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子 第281节

  没有宋时安,自己就少一大助力,如何去跟晋王党争。

  “父皇。”因此,谨记叶长清之言的吴王抬起头,相当严肃的说道,“宋时安可是个能臣,忠臣,哪怕我们要付出五千金,也不能够给康逊啊。”

  “毕竟是你的人,朕肯定要征求你的同意。”皇帝道,“可是,这不仅仅是五千金,还剩下的金可能有过万,都能够收归国库。”

  事情可以办成。

  剩下的黄金也不会给宋时安,而是重新收回来。

  不要小瞧这一万多金,这能做很多很多事情。

  还有,皇帝可不是吝啬这些钱。

  他的格局,也从不狭隘。

  倘若自己还年轻,宋时安此人,他会毫不顾忌的大用特用。

  但并不意味着,吴王也好,晋王也好,能够将这个可能是应梦逆臣的家伙用好。

  “父皇。”

  吴王放下书信,跪在了他的面前,动情道:“让宋时安去燕,的确可以换来至少十几年的安宁。可是,倘若用他,屯田成功了,影响的将是几百年。甚至,让天下归于一同。”

  “你坚信宋时安能屯田成功吗?”

  “他的才能在我大虞最高,而且哪怕不能,田也要屯。”吴王坚持道,“无论是勋贵还是世家,都太庞大了。”

  “无论有没有宋时安,你都要屯田吗?”皇帝道。

  “有宋时安最好……可是这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去做。”吴王语气激动道,“仅仅只是宜州一地灾害,便将我大虞六州动摇。”

  “好,方法宋时安都写在了纸上。”皇帝道,“你若是有此心,而且你手下那叶长清也是个能人忠臣,屯田就不会失败。”

  “父皇。”抬起头看着他,吴王近乎哽咽的说道,“儿臣虽然对宋时安有些忌惮,但真的由衷喜欢此人。说他狂吧,也有。傲吧,也有。可决不能说他奸,因为他做的事,都是为国为民的。倘若我大虞连这样的人都容忍不了……还有谁愿意忠心报国呢?”

  吴王的反应,很好。

  甚至,还真的有些让人动容。

  “好,明日早朝你就这样说。”

  皇帝注视着他那泛着泪花的眼睛,道。

  “谢父皇!”

  吴王再一次的,匍匐一拜。

  为自己没有被骂,而感到庆幸。

  而他的正确反应,也让皇帝接下来愿意用行为去教。

  朕,来当这恶人吧。

第241章 小魏得知北燕大事

  在吴王动身去皇宫的时候,叶长清也离开了王府。

  所以在吴王回府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靠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他表情相当的凝重,足足的愣了半个时辰。

  直到吴王妃过来,看着他搁这里发呆,于是不解的问道:“去父皇那一趟,这是怎么了?”

  吴王回过神来,看向了她,因为不想说什么,并且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开口道:“先前你让我不要管你们女人之间的事情,那你与宋时安的女人,做过些什么吗?”

  “还没来得及了解呢,她就跟宋时安去了燕国。”王妃道,“不过她刚从皇宫出来,搬到外面住的时候,我派人给她送了些必要的家具细软。”

  “就送如此薄的礼?”

  吴王一向是在金钱上慷慨,所以有些看不上。

  “殿下您不懂我们女人,只有走得近了,才能慷慨。在还没认识前,就送太大的礼,对方能不警惕吗?”王妃笑道,“日常的一些小事,最能体现关心了。再聊一些闺中私语,保证能变成姐妹。”

  “哦。”

  吴王敷衍的应了一声,接着继续想事,显得心事重重。

  “子盛,到底发生了什么啊?”吴王妃担忧道。

  “这事说了你也不懂。”

  “我不懂,那你为何不找叶长清呢?”吴王妃更加费解。

  “这事,也不能跟他说。”

  吴王现在学聪明了,知道如何去‘藏’心意。

  他与叶长清两个人,讨论别人可以,比如哪怕是在同一个阵营里,但稍微边缘一些的贾贵豪。毕竟对方身份很低,且关系也没有那么近。

  可自己是跟宋时安承诺过的:等我继位,汝为相邦。

  他在这里的地位,不亚于叶长清。

  现在说宋时安在北燕被留下了,要不要救。

  叶长清也会在心里嘀咕,如若是我被扣下了,难道吴王也要权衡一下利弊吗?

  “我不懂,又不能问叶长清,那就是……”吴王妃猜测道,“跟宋时安有关系?”

  “你怎么知道?”吴王惊讶了,“真就是和宋时安有关的。”

  见自己的话得到印证,吴王妃当即就露出一些小得意:“哎呀,还说我不懂?”

  “坐坐坐。”吴王站起身,按着她的肩膀,让其坐在位置上,而自己则是站在一旁,双手插在腰上,颇为好奇道,“你怎知的?”

  “虽然我没见你们几人在一起,可这赵毅和叶长清,是跟了咱好多年的老人。而宋时安,刚来没多久,就和他们平起平坐了。”吴王妃道,“他们心里怎么想?”

  听到这个,吴王就有些无语了:“我告诉你,并非嫉妒。”

  “那你说,是什么?”

  “北燕来了信,是康逊的,说想让宋时安留在燕国为相,然后就愿意把齐国的质子赶回去,并结盟好。陛下询问我的意见,且隐约的有一丝想让宋时安留在北燕的想法。”吴王道,“我不与叶长清说是否救宋时安,是怕他觉得我对宋时安都不尽心,到时候也不对他尽心。”

  听完这一大长串话后,吴王妃说道:“这就是嫉妒。”

  “这怎么就成嫉妒了呢?”吴王纳闷的反问,“叶长清如何是这么狭隘的人?”

  “你为什么单说叶长清不是,而不说赵毅?”

  “因为赵毅确实是有点情绪……”

  “赵毅跟叶长清一起来的,赵毅有情绪,叶长清能没有?”吴王妃点破道,“那还不是人家叶长清更聪明,把心思藏着,没让你看出来。”

  嘶——

  吴王突然发现,好像还真的有点意思。

  “好,那你说,我应当怎么和他们说?”吴王问。

  “如实的说,宋时安被留在燕国了,问他俩该怎么办。”吴王妃道。

  “那如若他们问我,说我是怎么想的呢?”

  “不说话,就像是刚才那个样子,看起来又犯愁又低落。”吴王妃神秘道,“让他们猜去。”

  这话说出来,吴王仿佛领悟到了一些东西:深邃。

  帝王之术,还真的是这样。

  自己的优点,就是有担当和有判断,这就是跟晋王截然不同的区别。

  但相应的缺点便是:急。

  而这,也是皇帝教给了晋王却没有教给他的道理——当你想做一件事情,你要让别人知道,是有人想做这件事情。

  “你还真是有点机灵呢。”吴王两只手轻捏了一下吴王妃的脸蛋,而后问道,“那依你看,我到底要不要宋时安?”

  “这我哪懂?”吴王妃连忙道,“你都说了,父皇隐约有不要宋时安的想法,我能揣测到父皇的心意吗?”

  “我似乎揣测到了一点……”吴王表情逐渐深沉。

  只要宋时安留燕,陛下就会当即立自己为太子。

  ………

  中山王府,寝屋内,有一座大沙盘。

  整个东凉燕国都囊括其中。

  还包括凉州部分,淮州北部,齐国东境。

  魏忤生已经被任命为了预备伐燕的主帅。

  虽说是主帅,但与华政所率的大军兵分两路,并不能完全掌控所有军队。

  自己到时候的随军副将,还是吴王的手下,赵毅。

  没办法,除了北凉以外,魏忤生没有自己的班底。

  不过这无所谓,自己这一战只要赢了,那就足够了。

  但他最担心的是,宋时安在北燕与康逊聊崩了,他被挟持软禁在燕都……

  “你这家伙,真是会自作主张。”

  魏忤生继续观摩着沙盘上的局势,忍不住对当初的宋时安牢骚起来。

  那时他还没有直观的了解。

  可这些天,每日都在机要室,跟陛下还有一些人论战时才逐渐意识到,燕国太复杂了。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可越深入的了解,一个道理越清晰——燕国杀机四伏。

  老臣谋国的公孙兴就不必说了,燕国唯一的政治家。

  那秦公,已是头角峥嵘。

  在从吴王那里得知宋时安率军出使的消息后,魏忤生就更担忧了。

  倘若没谈成,甚至影响扩大,在秦公那个地方,会慢慢的聚拢三十万人左右。

  燕,齐,虞三国的大军。

  以及半数以上的辅兵。

  民夫等,就不计其数了。

  真的能打吗?

  “打不了。”

  凝视着这个大部分原有军队,基本上都有大幅度调兵的沙盘,他轻咬着拇指,得出了这个判断。

  大虞不想打这一仗,可齐国会硬着头皮打一仗。

  那么,变数就在‘康逊’这里。

  八成会演变成,自己和华政上任前线后,边境压力逐渐负荷,最后燕国主动求和,大虞顺着台阶而下。

  这样没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81/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