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子 第224节

  毕竟都在这个位置了,都是权贵,要是能够有免死金牌,那才是安全感啊。

  赵伦向中平王也拜了一下后,便先走了。

  二位王则是一边慢行,一边商榷。

  魏翊渊有些困惑的说道:“陛下这两年来,一般无事都不会早朝的。但这次,怎么一点儿风声都没有?”

  “难道没有大事?”晋王分析道。

  “就怕是有什么大事,我们不知道。”

  说着,魏翊渊还看向了在不远处,同样是结伴的两王。

  “别多想了,走吧。”

  晋王知道晋王党人心惶惶的,但也没有办法,一切全看屯田,现在逆风打不输出。

  就这样,百官进到了宫殿之中。

  叩拜完皇帝后,陆续起身。

  宋靖的位置,已经变得非常靠前,而叶长清这个正三品天花板,也向前进了一些。

  朝堂之中的变数,已经相当之大了。

  而且魏忤生作为中山王,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尚书令欧阳大人这些天一直卧病在家,身体有恙,昨日给朕写了告假书,大概有些日子无法在职。”皇帝说道。

  听到这句话,众人都表现出了对欧阳轲的担忧。

  包括晋王和中平王。

  但这俩人更加芥蒂的是,这么重要的位置,要被宋靖给占着了。

  其中中平王更是不爽。

  欧阳轲这老东西,打得一手好算盘,不帮吴王也不帮晋王,就想等着纷争结束。

  晋王真要上台了,他一定劝他二哥把这老东西的职权夺了,让他挂闲职养老。

  当然,这也想得太远了。

  “尚书台的事情,暂时由尚书仆射宋靖代理。”皇帝公布道,“众爱卿若有事上奏尚书台,可直接与仆射接洽。”

  “是。”百官异口同声。

  宋靖则是微微侧身,带着笑意,对百官稍稍行礼。

  “今日,主要商榷一事。”

  开门见山的,皇帝就直入主题。

  喜公公当众的,向百官宣读起了军报。

  听着听着,大殿之上,一片哗然。

  同时,不少人充满了愤慨。

  “这康逊,原本就是对我大虞称臣,竟然敢与伪齐结盟?”

  “而且派出去的太守,竟然在半道被截杀了!”

  “此等大事,康逊会做吗?虽然在东凉发生的,但事情有蹊跷啊。”

  “现在不是蹊跷不蹊跷的问题,是这件事情,一定得算在康逊的头上,这可不是一句约束不力就能敷衍的。”

  “对,要让康逊交出人来,并且终止盟约,不然就派兵平了他区区辽东!”

  每个人脸上都做出愤怒,不管真假。

  中平王也是。

  但当他看到魏忤生和吴王的反应后,才是真正的愤怒。

  悄然的,他瞥向了晋王。

  二哥!父皇把这事事先告诉四哥了!你被抛弃了!

  晋王也直观的感觉到,父爱的彻底缺失。

  要知道先前有什么事情,皇帝可是找自己商榷的。

  虽然谈不上讨论,让自己做决定,多半只是在教导和考验,但现在这个人变成了吴王!

  他,已经被认为是准太子了!

  要是父皇的身体不咋样,撑不了三五年,那就完了。

  哪怕屯田都没有成功,只是在进行中,吴王这个皇位也稳得很。

  今天得发力了!

  孙司徒表面也跟着怒,也一直在骂,但心里都喜眯了。

  有这么一‘杀’,燕齐联盟算是稳固了。

  倘若他是齐国,这个时候尽快把质子送过去,生米煮成熟饭,那整个北方,可都危险了。

  屯田?

  屯个屁。

  肯定是来不及的,齐国离北燕多近,哪怕盛安现在出使,也来不及。

  好啊好啊,姬渊不愧是一代雄主,就是果断。

  “众爱卿,你们以为如何?”皇帝问。

  赵毅之父,铁血的鹰派赵烈站了出来:“陛下,燕齐结盟之事,已然无力回转,臣请求出兵攻燕。哪怕不能全胜,也要至少攻克沧辽关,与康逊做城下之盟。”

  他这话一出来,好多武将都十分认可。

  “是啊,哪怕打北燕伪齐会干涉,但我们的兵力有优势,只需要赢下一战,把沧辽关拿下,北燕失去屏障,就不可能再和齐国结盟。”

  “没错,康逊胆小无谋,只要这么吓唬一下,肯定就缩了卵,立马认罪悔改。”

  “要打,要打的!”

  在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孙司徒忽然开口道:“属国不忠,的确应当严惩,老朽不懂军事,但若只是拿下沧辽一关,康逊是与姬渊划清界限,还是更加紧密?”

  这话一出来,刚才那些武将,全部都蒙了一下。

  竭尽全力,的确是可以取得局部胜仗,武将们的盘算没有问题。

  可政治上,还是老司徒更辛辣。

  一眼就看出,只是局部胜仗不行。

  “除非能够轻而易举的拿下沧辽关,然后再还给康逊,展示我们随意镇压他的能力,他会倒向我们。”孙司徒又说道,“可如若拼死拼活,只能拿一关,而康逊又担心亡国覆灭的危机,怕是要和姬渊组建联军哦。”

  “司徒所言极是。”赵烈道,“所以一场局部小胜自然是不够,拿下沧辽关后,还得攻城掠地,抢夺人口,屯兵驻扎,大伤北燕元气。”

  勋贵们需要一场胜仗来找回面子。

  赵烈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被吹的最狠的,只赢了个守城之战的宋时安。

  哪怕他的儿子现在和宋时安同为吴王党。

  但在晋王的眼中,赵烈也是吴王党。

  因此,他当即就给太仆华政,这位位列九卿,掌控全国军马,文臣武将各占一半的表哥使了眼色。

  华政也是勋贵,当今的华皇后就是他亲姑姑,但他爹死的稍早,所以他在四十几岁的年龄就已经是家族掌门人。

  收到晋王暗示,他直接站了出来,相当坚定的说道:“康逊贼子,不知悔改,两面三刀,着实需要严惩,臣愿领兵,前去讨伐。”

  虽然同为勋贵,都是钦州人,但赵烈想亲自打脸宋时安,所以与他争道:“华太仆,是老臣先说的吧?”

  “老将军年事已高,路途遥远,且辽东荒僻,我不忍心将军受苦。”华政体恤的回头说完后,直接单膝跪下,对皇帝道,“陛下,臣愿领兵!”

  赵烈不悦:“你……”

  可华政这样做了后,立马就有人跟上。

  “陛下,臣愿为先锋,替我大虞拔得头功!”

  “臣也愿意出征!”

  不少的将领,趁机全冒尖。

  包括华政在内,还有一位隐约的晋王党。

  当然,余下多数都是感受到宋时安危机,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武将。

  可吴王这边,却十分的冷静。

  这让中平王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莫非陛下,已经跟吴王达成了共识?

  “嗯。”皇帝知晓的应了下,接着询问离国公,“离国公以为如何?”

  离国公缓缓站了出来。

  身后所有单膝下跪的武将,都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希望这位老将军给个机会:让我们打一打吧。

  “打,自然是当打。”离国公说道,“但臣认为打之前,可最后的出使,警告一番,或可避免这一仗。”

  原来皇帝早就想好了出使!

  晋王发现,于是再次对华政使眼色:等下说要出使,你就去!

  华政紧张的绷着,不敢看晋王。

  “离国公所言极是。”皇帝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谁可为使者,出使北燕?”

  他这一问,刚才那些叫的凶,瞬间就沉默了一下。

  “文臣武将,都可。”皇帝还补充道。

  快说你去啊!

  晋王瞪着华政,不想被政治边缘。

  中平王也瞪着他。

  而华政,已然皱起了眉头,不敢说话。

  你让我去打一仗那肯定可以。

  打仗有输有赢,可无论怎么样,都不需要亲自上战场。

  可是出使,那是孤身进大殿啊。

  历史上有多君主,做过将敌国使者烹杀的事情?

  燕齐若结盟,大虞不就是敌国吗?

  不,我不去!

  晋王没辙,又盯向别的晋王党的人,而众人的想法基本上都是一样,因此均不敢开口。

  前一个使者就死在了路上,血的教训啊!

  要知道,能够在大殿上的,那都是正四品。

首节 上一节 224/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