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穿越指南 第202节

  他也想知道关于自己以后工作的的安排情况,要不然谁会在这里累死累活的给一个失了势的破处长干活啊。

  现在,铁路上谁不知道,原本炙手可热的战斗组,如今已经成了昨日黄花,早就被那位常征同志取缔了。

  当然了战斗组都取缔了,这联络处自然也是按期解散了。

  原本这也没有什么。

  可是由于战斗组里的很多专家,之前都是在各个农场或者是在家待岗的状态。而这一次项目的下马也没有及时对这些老同志老专家做出妥善的安排,所以给其他人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些老专家老同志被部里给抛弃了。

  当然了,也许这就是目前的事实。

  反正,最终这些人要不是有陈平安在白玉龙的支持下,按照联络处的名义发放经费,很多老同志怕是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

  联络处成了战斗组最后的一块阵地,由于跟其他单位联络以及负责战斗组所有的技术资料存档保管的工作,所以多坚持了三个月。

  今天也算是彻底的解散了。

  张兆星想着这段时间的变故,心里也是忍不住的一阵伤心。

  谁能想到居然会遇到这种事。

  他家里虽然也是有些关系,可还是想看看自家领导的安排。

  陈平安看向张兆星,笑着开口说道:“兆星啊。

  我接下来要去京城工作,是去咱们部里的铁科院铁建所。

  铁科院那边你比我熟悉,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铁科院?”

  张兆星本就是京城人,父母都是铁科院金属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算是根正苗红的铁路子弟了。

  听到这话,直接点了点头说道:“处长,您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回京城啊,对他而言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时间一晃到了86年,这一年陈平安三十二岁。

  自从两年前阎解成直接脱掉了军装,开始了主管铁路部门的新征程。

  而陈平安也是因此在部里开始崭露头角,上个月刚刚当选铁科院院长一职。

  这天下班,陈平安坐在他那黑色的皇冠轿车里,司机稳稳的将车子往城里开去。

  这皇冠轿车是他的配车,这年头用车还是比较宽松,或者说是对于干部的福利、特权没有后来那么大的约束,他这种级别的干部还是有资格配备专车的。

  铁科院在城西,距离他在京城的家有段距离。

  京城这边,他是直接住在铁道羊坊店住宅区大院。

  许久,车子停在了96号楼前。

  “院长,到了。”

  看陈平安不知道在想什么,司机赶紧小声说道。

  “好了,麻烦你了,小贺。”

  回过神的陈平安笑着说了一句,便直接下了车。

  向着96号甲级干部楼走去。

  这栋楼三个单元楼门共四层,一梯两户。

  内部南北通透,设置了双阳台。房间里铺着木地板,还有一厨一卫,在这个年代相当的气派。

  陈平安到了二楼,直接掏出钥匙。

  “爸爸,回来了。”

  进屋后,四个儿女的声音便钻入耳中。

  这些年除了老大老二,后面又添了两个小棉袄。

  大女儿已经六岁了,小女儿刚过三岁半。

  两儿两女在这个时代算是正常情况了。

  只不过最小的这丫头陈百芷的出生,倒是闹了一些风波。

  好在当初,孩子的月份已经七八个月了,鉴于这种情况才顺利生产。

  可即便如此,陈平安到部里做了深刻检讨,为此,还专门停职半年,在家反省。

  陈平安回到家里跟四个孩子互动了一会,便往厨房走去。

  “回来了。”

  “嗯,今做什么好吃的?”

  “好久没吃家里的饸饹面了,几个孩子吵着要吃,我找人专门借了工具。”

  陈平安听到姜晓这样说,也是忍不住的咽了一下口水,说道:“你还别说,我现在呀,也就馋这一口。”

  十年的时光,只是让他们夫妻俩脸上增添了些许的成熟。

  30岁出头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如今的姜晓,在铁路出版社里干着编辑的工作。

  平日里,自己也创作一些小说。

  有了陈平安的指导,早早的便发表了《牧马人》。

  如今,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的作家。

  不一会,饭菜便做好了。

  陈平安跟几个孩子把饭菜端到了桌子上,一家人便吃了起来。

  他们住的虽然是干部房,三室一厅的布局,在这年头里,除了那些高级干部住的小洋楼,属于最顶尖的了。

  可即便如此,他们一家六口住在这里,也显得很是局促。

  20多平米的客厅,除了放着一张餐桌以外,剩下的地方都被改造成了书房。

  除了两张书桌以外,便有四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书籍。

  两张书桌上面,旁边的地上也是落着一叠又一叠的各种书籍和文件。

  客厅的位置不大,所以吃过晚饭之后,几个孩子便直接去楼下玩了。

  他们这小区很大,整个小区内,光公交站就有四个。

  住的都是他们铁道部门的干部群众,大家的关系极为熟络,孩子们在下面玩,也是不用丝毫担心。

  姜晓这会儿正在洗着锅碗,陈平安则是拿着拖把,仔细的擦拭着地面。

  半个小时后,陈平安泡了一杯热茶,坐在了书桌前。

  他一手拿着钢笔,一手捏着香烟,望着眼前的公文纸,不时的皱着眉头。

  如今,整个铁路系统面临着运输能力的不足,列车行驶的速度极慢,客货混跑。

  用力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就增加,于是就对如何建设高铁、以什么标准建设高铁等问题,成了,现在他们铁路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关于是否建设高速铁路、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何时动工建设高速铁路等问题,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

  他们铁科院,自然是首当其冲。

  部里的意思很是明确,对于建设高速铁路,是必须进行的。

  而时间跟标准问题,就需要铁科院这边进行论证。

  而上面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

  报告要求规划构建一条高速、便捷、安全、环保的现代化高速铁路交通线,实现两地间的快速直达,缩短时空距离,优化区域交通布局,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而对于路线设计要点这些问题,还需要它们进行大量的实际勘测和论证。

  部里这次的想法很是宏大,不仅想通过这条高铁线路,提高旅客运输效率,缓解京沪铁路客运压力。

  还要带动区域发展,辐射环渤海经济带和长三角,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最后就是通过这一个伟大的工程,实现技术突破,形成我们自己特有的高速动车技术体系,奠定我国高铁技术基础。

  这些想法自然都很好,只是如今只是86年。

  所以陈平安一时之间,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合适。

  想着想着,他便不由得开始落笔,渐渐的,一个多小时过去,纸上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几页。

  这时候他听到孩子们熙熙攘攘的声音,显示从外面玩完回来了。

  这时候,知道什么时候坐到他对面书桌上的姜晓,立马站起身来说道:“好了,孩子们,赶紧去洗漱,一会儿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学。”

  孩子们早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自己老老实实的去洗,根本不需要父母去操心。

  陈平安这时候也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笑着对姜晓说道:“对了,跟你说个事。

  咱们南锣鼓巷93号院子已经收拾好了,周末咱们去看看。”

  姜晓听到这话也很是高兴,立马说道:“这么快啊?

  我还以为要段时间呢。”

  “他们呀,现在自负盈亏,又有奖金激励,干活可是麻利的很。”

  这些年,两个人收入不少。

  不管是陈平安还是姜晓都发表了不少的文章,稿费可是没少拿。

  刚好遇上京城有些人出售祖产,夫妻俩一合计,这两年便在京城里收了四套院子。

  这南锣鼓巷的院子,是一处三进的四合院。

  之前是某大户人家的,后来被收走当了街道办的办公场所。

  前几年才还给了这户人家。

  可是这些人哪敢要,房子到手没多久便对外挂了出来。

  被陈平安看中以后,掏了一万块钱,就轻轻松松的拿了下来。

  刚好遇上铁道兵划拨到铁道部门,然后进行改制,从此兵改工,需要自负盈亏。

  陈平安也算是支援兄弟单位,掏了2000块钱的修整费用。那边直接派了一个班的工人,不到半个月便已经把活干完了。

  “嗯,那就去看看,我呀,还是喜欢住平房,透亮舒适。”

  “行,到时候先看看。

  要是合适,咱们年后就搬进去吧。”

  陈平安说到这里,不由得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自己的妻子,又补充说道:“今年过年,咱们请几天假,我想带着孩子们回一趟老家。”

  姜晓听到这话,也是不由得停下了自己手里的动作。

  抬起头看向自己的丈夫,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嗯,是该回去看看了。

  这一晃,咱们已经四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村里面现在怎么样?

  大家都能不能吃得饱饭?”

首节 上一节 202/2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