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再有魄力,也没办法强行干预。
更别说他全权委托给了自己。
“要不动用军队,强行接管回购?”王水山记得他在北凉这样干过。
双手背在身后,宋时安轻轻摇头:“尽量不到这一步吧。”
就在这时,一名加急骑兵冲到了宋时安的面前。
接着迅速的跳下马,单膝下跪,双手握拳:“府君!六殿下军队和所携百姓,三日之内入境!”
“嗯。”
宋时安平静的接受,并自语喃喃道:“你来,我不能让你没饭吃啊。”
第324章 智斗巅峰!
在宋时安和魏忤生被任命上任之前,各地早就已经在做屯田准备了。
所以魏忤生到了地方后,只是将那些兵卒和流民,以及官方登记的佣户,从司州本部,以及淮州,宜州,分批次的移民至槐郡。
于十一月份中旬后,这些人终于陆续的,抵达到司州。
先头的便有两万军队,和十余万百姓。
三日之后,又有两万到来,和十万多百姓。
最后,总计三十五万百姓,五万多各州县军,其中主要是老弱残军,在魏忤生的领军下,分别到了五大营。
而宋时安的近千名军官兵吏,早已前去接应安排。
登记分配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所有人都忙得晕头转向,精疲力尽。
毕竟原本的规模只有二十余万,现在扩大到接近五十万。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承载能力。
二者,绝大多数都倚仗于国库。
因此这一大笔的粮食补助,是由魏忤生亲自运送到了建兴的屯田总营。
“殿下!”
此刻秋意清寒,宋时安已经身着棉服,但也相当快捷的跑到了他的面前。
魏忤生下马来,也主动相迎。
“终于等到你了。”宋时安握住了他的手。
“是啊时安,真是好久……”
没等魏忤生颇为感动的把话说完,宋时安便伸出手,道:“粮食呢?”
“……”魏忤生卡顿了一下,瞥了下头,“这不都是粮食么?”
“这几十万石的粮食,我怎数的出来。”宋时安打趣道,“殿下,账簿。”
“来,账簿。”魏忤生呼唤来随从。
那人双手呈上,将账簿递到了宋时安的面前。
他拿过后,打开了,先看的是魏忤生接手的那一天。
“没自己管过军需,真是没想到耗粮会如此之快,而且行军时的消耗,更是大得让人窒息。”魏忤生是真的被那一车车清空的粮食而恐惧。
“屯田的时候,要开辟河道和新地,那个时候的消耗量跟打仗无异,要做好一家四口,一天要食用六斤以上去壳粮食的准备。”宋时安一边说,一边看。
翻到最后面后,表情一凝:“八千六百七十二万四千斤……”
“一百四十二万石。”魏忤生说。
“还真是恰好一半。”宋时安笑了笑。
“太子承诺如此之多,而且还给了这么多,就已经很难得了。”魏忤生说道,“这代表中间基本没有任何雁过拔毛。”
“是。”
宋时安不得不肯定一下太子殿下的能力。
报多少拨多少这件事情,自古以来,就不可能做到精确。
虽说这一次是太子新监国,再加上屯田兹事体大,是真的会杀人全家的,那些人有所忌惮,可把全部理由都归在这之上,否认太子殿下本人的手段,那就太过于嘴硬了。
“你这里有多少粮食?”魏忤生问道。
“四十五万石。”
宋时安丝毫不犹豫的开口。
“那就是一百八十七万石……”稍微一计算之后,魏忤生大惊失色,“这缺口太大了啊!”
魏忤生知道这次筹措粮食有多么的困难,可是他没有想到,哪怕是宋时安,前期的准备也没有做到,而且是差了如此之多。
对此,宋时安笑了笑:“原本的缺口是四千金。”
“……”这话说出来后,魏忤生这才恍然大悟。
太子早就知道缺口有多大。
这也是他为什么全力替屯田出粮,说到做到的份上。
按照他的计算,国库的粮食,再加上宋时安用他那四千金,刚好就能补足缺口。
所以说,太子早就惦记了他那四千金。
呵呵,皇帝的恩泽呀。
给你的,就一定是你的吗?
“那现在各地粮食跟官绅勾结,这个缺口应当翻了一倍,快八千金了吧?”魏忤生小声试探的问道。
“八千金?”宋时安摇了摇头,“那是建立在高价可以买到粮食的基础上。”
“也是,这个价根本就买不到……”
粮食价格是翻了一倍,可根本没有供应。
因为那些人做的打算就是——饿死宋时安。
做空屯田。
所以用同样的价格再卖回去,这图什么呢?
“按照三倍来,这缺口就已经到了一万两千金。”魏忤生判断后说道,“北凉那边,黄通等人捐出了一千五百金,然后我这边凑了一下,给你带来了两千金,虽然不多,但半数是有了。”
“不。”
宋时安再次露出浅笑,道:“这个缺口应该在两万金。”
“?”
魏忤生凝结住了,再看到这个从容的人,相当费解的问道:“虽然这个两万金不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可假若缺口有两万金,你是如何还能笑出来的?”
他那里四千金,自己带了两千金,再到处凑一下,顶多也只有八千金,而且还是他们的个人财产。
无论怎么说,离缺口都差得远之又远。
不是说真正想赢的人是笑不出来的吗?
对此,宋时安缓缓将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我笑,是因为我正好有两万金。”
“啊?”
………
临近冬日,雪还未下,但也不会太久了。
孙司徒盛安外的别院之中,达官贵人们,相聚于此,品茶烤肉,一个个锦帽貂裘,神采奕奕,有说有笑。
所有人,都是退休,或者至少半退休的状态,没有一个掌控着实权。
所以说结党勾连此事,那是谈不上的。
毕竟十个人加起来调不动五个兵。
可是,众人都是家族掌门人。
“今年风雪虽还未到,但体感上,已经颇为清寒,怕是一个长长的冷冬。”孙司徒说道,“大家今年,可都屯粮了吧。”
“屯了屯了。”一位大人说道,“我老家就是槐郡的,配合宋使君迁移了祖地,佃户加起来少了几千人,明年的粮食怕是不够用,是故多攒了一些。”
“合情合理,合情合理嘛!”一人哈哈的笑着道。
“屯田我们也配合了,移地我们也配合了,连人都交出去了,这买点粮食,当然是不犯法吧。”有人附和道。
“不犯法,不犯法的。”孙司徒也笑了起来,然后品茗数口后,对众人说道,“咱们这粮食,是用来过冬的,是为了养老的,所以可别轻易卖呀。”
“当然是不会卖,我们可不是来赚钱的。”
“大虞仕人,不屑于行商。”
“绝对不卖,出多少钱都不卖!”
所有大人物们,坚定一心。
“孙氏虽然在南方,也要屯粮。”孙司徒道,“等到过冬了,也请诸位将粮食,卖些给我们扬州吧。”
“一切,全听司徒大人的!”
………
太子的脚步,越来越重,越来越重。
而表情,甚至比脚步还更加沉重。
就这么的,到了宣宇殿里。
“父,父皇。”
见到皇帝,他直接就跪了下去,望着对方,满脸的不安和彷徨神色。
再有主见的人,遇到这个事情,也没办法扛得住。
见到儿子来,皇帝完全是在意料之中,慈祥的问道:“子盛,怎么了?”
“父皇圣明。”一直盯着槐郡,然后发现事态彻底无法掌控的太子,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那四千金,果真不够用。”
他先前的打算便是,自己出一半,槐郡出一部分,然后宋时安再出一部分,四千金刚好够用。
自己,也刚好将他的黄金给套出来。
一举两得。
可四千,压根不够。
不,是远远不够。
“长大,是要有些教训的。”皇帝却轻描淡写道。
“父皇,屯田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