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箭术开始修行 第650节

  “……”

  旁边的齐王,神色明显有些黯然下来。

  “呵呵,好事,好事啊!”

  不久之后,秦王回过神,鼓舞道:“我大盛朝必将千秋万代!

  “所有人立即出发!

  “赶往前线和将士们共同进退!

  “说不定,我们能够在陛下赶来之前,剿灭敌军!”

  漆黑深夜。

  衮衮诸公在少量的将士护送下,奔赴前线,正式参与到百万大战当中。

  ……

  昆阳城。

  “陛下!”

  “陈三石不在,凌奎去追他而去,敌军暂退,现在正是撤退的好机会!”

  上官海昌提醒道:“今夜若是不走,不久之后他们就会用‘六丁六甲’大阵把我们彻底困死,到时候想走都走不掉!

  “而且以陈三石的修为。

  “就算是城破全军覆没,他也未必会死,只需要逃到庆国,在云顶宫的庇佑下,随时都能够东山再起,根本就不会在乎我们!”

  “上官大人说得没错。”

  “……”

  “陈三石要是真有破敌之策,为什么不说出来?藏着掖着有什么好处!”

  “……”

  不光是文武官员,就连归元门的修士们也都失去继续坚持的想法。

  尤其是在他们明知道白袍和云顶宫有勾结时,就更加对其不信任。

  祖脉之事,何等诱人?

  说不定就是云顶宫连同陈三石布下的一局大棋。

  他们岂能留在这里白白送死?

  “那就先撤一部分吧。”

  正统皇帝最终下定决心:“明爱卿,你替朕安排。”

  “说是撤退,自然也不可能全撤。”

  明青锋早就做好打算,当即和盘托出道:“城内如今总共还有十七万将士,其中北凉军六万有余,想必是不肯撤走的。

  “所以,我们先撤走八万,留下三万朝廷兵马继续协助守城,对于昆阳城来说,也足够了。

  “退到松州之后,倘若战局真有变化,我们再率大军回来驰援也不晚。”

  部署完毕。

  昆阳城内的守军,当即便开始撤退。

  “这是?”

  浑身是血的汪直才从城墙上下来,就注意到城内兵马的调。

  “你们要跑?”

  “给我站住!”

  不光是他。

  很快就有许多北凉军的将领发现异常,纷纷来到北城门阻止去路。

  “明青锋!”

  汪直举在人群中锁定一名绯袍官员,提着刀三两个虎跃就来到对方面前,厉声呵斥道:“临阵脱逃可是死罪!”

  “汪将军,你可不要信口胡言。”

  明青锋解释道:“哪里是什么临阵脱逃,这是兵部不久前才制定下来的分兵策略。”

  “分兵?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汪直毫不客气地说道:“少他娘跟老子废话,兵部算个屁,现在节制兵马的是三军统帅,你们趁着统帅不在私自撤兵,不是临阵脱逃是什么?!”

  “汪直!”

  明青锋丝毫不怵:“北凉王的假黄钺,难道还能大过真陛下不成?”

  话音落下。

  后方传来马蹄声。

  汪直回过头,就看见一辆雕龙画凤的马车在密密麻麻的禁军、锦衣卫以及太监的簇拥下朝着城门而来。

  里面坐着什么人,自然不必多说。

  “你们疯了?!”

  汪直勃然大怒:“破敌之机随时可能出现,战机稍纵即逝,你们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走?!”

  “破敌之机?陈三石若是真有办法,早就用出来了,何必等到现在?”

  明青锋驳斥道:“为今之计,只有分兵两部遥相呼应,才是上上之策!”

  “谁敢走?!”

  汪直横刀阻拦。

  赵康、朱仝等人立即在他身后排列开来。

  “汪直,你要造反?!”

  明青锋怒目而视。

  双方剑拔弩张。

  皇帝龙驾距离城门也越来越近。

  眼瞧着事情就要闹大,一双苍老而又有力的大手按在汪直的肩膀上:“汪将军,既然是陛下的圣命,那让他们走就是。”

  “魏老兄?”

  汪直看着对方:“真让他们走?”

  “皇命不可违!”

  许文才也急匆匆地赶过来:“汪将军,放心吧。”

  “……”

  汪直以及朱仝等人,这才不情不愿地让开,亲眼看着皇帝的龙驾缓缓驶出城门,直到彻底消失在夜幕当中,紧随其后的,是越来越多的朝廷兵马随之撤离。

  从调度规模来看,起码也要走一半的人!

  “没用的,让他们走吧。”

  许文才摇着羽扇,微微叹息道:“这个时候若是强加阻拦,只会导致内乱,反而着了单良成的道。”

  “真就这么看着?”

  汪直焦灼地说道:“再这样走下去,城里恐怕连十万人都不剩下。”

  “稍安勿躁。”

  许文才安抚道:“等大人回来吧。”

  ……

  京城。

  万寿宫空空如也。

  隆庆皇帝的真身,藏匿在皇陵的墓室当中。

  在他的身侧,福灵太清天宝树连带着根须盘踞在石板地面,散发熠熠灵光的同时,枝丫上的碧绿树叶也在不断枯黄衰亡。

  一袭藏青色道袍的曹楷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双眸禁闭,两手结印,天品金灵根贪婪地汲取着灵气,然后再通过《无垢剑决》将灵气在经脉当中通过复杂的周天运转炼化为法力,最终汇入到丹田当中。

  神识内识己身。

  曹楷的丹田当中,充斥着法力浓郁到极致所化的法雾,缭绕弥漫,生生不息,像是深秋山野之间弥漫的大雾,又像是九霄之上滚滚云烟。

  忽地。

  在这滚滚云烟的深处,亮起一抹金光。

  于是乎。

  整片天穹开始剧变!

  云海翻涌,烟尘滚滚。

  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朝着金光聚拢,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筑基。

  来到最后时刻!

  曹楷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的画卷。

  那是他的一生,也是……

  百年春秋!

  元熙十二年,京城大明宫内,一名浣衣坊的宫女生下龙胎,得封为宁才人,其子得宗人府赐名“楷”,庶出皇子,曹楷。

  盛睿宗子嗣众多,光是皇子就有足足十六名,再加上庶出导致子因母贱,年幼的曹楷在宫中并不受待见,皇兄们对其孤立冷落,颇为鄙夷。

  元熙十八年,宁才人因病故去,曹楷时年只有六岁,母亲离世后,宫女和太监经常私下克扣他的月钱,好赖是个皇子,却经常整月不见荤腥。

  他甚至没有去文化殿念书的资格,到十六岁那年,宗人府只派来一名通脉境界的太监传授武艺,只可惜资质平平……

  在此期间,曹楷只能偷溜出宫,来到京城老臣开设的私塾读书识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彼时尚为少年,因为根骨极佳被武道人贩子卖到京城来的孙象宗,那个时候,他还叫孙青。

  元熙二十八年,自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见过父皇的曹楷接到圣旨,打发他前去一处偏远荒凉的府城就藩。

  临行之前,他心怀不甘,不甘心因为庶出,甚至这辈子连见一眼亲生父亲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甘心一辈子找只能被当成牲口一样养着碌碌无为。

  于是。

  曹楷经过简单的易容,又伪造身份后,去参加了当年的科考,一路披荆斩棘,从周边县城来到京城,最后在殿试当中,被皇帝钦点为新科状元。

  直到十余日后上朝封赏,才有一名老人认出他的十七殿下。

  终于。

  盛睿宗记住了曹楷。

  这位庶出的皇子,名震天下。

首节 上一节 650/1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