山泉水,顿觉凉意沁入心脾,浑身清爽不少。

首节 上一节 265/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