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起狗场这边,陈凌差点忘了。
“那也是,你们是得过年,我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早就忘了这事儿了。”
孙艳红哈哈一笑,她对这方面没多大感觉,搂着钱睡觉就是好日子,过不过年她没啥在乎的。
“今天过来还是给你说件事,一是你之前跟启安兄弟在吃火锅那天不是说了要搞一台质量稍好点的移动电话嘛,我给你办好了。
另外,年底分钱的事,你看我是把账单报给你,还是咱们再商量商量,留着钱把店开到北亰去。
你家那小姑娘吃饭的时候可是提了好几次,让你去北亰开店,把店开在她们家门口的。”
这当然说的是小栗子了。
但她说的开店,其实是开零食店,不是这种饭店。
今年冬天的生意倒是没有出乎陈凌的预料。
之前他倒腾的野味没引起什么反应,竹鼠肉、野兔肉卖的远不如小龙虾火热,甚至称得上冷清。
让他一度有点怀疑自己的预判了。
还好,他的火锅料没有翻车,搭配了两种锅底,就在这个冬天里再现了夏天小龙虾的辉煌。
而且冬天的收入,由于各种肉类的加入,以及必不可少的酒水、新品新料,在这个年头,只会比夏天营收更高。
自然而然的,孙艳红就会生出开新店的想法。
“快过年了,我是去不了北亰了,你想去的话,就先拿着钱去开店。”
陈凌对此没啥抗拒的,方便面已经卖爆了,分红超乎想象,让他现在攒钱都没什么可攒的了,那他心里就在想,把后世的某些没事全都提前鼓捣出来。
食色性也。
人的食欲是比那啥欲还旺盛的,还要牢不可破的东西。
一道美味,尤其是尝尝吃到嘴里的美味,诱惑力不比什么美女差。
陈凌对这个是有野心的,他不是专业厨子,但在收到了民国菜谱之后,却想把民国美食也搞出点新花样来耍耍。
加上那些口味诱人垃圾食品,怎么改良,他早就蠢蠢欲动了。
第779章
今年的总账其实陈凌还没来得及仔细去算。
王素素坐完月子之后,小两口倒是有粗略的算过。
毕竟又添了两个小娃娃,家里有多少钱得搞清楚。
后来的时候,孙艳红、韩闯他们隔三差五来分钱,越来越多。
也就二舅哥做辣条的时候,把账目理清楚了。
结果谁也没想到,到了年底这个时候,梁越民那边来了个大爆发。
分红直接比陈凌之前的存款加起来还要多。
再加上这次来,又整了一出新品饮料。
冠上‘富贵山庄’的名字之后,跟着红烧牛肉面卖的那叫一个火热。
梁越民自己都说,他没能在可口可乐上做出来的成就,全被陈凌在另外的方向做成了。
再按照目前的趋势去算一下饮料带来的分成。
好家伙,真的可以躺平了。
这次是彻彻底底可以躺平了。
在眼下的年代,陈凌的情况,说一句‘日进斗金,财富自由’是绝对不夸张的。
……这有了钱,孙艳红说什么开新店,都是小意思。
有底气,敢花钱。
那就不管是饭店,还是小栗子想要的玩具店、零食店,就都无所谓了。
哪怕是两个店一起开起来,这都不算事。
余启安回去了要办狗场。
孙艳红到了年底就要忙活着开店。
梁越民作为老板脱不开身。
余邦金等人也是碍于今年是个特殊的年景,加上跟着孙艳红赚了钱,全钻进了钱眼里不出来了。
就连那些之前每年冬春晚上出来斗狗、赛狗的,也各有各的忙。
其实这个时候,陈凌在市里已经没什么人玩了。
老周他们也早就走了。
加上现在又快要过年了,那就没什么说的,赶紧回去吧。
回去的时候,自然还是拖家带口的,连带着老人孩子,乃至是柳银环、秦月茹一起回来的。
到了这个时候,买东西、置办年货也比之前快了。
陈凌一口气买了几件样式不同的大衣。
他自己的,媳妇的,都有。
换做往常,肯定要逛很久,但到了回家前,这一切就都快了。
看顺眼的就买。
有用得到的,能拿的回去的就买。
就这样,他们在腊月二十的时候赶了回去。
依然是走水路,赶夜路。
到了藤河乡,陈凌再回家开车,把人和东西接回去。
往年过了腊八,村里就逐渐有了过年的氛围。
弹棉花、扯新布。
新年穿的棉衣要做出来。
乡下没谁舍得花钱买成衣。
很多就是棉衣外传,或找裁缝来做。
然后是磨新面、新米。
当年的新麦子、新稻谷,磨完后,大年夜做年馍、年糕。
找画匠,画新年的新神像。
老神像要在年前焚烧升天。
再然后,换笤帚、门帘。
……总之,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忙碌的换新的,为的就是迎新年。
哪怕再穷的人家也会热闹的准备起来。
起码把门帘要做个新的。
但今年不太一样了。
陈凌要在城东建养殖场,陈王庄大半村子的人全去了,上工就有钱。
剩下的,基本就是干不了活,和抹不开脸在陈凌手底下干活的。
搞的整个村子到了年底,一点热闹的年味都没有。
整的提前出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按说,中国人,还是乡下人,这么看重过年,不该这样的。
都到了腊月二十了。
也该守在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结果根本不是这样的。
今年村里的乡亲们赚钱上瘾了。
从水库的小龙虾,到秋天买野果子,还有村民接待游客食宿,杂七杂八,赚到的钱比往年多得多。
他们是越干越来劲。
越干越兴奋。
加上陈凌那边又管饭,给工钱给的又不少,还男女老少都让去。
这家伙,谁不去谁傻子啊。
搞的王立献他们几个做监工的,想停工两天,办点年货都不行。
乡亲们干活的热情太高涨了。
没办法,大家都穷怕了。
谁不愿意自己手里能多攒一点钱?
手头宽松点,日子过好一点,谁不想啊?
这么好的机会,不是经常有的,不能错过。
所以有一家算一家,每天都是在城东林场忙活。
以至于陈凌他们回到村里的时候,上午九点,村里村外看不到什么人影。
只有一群狗在麦田到处游荡,互相追逐打闹。
更远处的,则是大雁。
村里人少了,大雁又来吃麦苗了。
加上村民们对大雁有故意纵容的意思,它们就来的异常勤快,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基地。
“这事儿闹的,回来过年了,结果村里没啥人,一点年味都感觉不到,还不如在市里呢,市里可比这里热闹!”
王存业四下张望,他念念不忘村里的老伙计,但老伙计们基本也在城东干活呢。
甚至到了现在,家里的羊都给他牵走了,临时养在了城西的废弃面粉厂里,每天有人集中照料。
“不用急的爹,过了二十五就停工,总不能为了赚钱,一口气干到大年三十吧?没那样的事!”
陈凌拍拍丈人的背:“先回家,回家把过年的东西收拾收拾,翻箱倒柜的,把旧东西清理清理,该扔的扔,该洗的洗,再怎么说,咱们自己也要准备好啊。”
高秀兰接过话:“那只好这样了,收拾收拾家里,下午再去医院看看杜鹃那边好些了没,前阵子打电话,说有反应要生了。”
“叔叔,我今天跟妈妈去外婆家,你什么时候接我?我的小鹦鹉还没教好呢!”
王素素抱着睿睿还没吭声,小胖子已经抢先问话了。
“你说吧,要不就等你爸爸来?你姥姥和姥爷那么想你,你难道不多住几天?”陈凌伸手把他抱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