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穿越指南 第166节

  喝完水,陈平安点上烟抽了起来。

  这才在潘主任的目光注视下,说道:“关于冻土层的问题,这些年咱们国家,不管是你们铁道兵,还是铁路部门,还有交通部门和气象部门,都是做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目前,在这高原多年冻土区已经建设了六个气象观测站,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再建设12个临时观测站,对冻土活动层进行长时间的观测数据。

  当然了,按照白玉龙组长和战斗组领导的要求,还要对这些地区,进行钻孔观测。”

  陈平安说着站起身,指了指地图上的红色标注点。

  然后接着说道:“当然了,我们不仅是要进行钻孔观测,还涉及气象、多层土壤温度和水分、活动层厚度及冻土温度等观测数据。

  白组长要求的观测数据,要集形成了能够基本覆盖高原高平面,包括可可西里无人区和阿尔金山无人区等区域、与多年冻土有关的多要素观测数据。

  潘处长,您是知道的,咱们对于观测数据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那可都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严格的质量控制。

  有了这些观测数据,不仅光咱们建设铁路有用。

  以后啊,还可以为高原水文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和气候模型的验证、发展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你说就这么庞大的数据,要是没有几年功夫,怕是不容易。”

  陈平安说到这里的时候,又抽了一口烟。

  笑着说道:“所以啊,欲速则不达。

  咱们这份工作急不得,急也没有用。”

  潘人凡听到这话,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我也知道这需要数年之功,可就是忍不住想着能够早点完成。”

  “真急不得。

  咱们这可是工程最基本的数据支持,可是为了百年工程。

  要是咱们的数据有误,或者观测时间不够。

  到时候咱们这些人可就是罪人了。”

  潘人凡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之前就是着急做出成绩,所以这颗心就乱了。

  陈平安跟潘人凡两个人简单的交流问题,便都没有再说话。

  两个人各自趴在自己的桌子上,拿着纸笔开始工作了起来。

  这会儿,陈平安甚至是拿起了计算尺,显然,计算的数据很多。

  陈平安主要是计算某个检测站的冻土层冻融指数。

  这种计算,不仅要考验一个人的计算功底。

  还要有非常严密的科学逻辑的计算模型。

  传统方法假设温度服从简谐波动,根据温度的年最大和最小月平均值计算融化指数与冻结指数。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波动和极端气候出现的次数有所增加,使得年内温度变化不再符合简单的简谐波动假设,造成积温计算的不准确。

  针对这一问题,陈平安采用了一种基于全年温度产品的冻融指数计算方法。

  具体的来说就是以0℃为界限,将一年的温度划分为正温和负温,并分别累加计算正积温和负积温,从而得到准确的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

  这种方法,已经在他们战斗组内部研讨过,是经过专业论证过的。

  当然了,作为这种模型的建设和发明,陈平安也是在战斗组的专家面前获得了一大波的认同。

  白玉龙教授甚至表示,单靠他这一项成果,已经有资格申请研究生学历了。

  一早上的功夫,陈平安这才完成一组数据的计算。

  中午简单的休息了一下,下午的时候,他拿着他们小组技术人员的花名册,不由得研究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便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着:王安全、……连续写了六个人的名字,这才停下笔来。

  转头看向一旁的潘人凡,说道:“潘处长,2号观测站建设的筹备工作,你们这边做的怎么样?”

  潘人凡听到这话,也是不由得放下笔。

  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道:“我原本准备晚上的时候跟你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既然你现在问起了,那我就好好的跟你介绍一下。

  对于2号观测站的工程建设,我们铁道兵这边,从铁十师抽调了500名战士。

  这些战士都是有高原作战经验的老同志,大概明天就能到,咱们营地。

  他们这一次携带了不少的工程器械。

  我是这么计划的,等他们到了之后,我觉得可以啊,2号跟3号4号观测站一起建设。

  这样一来,咱们在两个月以内便能完成这三个观测站的工程建设工作。

  到时候对于我们研究数据来说是有极大的好处。”

  陈平安听到这话,不由得点了点头。

  原本2号观测站是要由他们现在既有的力量去建设,没想到上面又调了500人过来。

  关键是听潘处长的意思,还携带了不少的工程器械,这样工程进度就可以大大的加快。

  “好,不错。

  没想到还有这种惊喜。

  我们这边的技术人员,会跟咱们的铁道兵官兵一起参与建设工作。”

  陈平安说到这里,从桌子上抓起香烟给潘人凡分了一支。

  笑着说道:“潘处长,你也知道咱们这里的情况。

  技术干部十分紧张。

  这次来支援的官兵,想必有不少的技术干部吧。

  这一次您可得好好的下下力气,帮咱们留一部分人下来。”

  潘人凡听到这话,不由得摇了摇头。

  全国都缺技术干部,这些技术人员的调动,哪是他能够插手的?

  再说了,这些日子铁司那边的通告他也是看过了,这些人还有其他的用处。

  “平安啊,我劝你还是不要打这个主意。

  你是不知道,铁司那边已经有了新的动静。

  我们铁司的总工程师潘汉田,也有任务。

  我早上说的,要组织一个一千七百多人的庞大勘测设计队伍,在格尔木至日光城一千多公里长的高原公路两侧开展勘测设计大会战。

  而这项工作就是潘老总负责的。

  肯定是要从铁司抽调不少的技术干部。

  说不定这一次来的人,就是给打前站的。”

  陈平安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交流,陈平安总算是对铁司,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

  这年头的铁道兵,居然是以陆军的一个大军种。

  铁司居然是大兵团级的存在,相应的,机构上跟陆军其他兵种没有任何的区别。

  唯一多出来的一个总工程办公室。

  而这个潘汉田,就是人家铁司的总工程师。而他们部里的阎副主任,在铁司也担任着副总工程师的职务。

  真是不得了啊。

  要跟这样的人物,要几个技术干部,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想到这里,他便笑着说道:“潘处长你说的这些我自然明白。

  只不过这事还是要试一试,毕竟有枣没枣总得打两个试一试。

  万一,要是领导们觉得咱们可怜,给咱们分几个人呢?

  再说了,世上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我相信领导,不会让我们受太大委屈的。”

  潘人凡听到这话,不由得满脸黑心。

  这都什么人嘛?

  不知道为什么?

  工作这些年以来,他遇到的这些人,脸皮都是这么厚。

  只有他一个人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

  不过他心里还是细细的想了一下陈平安的话,对方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不由得他点了点头,说道:“行,到时候我试一下。

  成不成就另说了。”

  “好。

  那就辛苦潘处长了。

  我相信你,就你们都姓潘,说不定领导会看在这份上多照顾照顾我们。”

  陈平安这边听到观测站有新的修建计划。

  便又开始把技术人员花名册拿出来,重新分配了起来。

  其实这些人啊,说是技术人员,真正有技术的没有几个。

  像王安全、张显这些大学毕业,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就可以在一个观测站负责带队工作了。

  剩下负责协助工作的,基本上要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么就是中专生。

  而像邢路情况就比较特殊了,他是50年读的大学,53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干工作了。

  整个大学五年制课程就读了三年,大三的时候,由于技术人员紧缺,就被直接从学校里拉了出来。

  虽然没有大学本科毕业证,可是待遇上,却是丝毫不差。

  一直都是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的。毕竟他这学业没有完成又不是他自己造成。

  京城,阎解成代表部里正在西厅参加一项会议。

  会议的内容是关于整顿铁路运输发展经济的。

  他眉头皱的很深,虽然现在看着效果很好,貌似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可是他明白,事情的根源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的这一切像是浮萍一般,根本就坚持不下去。

  是这一切,他都没有办法说,当然了,也不乏有一些聪明的同志,也发掘了这个问题。

  大家都没有办法,只能竭尽全力,趁着这一段时间,尽自己所能,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首节 上一节 166/2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