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雷家港让W.T. Grant公司一些偏远地区的营业点改成折扣专营店,目的就是为了让乡下地区的低层人员也能买得起。
同时也成立专营会员店。
会员店目的就是为了捆绑更多客户,利用会员打折,会员积分送礼抽奖等形式捆绑客户。
同时会员卡也能充值,比如充值100美刀送5美刀,1000美刀送100美刀等等方式捆绑客户之余,也能快速回笼资金。
最初雷家港以为在这个年代这个模式才刚刚开始,肯定不会吸引到大量客户疯狂的充值。
但他实在忽视这种返送消费券的吸引力了。
毕竟充值越多,返送的消费金额就越高,因此有不少客户开了会员卡大量充值的。
一个客户平均充值1000美刀来算吧,全米有10万位会员充值,那么就能为W.T. Grant公司回笼到一个亿美刀了。
会员卡推出去后,短短时间为W.T. Grant公司回笼到接近3亿美刀,这笔钱回笼也让W.T. Grant公司以前那些高管对年轻的总裁周俊杰真正的心服口服。
这种模式改变对于别人可能很难,但对于作为未来人的雷家港,简单到放个屁一样。
甚至他还没有推出那种让大妈为之疯狂的活动呢。
一旦推出,恐怕他百货商场恐怕日日都被老头大妈围堵了。
虽然这里是米国,与未来国内情况不一样,但有便宜不占是所有人类通病,必会去占的。
所以这种营销方式雷家港并不打算现在推出,等他W.T. Grant公司改造成像未来沃尔玛一样的超级百货商场才推行吧。
想到沃尔玛。
雷家港心情又活跃起来。
这一世在米国他的零售行业最大对头肯定是沃尔玛无疑。
现在的沃尔玛虽然已经逐渐有崛起的势头,在72年也已经上市,但雷家港知道还不是沃尔玛发展最强劲的时候。
进入到80年代开始,沃尔玛才真正以势头强劲的方式迅速占领全米市场,往北米地区展开布局,再到西欧等发达区域。
90年代全面进入亚洲。
在90年代的沃尔玛,市值就超过百亿美刀,妥妥的世界级别大集团、零售业龙头。
不过……。
现在的沃尔玛和他W.T. Grant几乎一样,还没有演化成超级百货,主售的产品还不是很多。
因此雷家港非常自信W.T. Grant公司超越沃尔玛,成为世界零售业龙头存在的。
要是他拥有未来先知能力,又有系统帮助,而且零售公司起步比起沃尔玛更高,更多门店,这样还做不赢沃尔玛,那么雷家港可以回炉重造得了。
现在他已经开始整合香江那边的零售百货,各种制造业品牌、零食工厂等等产品,开始与W.T. Grant公司进行融合。
只是现在他W.T. Grant公司这边太多营业点了,一时间全部改造是不实际的,因此他需要逐步减少不能改造扩大的营业点,将每个营业点扩大换成超级百货。
计划他已经给到周俊杰了,W.T. Grant公司也正在规划中,会先从纽约、洛杉矶、华盛顿等等这些大城市展开试点。
而他W.T. Grant公司未来的发展大方向也就是与沃尔玛一样,往全世界展开布局。
“亲爱的,你在发呆吗?”
在思考着问题的雷家港,凯瑟琳已经走到他身边都不知道。
“没事,在思考着W.T. Grant公司未来发展而已。”
“噢!现在W.T. Grant公司发展不是很好了吗?”凯瑟琳回道。
对于W.T. Grant公司在如此短时间的锐变,凯瑟琳也是感到非常震惊的,也是从这次的事,她才真正了解到雷家港在商业上到底多有能力。
她是除了周俊杰之外惟一知道目前W.T. Grant公司推行的一切改变管理、运作都是出于雷家港的手。
而他这些管理方案推行后,立即就让面临破产的W.T. Grant公司硬生生拉起来,短短时间从负债数亿到现在数亿美刀备用金。
单是推出那个会员制就让W.T. Grant公司收获几个亿美刀,这一点才是凯瑟琳最佩服的事。
她真不知道原来百货商场还能这样玩,比他们金融界还会玩,反正现在的凯瑟琳完全就是雷家港的超级迷妹。
“现在的W.T. Grant公司只能说发展稳定,远远谈不上好,得更快融合发展才行。”
“融合发展?”
“亲爱的,怎么融合?”凯瑟琳不解的问。
“到时候你会知道的。”
“走吧,先回去公司。”
“OK。”
大概30多分钟后,雷家港车队回到公司大楼下。
“凯瑟琳,你让周俊杰过来吧。”雷家港吩咐道。
在公司内,除了周俊杰与凯瑟琳知道雷家港才是真正老板外,任何人都是不知道的,都以为他只是副总裁而已。
这也是为了不引起米国相关部门的人对他公司针对。
反正在人前,凯瑟琳就是W.T. Grant公司真正的拥有者。
不一会周俊杰来到凯瑟琳办公室中。
“董事长,您找我?”
“嗯,坐吧。”
周俊杰也不客气,随意坐到沙发上安静的等候。
与雷家港共事这么久,他已经十分了解雷家港习惯了。
不一会,雷家港也整理好他临时的方案,走到沙发上与周俊杰并排坐着。
“俊杰,我认为得加快对主要城市的百货商场进行改造了,我想要更快对W.T. Grant公司进行换血,更快推出海外。”
“可董事长,W.T. Grant公司分店数千家,一旦加快速度,如此多分店改造的费用可不少啊,这个问题我们也得计量过。”
“没事,先从主要城市繁华地段、人流密集区等地方进行改造,比如哪些农村地区的分店,可以继续以旧模式进行。”
“董事长确实要加快速度发展超级百货计划吗,我担心如今经济行情还不够稳定,而且投入更多资金在这边,也会影响到我们公司下一步扩建的计划。”
“没事,如今市场行情我反而比较看好,这一点你不用担心,另外资金不够我也会从总部调过来,你放手去做就好。”
见雷家港如此肯定,周俊杰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对了董事长,海外投资公司已经将注册地转到这边,也成功注册到XY-L集团公司内。”
XY-L集团是雷家港让凯瑟琳注册的,集团以零售、科技、制造业、金融等多家子公司商标申请成立。
而XY-L集团在未来也会是他基本盘,开展扩土的基石。
同时等XY-L集团旗下工业园建好后,雷家港也会停止让香江那边供货过来销售的。
在这边他要打造一个全新品牌才行,不然与星耀合作,最多就是合资,他担心以后他做强大时,有竞争对手拿这个向米国部门做文章。
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他深思过,让XY-L集团再去成立一个新的电器、电子品牌面世。
“行,这些小事不用向我汇报,你现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第一:加快W.T. Grant公司超级商场的进化。”
“第二:我不在这边时候,你与凯瑟琳多多关注GEICO保险公司与富兰克林银行的情况,这两家公司是我们集团在米国金融界立足的开始。”
“第三:加紧催促相关部门将拉克里奇银行申请下来,有自己银行在这边,会更好展开布局。”
“第四:尽快将实验室建立好,可以提前去招揽一些有能力与人品不错的研发工程师进来,先去培养一支团队。”
“第五:可以关注一下这边的成衣制作业与零食生产厂,有合适的可以收购过来发展。”
“第六……。”
第十……!!!
雷家港一口气将他认为重要的事交代下来。
“亲爱的,你是需要离开米国了吗?”一旁的凯瑟琳,从雷家港交代下来的安排就感觉到他要离开了,满脸挂满不舍之情。
“是的,我出来也不短时间了,该回去了。”
“董事长您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周俊杰信心满满回道。
“我相信你,有什么处理不了又联系不上我的,你就是花旗寻找凯瑟琳父亲帮助吧。”
“我知道的。”
“行!你先去忙吧。”
待周俊杰离开后,雷家港轻轻将凯瑟琳搂在怀里道:“这边公司你是董事长,而公司才刚刚起步,需要你这个董事长坐镇的,放心吧,我很快会过来的。”
听到雷家港这话,刚刚满脸不舍的凯瑟琳才松开眉头。
“亲爱的你放心,我会将这边公司管理好的。”
“嗯,我相信你。”
他当然知道凯瑟琳能力很强,但之前她的专业是金融的,所以现在让她接手实业管理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的。
而有周俊杰在这边看着,雷家港也能安心的离开。
交代好这一切后,在次日早上,他就登上飞新加坡飞机。
这一次雷家港并没有选择乘坐凯瑟琳的专机回来,毕竟凯瑟琳也是需要的。
而在1975年,米国还没有直飞香江航线,需要到新加坡转机回来香江才行。
第216章 集团整合完毕,上市布局
转眼三个月后……。
1975年11月25日。
雷家港在米国回来香江后,一心全投入到将和记洋行所有产业整合到集团各个子公司业务当中,开始拆分上市的准备。
这段时间经过专业的团队的整合,决定将九龙仓、和记地产公司一起并入到置地,以基建业务、地产开发、将物业服务为主打造的地产集团。
除此之外,置地还保留东南亚与澳洲的资产物业与业务,同时还包括沙特那边的业务。
有着如此多底蕴推上市,雷家港相信置地公开招股后,绝对会吸引无数投资商认筹,股价暴涨,市值恐怕不会低于其它洋行股价,他就是要将置地打造成香江蓝筹股前列位置。
让置地成为超级集团。
星耀集团是他雷家香江的基本盘,是不可能走上市路线的。所以他只能推出置地、九龙仓、餐饮公司等产业上市,稳固他集团在股市上的地位。
至于和记洋行这边。
现在也完全整合完毕,将优质产业、地皮、物业全部转入到星耀集团持有。
其它产业各类整个拆分。
而黄埔船坞保留航运产业链之外,该拆的全拆了,设备什么一并出售回笼资金。
造船、修船这些业务雷家港完全看不上眼,反而船坞占着一大片地皮不用来开发简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大大的浪费。
将所有产业拆分到指定子公司后,雷家港再将餐饮、电器公司、汽车制造、传媒业等子公司并入和记集团,由和记统一管理,成立“星耀和黄集团。”
在未来,雷家港就是要将“置地集团”、“和黄集团”和两家集团打造成为着香江股市的风向标。
他的野心就是要主宰香江股市大方向,他要香江经济一举一动都得看他集团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