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仔细的看了看,这车居然还是怀挡。
只不过这年头的司机,看着倒挺精神,显得很专业。
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手上还戴着一双白手套。
等三人坐好之后,请示了一声,这才发动车子向外走去。
前一世,他虽然玩过几辆车,可是这会儿看到这个汽车,也是忍不住的到处打量,毕竟男人嘛,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半个小时后,车子缓缓到了金城局大院。
大院门口两边的墙上贴着红纸大字,写着跟这次会议相关的内容。
要么是庆祝大会胜利召开的,要么就是欢迎各位领导专家的,反正跟后世的横幅比起来,没有多大的区别。
连两边墙上插着的彩旗,也是换成了新的,显得气氛很是隆重。
白玉龙坐在车里看到这一切,不由得眉头皱了一下。
“你呀,还是老脾气。”
何晓光看到白玉龙的脸色,心里便知道自己这个老朋友在想什么。
便忍不住的说道。
“哼!
有这些精力,做点什么不好?
有些人呀,这一天到晚的,非要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你说说搞这些有什么意义?”
陈平安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得感叹道:自己这个老师,头还是这样的铁。
第140章 会议的争端
会议一开始,白教授作为战斗组的组长,便做了专门的汇报讲话。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于高原冻土层研究的进度和成果。
等到他汇报结束之后,其他的各个小组便也进行开始汇报。
一早上的时间都在所有的汇报中进行。
到了下午便到了讨论环节。
到了第二天,陈平安专门做了一个专题的汇报。
是关于高原冻土层铁路建设新思路的一个预想。
说起来也算是对他和王安全、张显三个人之前发表的论文的一种解释。
所以这天他汇报的主题就是,关于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关于高原铁路冻土层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觉得可以通过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来实现,
具体可以综合运用物理原理与创新工程手段。”
陈平安说到这里,不由得看了一下台下的众人,然后缓缓接着开口说道:
“我们核心的核心解决方案,被我们命名为热棒技术。
这种技术的原理原理,就是在路基两侧竖立封闭中空金属棒,也就是我刚刚所说的热棒,它内部充有液态氨。
液态氨蒸发吸热时降低冻土温度,遇冷凝结时释放热量,形成自然制冷循环。
这种热棒有一种很大的技术优势,那就是无需电力驱动,成本低且长效稳定,可有效保持冻土全年冻结状态。
还有一种技术,就是抛石路基,我称它为天然空调。
它的原理很是简单,在路基中间抛填碎石层,碎石间留有空隙与外界空气相通。
通过热交换作用,使冻土层温度基本稳定,减少外界气温波动影响。
第三种技术就是,遮阳板路基,相当于是给路基穿上了一层隔热外衣。
在路基边坡架设遮阳板材,阻挡太阳直射,降低路基表面温度,减缓冻土融化速度。”
陈平安说到这里,不由得停了下来,然后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台下的众多行业大佬专家们,也是认真的思考着他说的三项技术。
很多人都在笔记本上详细的记录着,有一些,甚至是画出了简单的结构图。
“不简单呀,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研究成果。
简直跟我们以前对于冻土层建筑的技术路线是截然相反,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居然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铁科院铁建所的郭所长,看着自己本子上画出的简单结构图,不由得心生感叹,对着旁边的白玉龙说道。
“嗨,都是年轻人胡搞,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可得好好的把把关。”
郭所长听到自己这位老同事的话,也是不由得笑道:“老白,这可不像是你啊。
年轻人做出了成绩就要肯定,咱们可不能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
再说了,我觉得他们的这条技术路线更容易实现。”
白玉龙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得苦心。
如今的他可不敢得瑟显摆了,不然这个徒弟说不定都保不住。
毕竟这群老家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撬人墙角。
就在这时候,俩人只听见陈平安继续说道:“当然了,有了这三个主要的技术手段。
我们还研究了一些辅助措施。
第一就是在路基设计与施工方面做优化。
优化路基结构,加强基础处理,提高承载能力;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散失。
第二要建立动态监测系统。
部署温度、含水量传感器,实时监测冻土状态,及时调整维护方案。
最后,不管是在区域规划还是在运营维护方面,我们也要有所提高。
尽量避开冻土严重区域,运营中加强设施检查与保养。
不管如何,我想实现冻土层铁路建筑,我们必须在既有的技术层面做出突破。
还要推动一些设备发展,努力降低工地成成本。
只有通过长期监测与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冻土特性,才能为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铁路运营维护,保驾护航。
综上,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热棒、抛石路基、遮阳板路基等创新技术,结合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就可以成功破解冻土难题,确保高原冻土铁路建设工程,保障铁路安全运行。”
陈平安的汇报结束,专家们不由得围在一起,互相讨论起来。
大家讨论的很是激烈,毕竟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是直接跟他们之前的技术路线截然不同。
要知道一直以来,他们的研究方向都是,为了优化路基结构,加强基础处理,提高承载能力。
他们的思路就是,既然冻土层对于基础的破坏很大,那就加强基础结构。
然后突然有一天,有一群年轻人告诉你,不需要加强基础结构,只需要把不利因素消除就可以了。
这一股荒诞中,众人只觉得一道光照了进来,让他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可是一想到提出这项技术的人,居然是三个20来岁的年轻人,顿时让一群专家们心里只觉得荒谬。
之前的时候,他们仨个人论文虽然发表了,可是都没有什么名气,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论文。
这就导致,现场很多专家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方案。
让他们的心里大受震惊。
众多专家交流一番之后,这才反应过来,开始纷纷向着陈平安这个原作者开始提问。
毕竟他们讨论,哪比得上直接跟当事人询问?
“老白呀,你这个学生不简单呀,是个搞研究的好苗子。
你看咱们铁建所,这些年来,老的老走的走,已经好久没有新鲜血液了。
你作为咱们铁建所的老人,有什么看法?”
白玉龙听到这话,直接没好气的说道:“您这话说的,我就是你口中走了的。
我能有什么看法?
这些年,在京金城铁道学院,我却觉得让他教书育人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我们这些人老了,以后的世界是他们的,多培养一些咱们铁路行业的人才,才是最正经的。”
郭所长听到这话,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
白玉龙这老家伙居然这么的记仇,当年那点破事,到现在还惦记着。
当初的事情,不是他不愿意伸手帮忙,而是那会儿她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连自身都难保,哪还能顾得了其他?
“年轻人,你的口气倒是不小。
你知不知道?
从50年代初,有多少专家为了解决冻土层铁路建筑,上了高原研究?
他们都没有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来,你就敢说照着你这什么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就可以成功?
也不怕说大话,闪了舌头。”
尽管专家们大多数都很平和,可是仍然还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
这不,铁一院的某一位专家,这个时候就拉着陈平安开始喷了起来,
还不等陈平安说话,对方便继续说道:“这位小同志,你年纪轻轻的,想来也没有多大学问。
我们这些人,不是欧美留学的博士,就是到毛熊那边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进修过的。
我告诉你,做科研就需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诚诚恳恳,一步一个脚印。
不能像你们这样偷奸耍滑投机取巧。
冻土层铁路建筑的问题很是明显,那就是我们路基基础结构的强度不够。
我们作为科研人员,就是要想办法加强路基结构强度,对着这个困难直接攻克它。
就像老人家说的那样,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组织。
可是你们看看,你们在做什么?
你们这就是在逃避,在逃避困难。
不想着提升结构强度,反倒是狂妄的想着要改变自然环境。
我告诉你,在我看来,你们这种做法丝毫没有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