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硬着头皮的考,不如想办法,在离休前混到一个正七品,能够为下一代,多创造优渥的条件。
因此,这么几千个举人里,意气风发的,还是那些二三十岁,且才华横溢的官宦子弟。
这些人,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
而贵中之贵,就是孙家公子。
从贡院前一下马车,便成了全场的焦点。
很多外地举人,都纷纷垫脚翘首,想一睹帅哥风采。
“扬州孙氏,果然都是隽秀神朗之人。”
“这个年龄,正七品,还干出了三倍的政绩,要是考上进士,那真是不可估量。”
“今年有朝廷的那些事情,感觉不是宋时安,就是孙谦高中状元啊。”
“慎言。而且,就算有大势,那文章也得配得上状元的文采啊。”
“那是要给天下人看的……”
“不过那宋时安,肯定是稳的。《劝学》这种文章,我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只不过他先前在朔风打仗,回来又在大理寺蹲监狱,一直都没有时间看书,文笔和积累,很受影响的。”
“是啊,我若是个把月不写文,哪哪别扭。”
“如若在这种情况下都能高中进士,甚至前三……”
“要是状元呢?”
“这种环境下都能考上状元,那我等皆要一根白绫挂在房梁上,没啥好活的了!”
“哈哈哈。”
全天下的仕人,都对宋时安和孙谦感兴趣。
一时间,把他们当做了双骄。
当然,还是有不服的,毕竟各州解元亚元,基本上都来了,谁还不是个宗门天骄了?
再看吧,若文章配不上状元还状元了,那只能说,考的好不如舔的好。
“诸位,好久不见了。”
在贡院之外,司州的一众亚元,终于是聚首了。
先开口的,便是孙谦。
毕竟他要做新生代士族领袖。
领导这些人。
“是啊,有一年了啊。”韩忠辰笑盈盈的说道,“我们这些人里,就谦公子,一人先正七品了啊。”
他刚拍起了马屁,高云逸便插嘴道:“还有一位开始就是正七品,现在在牢里呢。”
听到这个,韩忠辰直接表露出反感:“是啊,为了赌富贵,把一家子都送了进去,了不起啊。”
“此言差矣,这哪是赌富贵呢。”高云逸再次反驳,“朔风,实实在在守下来了,没有他,咱们或许能不能在这里考试,都两说。”
韩忠辰恼了:“咱们考试还关他事了……”
“自然有关。”范无忌开口道,“如若有大战,还是败仗,科考是会被推迟取消的。”
韩忠辰:“……”
这俩人,当着孙谦的面,维护着宋时安。
但都不是在舔。
纯粹是,反击。
去年那一次宴会,这俩人被卷入到孙氏的烂活中后,便对孙司徒有了记恨。
孙谦看得出来。
因此,也跟着冷冷的附和:“是啊,我们这些人里,还真是牢里的那一位,官做得最好。”
“但仕途漫长,我辈皆有追赶的机会。”
范无忌对孙谦行了一礼后,便笑着告辞。
他和高云逸两个人,一起的走进了贡院。
还有两位当初的亚元,稍作犹豫后,也行礼道别,接着跟上了那两人的步伐。
“看样子,他们这是要巴结宋时安了。”韩忠辰嘲讽道。
突然的,孙谦觉到了不对劲。
盛安的百官,确实是偏孙氏的多。
可这十位解元亚元里,自己这边只剩下五个人。
那四个人并不甘愿与孙氏为伍。
那就是……五对五。
难道说,等到宋时安真出来之后,他的阻力,并未自己想象中那么大?
自己,被京城的文官氛围所蒙蔽了。
环视一周后,他这才意识到——这天下,能够有能力荫蔽人口的世家才是极少数!
………
“小宋大人,请。”
宋时安,终于是出了狱。
被一位国子监的学士,两位狱卒,带到一个房间。
房间是封闭的,中间有案,案旁有水,还有干粮。
然后,四面八方,全部都是人。
两名锦衣卫左右护卫,四名京吏,位于四个角落。
正前面,就是一位正六品的侍读学士。
这个架势,还真是夸张。
但宋时安,毫不在意。
淡定的,走在案前坐下。
“小宋大人,除了如厕能开口申请外,期间一句话,都不能够主动说的。”国子监学士提醒道。
宋时安浅浅一笑,伸出了手。
须臾过后,敲钟声响起。
科考,start!
第143章 辞赋科结束!
同一时间,三个考场,共同进行着科举的辞赋科考试。
贡院的主考场。
还有大小宋与小小宋的分考场。
如此级别的科考,肯定会紧张。
而宋策在去年就已经发挥失常了一次,因此这一次,哪怕心情同样是激动且忐忑的,但他的状态,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况且,辞赋本就是自己擅长。
在学士将题目给朗读,他同步的记于纸上后,他更加自信了。
今年的会试辞赋科,纯写景?
那更是自己擅长中的擅长啊。
去年,他就是纯靠辞赋一科拿下的举人。
不过遭受了如此‘大劫’的宋策,对于官场和政治,见解更深,很快就看出了这次科考里的私货。
虽说题目是赤水,看似有意偏袒从朔风归来的宋时安,但脑子清醒的都知道,他最擅长的是说理,《劝学》便是堪比圣人书的深邃之作,此次以水为题,真正便宜的人……
是孙谦。
斗争,藏在了考试之中。
老学究们,希望孙谦拿下状元,哪怕什么都代表不了,也至少想让这位新生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崇文的,高贵的,有道德,合群的。
但宋策丝毫不担心。
是兄长的话,肯定没问题。
………
“岁去冬深,伪齐举十万众围朔风,损折沉舟,终溃北遁。赤水汤汤,源出乌蒙,溉凉州之沃野,润兆庶之生民,今为天堑,屏虞疆而御外寇。请以河作赋文,以彰圣朝山川之盛。不限赤水,但凡大虞境内河川均可。”
听到这个题目,宋时安笑了。
逼样的小孙搞定制冠军是吧?
而且,还看起来像是在偏袒我。
就会这种盘外招了。
无所谓,我不写赤水不就得了吗?
大虞河流支流,上千条,能写的太多了。
只需要在自己的文本库里,择取一篇背得熟的就行。
老实说,宋时安还真的没有储备太多纯写景的文章。
但换个说法,能够让他特意记下的,那必定是千古名篇。
是这大虞的纬度,都无法承载的雄文。
并且相当好的是,大虞河太多,都不必改名。
司州为天下之中。
除了盛安这样一座新城外,还有一座如今为区区一郡治所的老城池,洛城。
其它朝代,短暂的做过几代的都。
也算是有些战略地位。
洛城所依赖的河,便是洛河。
其实也不算碰巧,这个架空的朝代,和真正的历史,地理区别不算太大,司州大概就是河南,地名相似之处太多,只不过这个洛城,失去了帝国之中的核心地位罢了。
那就,开始动笔吧。
虽然因为地点,年代,典故跟大虞有很多不能重合之处,因此要在不改变韵味的前提下,小作删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