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命昭唐 第323节

  “……怎么都在指望某当子仪……”

  “某也不是刀枪不入,忠肝义胆,算无遗策啊……真他娘的肏了!”

  朱友伦有的是人马,当他们源源上山。

  自己这几千人东奔西走,玩命阻击,又能撑多久?

  能不能支撑到圣人大军回来?

  圣人,又会不会来?

  圣人远征那么远,军马即使及时赶回,气力还撑得住和朱大郎再大干一场么?

  这一切,王子美都没有足以信服自己的答案。回顾西方来路,他眯着的眼睛似乎恨不得越过几千里,直抵西海那头,圣人案前。

  自己已经全力以赴,可这圣唐,却不是自己能撑得起的。

  现在该怎么办?是趁着没被汴军缠住,赶紧离开,保住子弟性命,不要再做无谓牺牲——二三子同样全力以赴,且远远超过。他们战斗在此,付出了一切。援军如果来,死伤都值得。如果没有援军,援军不能及时到——那他们为什么又在这里?

  ……还是在这里坚持到至死方休,等待那似乎永远不会到来的圣人?

  也许圣人会不同,会和其他帝王不同。

  圣人毕竟曾率领群臣,将士,百姓,创造过奇迹。是圣人,苦苦支撑着圣唐的天没塌下。而要总是一副死相的圣唐起死回生,需要一场又一场的奇迹,需要不犯一次糊涂!

  你会来。

  你会来!

  舍本逐末为了西海丢了长安,不是圣人的作风!圣人既然能让王从训、武熊这等几乎无可救药的杀材为其所用,甘心为其驱使,往而不反,就绝不会和那些风尘君臣一般滑稽可憎!

  但王子美马上想起了上次圣人为讨伐灵夏被李克用入长安一事,当即猛地掉头,低喝道:“阿秀!”

  萧秀睁开朦胧睡眼,起身过来:“怎的?”

  王子美闭闭眼:“你挑几个衙军子弟,护着你去西海!立刻出发!去请援,让圣人赶紧回师。”

  “………你换个人吧,你不去,让俺去……俺有脸临战脱身走差?”

  王子美烦躁的一跺脚:“某怎么走?俺一走——”

  “那你随便选个衙将。”

  “住嘴。”王子美瞪着萧秀,又轻嘘一气:“这是命令。此去几千里,军中诸将,我思来想去,只有你有这个机灵和勇力。况且,你和圣人君臣情分甚深,许多话,你好说。再者,最了解此中局势的,也只有你我。”

  王子美已经转过头,招手道:“备马!”

  萧秀顿时大喝:“你在想什么美事!让俺捡轻生的去,你在这充这英雄好汉,圣唐孤臣?左不过一个中大夫,内军衙将,跟俺充什么将令!”

  “没人出去,怎么确保援军?”王子美同样喝骂:“都是行伍之人,莫做妇人状!事到不可为之际,某自会领着将士撤离,你在担心什么?”

  顿时就有军士叫骂:“恁多废话!扯犊子的功夫,俺跑马已经出去几里路了!萧郎,你就去吧,带着圣人的大军来接应俺们……华山道,俺们一定坚持,只是你们一定要尽快回来!”

  萧秀看看蜿蜒的山道,再看看二三将士,终于点着头:“好叭,好叭。“

  “好!我去!我去带来援军!”

  “若是俺看走了眼,圣人还在西海盘算着打吐蕃人的草谷,是拿我辈当替死鬼的心思,俺发誓和这桀纣不死不休!子美,二三子,等着某回来!各自保重!”

  言罢,萧秀一叉手,就捉鞍跨马。

  “等你!”王子美牵马送了一截,松开绳子,微微笑。

  “你莫给老子栀子花的茉莉花!”萧秀最后回头看了眼破庙,和战斗了这么久的华山道,就绝尘而去。同行士卒,都不住回顾招呼:“战斗爽!战斗爽!二三子,坚持!保重!”

  萧秀只是不住催马,奋力奔跑着。

  在这一刻,酸酸的感觉,终于从这个铁打的牙将鼻子里产生。

  我等勠力同心,行此兴国济世事业,定可使圣唐回天再造!

第339章 战斗爽,战斗爽(二)

  武亭川上,在几个兵部官员的向导下,萧秀一行沿着渭水奋力疾驰。

  他们没去过西域,独自上路,只怕会走错路,耽搁时辰。

  他是奚人将门,而他从继承衙官服役开始,就选了马军。

  对他来说,最紧的就是坐骑。自己武夫受点委屈很正常,但坐骑决不能吃亏。但现在胯下黑郎已经跑得嘴流白沫,他仍在加鞭。除非马实在不走了,才又换马。

  赖于圣人西征北伐的战果,关中肉价奶价大降,畜力爆表,太仆寺甚至在右扶风、秦凤、庆阳都建了马苑。在平时,畜牧管理工作麻烦恼火。但在战时,优越性就显现了。

  从蓝田过来才多远,萧秀一行已经换了七次马,连骆驼都有骑。

  “驾,驾!”又一鞭打下,跑得两眼发昏的萧秀只是趴在马背上,盯着不断迎面而来的关陇河山。

  圣人,圣人,君在哪里!到底已经回师没有?

  “此去西海多远,几日能到?”他又回头问道。

  “两千里!”兵部大臣在马上调整身子,活动着酸痛的肢体。

  “两千里?两千里?”萧秀满心烦躁的喃喃,猛地抬头:“一来一去,四千里!”

  常规行军速度,步兵二十到三十里,骑兵四十到一百里。以自己现在的速度和驿传情况,跑到西海,至少十余天。

  俟面见圣人,就算当天就回师,即使是一人双马的轻骑部队,比如豹子军,在不携带辎重,一路可以在鄯州、渭州沿线不断换马的情况下,从那边跑回来,也少不得半月。

  步兵更不用说了。

  也就是说,若圣人没回师,等自己抵达才搬到救兵,大军奔回长安,至少要一个月!

  一月,一月……

  迎来河中军队的强援和丁会部的补充后,潼关守军已有五万,加上民夫,再守一月不成问题。以朱大郎的实力也未必就打得穿。这厮虽人多势众,但多数是裹挟的百姓。

  核心军力,只有十万左右,其中还有一部分在武关。

  可子美在华山道坚不坚持到五天,萧秀都没底。

  但愿王从训、陈熊当个人吧,不要见死不救,不顾大局。

  “萧郎!”意乱神迷间,他身后衙将突然挺身,马鞭朝西一指,语气激动:“你且瞧瞧那是什么?”

  萧秀马一抖,心如打鼓,将目光射去。

  同行大臣和将士,动作也如出一辙,仿佛脑袋千斤重。

  西面而来……

  在大家武关血战的时候就望眼欲穿的,难道等到了?

  萧秀瞪大了眼睛。

  在他视线里,就看见岐山县城郭上,小小的人影跑来跑去。官差拼命敲鼓,交鸣警报之声,一直传到他们所在的河畔。

  兵燹火及,人心动荡,关中各地方,早已如临大敌。只要出现军马踪迹,不管敌我,都是闭城自守,紧张小心到极处。岐山是右扶风要地,自然也不例外。

  引起岐山县这么大反应的,就是西面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

  风雪里,大队裹着斗篷蓑衣,穿着红黑衣甲的人马正沿着金城西京大道快速行军。骑骡子、骆驼、马的都有,没有步行者,看来是马步军、骑军混成。车辆很多,刀枪旗帜和队列一直蔓延到地平线尽头,看样子超过了万人。正在杀气腾腾地朝东挺近!

  大军当先和两侧,还有各分指挥的披发胡人。观察形貌,应是新被征服的吐蕃、党项、吐谷浑部族军,此刻漫山遍野地挤在天空下,几令人以为胡虏入寇了。

  毫无疑问,这是李皇帝的主力了。

  如此强军出现,焉能不让岐山县紧张万分。等不得城郊民人尽数入城,岐山尉就已拉起吊桥。城中诸人,胆颤地看着这支呼啸而来的混成军团。

  这时候,萧秀他们也只是拼命辨认着这支踏破大雪,向着自己扑来的军队。

  “那……是?”萧秀身边的兵部大臣眉头紧蹙,似乎想说什么,可发出来的只是不成语调的呐喊:“相国,吴王!”

  他们都认出了最先的旗号:

  监国与首相知道他们在奋战,朝廷来应援他们了!

  后头的旗号也清楚。

  龙捷军、虎捷军、英武军、墨离军、羽林军、天安军、兴国军、摩利支天、火锐军,圣唐十大主力,除了豹子军,扫数而至。

  圣人也派军来援了!

  圣人知道他们在苦战,圣人来援他们了!

  “某早就说了,别慌。上何许人也?既然远征,就一定做好了万全准备,如何能因彼失此,让朱大郎这贼子野心得逞!”兵部大臣掸掸肩膀积雪,神色倨傲。

  萧秀胸口起伏,没接话,一提绳蹿了出去。

  耳边风咆哮,胸口只有一团火在烧。

  强援来了,强援来了!

  只要有上万强军,那么武关道上的东军乌合,就能被秋风扫落叶!

  他大喊出声:“某是萧秀,某是左领军左中侯萧秀!汴军小股人马已经破关而入,主力犹被我军拖在青泥岭,华山道!我辈告急而出!

  对面大军越来越近,岐山县城上景象,这支军马无人侧首,只是一门心思地向东奔赴。

  奔腾声里,都只是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路边这些蓬头垢面的赵军,击盾赞彩:“武如哉!武如哉!武如哉!”

  今年冬日的渭水凤翔段很浅。萧秀策马蹚进河水当中,为大军让路,溅起的水花打在他脸上,所有呼喊,只重复着一件事:“某是萧秀,某是萧秀!告急而出……”

  对面领军者,已经认出了他们。

  数百将官越众而出,同样涉马渭水,踩得河面水花四溅,猬集而来:“俺们来了,俺们来了!圣人遣我辈先回来了!”

  “朱贼何在?朱贼何在?”

  “这群死倒尻的杂种!俺们没去找麻烦,汝曹就该搂着妻儿叩谢我等恩典,安敢来犯!”

  “下了汴梁,这城干脆屠个鸡犬不留!俺实在听到汴人就脑袋疼!”

  “…………汴狗武夫据说只有十万,好多还是新进饭桶!俺们将士都知道,能打能熬。依俺说,踏平武关之后,是不是就舍了朱大郎,只要汴梁?一气打过郑州,抢城汴梁!”

  光化元年正月初五,先期出发的乞颜术、李仁美、赵寸部和汇同的吴王部在右扶风与告急而来的萧秀遭遇。

  乱哄哄的叫骂,却让萧秀一阵安心。

  “嗒嗒嗒……”后面赶上来数骑,为首的正是吴王。一身领袍毡帽斗笠,小锁子甲挂在马上。

  萧秀回头,和诸人一起叉手大呼:“大王!与俺们受苦了!”

  吴王满不在乎的点点头:“都起来。高壁岭之战,太宗一昼夜不吃不眠,奔行二百里,犹能力战数十合。同州大战李克用,圣人三天两夜不睡觉;寡人这才哪到哪。”

  他皮肤粗糙,嘴唇干裂,满脸冰碴子。

  比起以前那个在圣人面前唯唯诺诺的大儿子,眼神表情明显粗粝沉稳了,有了很大变化。

  有的人,即使已经四五十的岁数,但囿于知识、智商、阅历、眼界各方面因素,心理年龄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蠢狗。

  有的人,即使才十几二十,但经历多了,所处位置高了,心智就早熟。

  吴王以前就属于那种典型的深宫诸王。这两年被李皇帝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亲身见闻各人各事,旁观战争民生,是有变化,但远不如在金城代掌天下这么一段时间的蜕变。

  痛苦,可以使人成长。

  权力,更可以全方位改造男人。

  “萧将军辛苦了。”吴王策马到萧秀一行之前,问道:“两关如何?”

  “侵略如火。”萧秀脱口而出:“潼关兵多将广,城高池深,寨子连城,一时当无风险。但武关道,已为叛军所据。高季昌、黄文靖、贾晟昼夜围攻青泥岭、华山道,形势危殆!”

首节 上一节 323/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