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就此别过。”
“……”
陈三石读完之后,小心翼翼地将信纸保存好。
此仇不报非君子。
不论是三年十年还是三十年。
归元门,他必灭之!
稍稍平复心境之后,陈三石才开始回忆心中的内容。
封灵大阵的事情果然有线索,有线索就代表着有希望。
还有“清虚宗”,师父的遗言当中也提过到过这个宗门,当时说如果自己修炼到真力后期之后找不到后续武道传承,可以拿着信物前往此宗。
师父和师兄,看来都是在天水洲待过的人。
这些都是后话。
陈三石又拿出第二封信。
这封信,是三师兄聂远留下来的。
自从那日黄袍加身之后,大师兄吕籍,三师兄聂远,连同五师兄蒙广信就一起消失了,只留下三营兵马,杳无音讯。
“小师弟,我是你三师兄,今日留信,是有些关于老大的话想跟你说,顺便尝试着解释一些误会。
“首先,大师兄从始至终,都把同门师兄弟当做至亲之人,断然没有过任何加害之意,这点毋庸置疑。
“在你没来之前,我们都知道师父寿元将尽,如果不跟朝廷做一些妥协,师父走后督师府的下场恐怕会很凄凉。
“因此,不论是跟前太子合作还是跟曹楷合作都是无奈之举,还有老大曾经提过要迎娶孙璃师妹,其实也是假的,一则骗取皇帝信任,二则是想防止孙璃孙不器两人入京,把他们留在凉州,然后用金蝉脱壳之计送走。
“其次,老大确实有野心,他不服你,至今也不甘心。
“而且当初你刚来凉州,不过是个炼脏还是化劲来着,我们都不相信你能做到现在这一步。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信啊,太夸张了,才几年就真力中期?
“以前多有得罪,深感歉意,不奢求师弟谅解,只是把实情道出。
“最后,我们走了,把老五也带走了。
“许文才说,我们留下来都会是封疆大吏,我是愿意的,但老大不行,他始终难以接受自己未得真传,在武道上又被你超过,他有自己的骄傲。
“索性,就准备再自行开出一条通天大道。
“我得看着他,哪天要是他走火入魔,也好和老五一起清理门户,再到师父坟前谢罪。
“此次别过,来日再见不知是何年,祝师弟安好。”
这一封辞别信,就走了三个人。
在赤壁,在淝水,大师兄和三师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很多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话说他们把五师兄绑走干什么?
罢了,平安无事即可。
收起信封,陈三石整理思绪,前往冠军侯府的前厅,还没到地方,就听到许文才连同一群人在店厅堂内讨论着国号的事情。
“我有个主意。”
程位喃喃道:“新朝国号为‘唐’,怎么样?”
老四故去,悲伤之余,他们都想努力弄好新朝,不辜负老四的付出。
“嗯,有点意思。”
叶凤修颔首道:“维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
古有三帝,陶唐为尧,乃是东胜神洲上古明君,以此号为国号,方能显示磅礴大气。
“我倒是觉得。”
汪直身边放着一堆书籍:“不如叫这个,这个‘明’怎么样?大明!听起来很好吧?
“你们看,这书上写的——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这叫做顺天承命!”
“嗯~”
许文才认真考虑着:“‘唐’、‘明’都不错,这两个国号,在下先前就和房先生一起商量过,另外还有一个‘乾’,但是也可以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
“‘大凉’怎么样?”
荣滟秋建议道:“历朝历代很多朝廷,都是以封地为国号,我们既然来自北凉,就叫作大凉嘛。”
“不好听!”
“我看还是叫唐吧,昭昭大唐。”
“大明比较好。”
“……”
几人争论不休。
陈三石站在外面,都记在心里,事关重大,他本打算从长计议。
直到隔壁院子传来陈云溪糯糯的读书声。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陈三石神色微动,心中突然拿定主意,快步走进厅堂之内,开口道:“就叫‘汉’吧。”
汉!
众人皆是一愣。
许文才捋着下巴,仔细思量过后,顿时起身叫好:“妙,大人此提议甚妙!
“诗经小雅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大雅云汉有云: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汉,星河也!
“还有!
“各位大人可知道,千余年前,洪泽河的古称便是汉水,陛下当初就是从鄱阳携万民渡汉水正式潜龙出渊。
“还有,汉水主流的走向,和九霄之上的银河走向也相同!
“就连淝水定国之战,也是天降星辰,一举定下乾坤,定鼎江山!
“没有比‘汉’更加磅礴大气的国号了!
“冥冥注定,冥冥注定啊!
“好一个‘汉’,好一个‘大汉’!”
第264章 登基
大汉!
“好!”
“确实是个好国号!”
诸多师兄师姐一致赞同。
自此,新朝国号确立。
“陛下。”
许文才又说道:“还有一事,不知道臣当讲不当讲。”
“你说便是。”
陈三石来到主位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水。
“国号为大汉,实在浩瀚大气,只是……”
许文才扭扭捏捏。
陈三石调侃道:“有什么说什么,我还能砍你的头不成?”
“诶!”
许文才这才说道:“陛下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名字实在是有点……”
“上不得台面!”
汪直直言不讳地说道:“师弟,你哪里见过一个皇帝,叫什么二牛三柱子的,你这‘三石’实在是有些难登大雅之堂!”
三石这名字,本来就是燕边村的土名,确实没什么讲究。
“照你们这么说。”
陈三石顿了下,“我还得改个名字?”
“起码日后写登基诏书的时候,不能写三石这个名字。”
许文才建议道:“但也不必大改,臣有个主意,三石为磊,坚不可摧,亦有‘磊落不凡’之意,暗合汉象,陛下意下如何?”
“磊?”
陈三石思量片刻:“好,就这么定了。”
“好!”
许文才继续道:“陛下,封禅登基大典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准备完毕了,只剩下登基诏书还没有准备,臣还在挑选人选。”
历来登基诏书,都要由世间有名的大儒来纂写,以此来平天下士人之心,安抚黎民。
天下初定,民生未安。
陈三石本着节俭的原则,原来是不打算去紫薇山封禅的,可这当中还关乎到玄气能否顺利转化为国运,不敢倏忽大意。
至于紫薇山,以及其它各州曾经丢失的土地,在淝水结束之后,修士撤走,各国哪里还敢守,早就乖乖归还。
所以不论是登基诏书,还是封禅大典都不能够出现纰漏,无非是一切从俭,不铺张浪费。
只是这诏书差不多半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到现在也没定下来人选,八成是有什么麻烦。
“把他们都叫过来吧。”
陈三石开口道:“我亲自来选人。”
“臣遵旨。”
许文才似乎有些担忧,但还是照做。
不出半个时辰,京城六大儒就全部被带到冠军侯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