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慢收了笑容,抬手招了招:“近前来……”
黄升快步近前,走到苏武面前……
苏武陡然一语:“某这大燕,不易啊……为了这大燕能立得住,某是千里万里从汴京而来,此番,梧州上下,乃至这广南两路之地,当是真成大燕了吧?”
说着,苏武也在叹息……
为何非要亲自来?
岂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中国之地何其之大,人心何其难聚?
还有哪些地方是苏武的影响力没有到的?一个就是福建广东广西,一个就是蜀地……
他得来看看,把眼前这个国家都看看,也让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他的存在,也让天下各地,都能有他的故事流传……
如今之事过后,天子神威,岂能不在两广之地流传下去?
这也是凝结人心之手段,来日两广的孩子们听着天子在此处神勇无敌的故事长大,许多人亲眼得见的故事,就问那些少年人岂能不心中激动澎湃?
他们岂能对国家没有归属感?
黄升听懂苏武之语,但只懂得一半,他立马跪地而下,连连说道:“臣有罪,臣有大罪,昔日臣私下里对陛下多有不敬之事,陛下不以臣卑鄙,如此不以梧州子民卑鄙,不以两广子民卑鄙,今日陛下如此千里万里跋山涉水,救臣一命,救两广子民于水火之中,陛下真乃古往今来圣贤之君也!人君之典范,不过如此啊!臣再拜,还请陛下恕罪!”
“起来吧……”苏武轻轻抬手。
但黄升不起,开口再说:“臣今日在此立誓,从今往后,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燕效死,愿子孙万代,愿世世代代,为大燕之臣!”
这话,一时间听得苏武心中莫名有些唏嘘,许这是苏武第一次在文官口中,特别是旧宋的文官口中,听到的一番如此直白的效忠之语。
岂能不让苏武唏嘘?总是一个好的开始吧……终于听到了……
却看黄升转头去示意了一番什么,只看他身后随着又跪地的军将,此时七嘴八舌皆在开口。
“愿世世代代为大燕之臣!”
“愿世世代代都是大燕……”
“从今往后,一定为陛下效死!”
“陛下救命之恩,此生不敢忘记!”
苏武左右摆手去:“好了好了,都起来!”
黄升便又起身来,却又道:“陛下,臣之所言,皆是心中肺腑之意啊!万万不是那等阿谀之言!陛下不知,臣今日已然心若死灰,陛下如同天降之神,陛下……”
“罢了吧……”苏武喜欢听,但知道,这些话听多了没有意义,但夸了一语:“你倒是也不错,竟是没有开城投降,反倒在城楼之上准备寻死……”
“陛下,臣惭愧,臣之所念,皆是为了顾及子孙,子孙在河北,臣如何能从贼啊……”黄升直白非常。
苏武还真把黄升高看一眼,就因为黄升的直白。
为何?
昔日这大宋朝,弃城逃跑的人多了去了,比如赵明诚,投降的人也多了去了,他们没有家人吗?
能顾及家人而心念寻死之辈,那已然不知超越多少人去了……
人,总得在乎一点什么,气节之类的东西,不能指望人人都有,但有在意的,愿意为在意之事寻死的,这也难能可贵……
苏武头前见得黄升来,还以为这黄升明里暗里要自吹自擂一番,说自己如何如何尽忠报国……
这人倒也可爱……
黄升,众多矮子里面,绝对是高个子!
苏武一语:“这广南西路经略使,你做得来吗?”
“啊?臣……”黄升又要跪拜。
苏武直接抬手一拦:“你先做着试试吧,做得好,来日许你入京,做得不好,那再说吧……”
苏武也不想吓他,做得不好,在新朝大燕里,可能要坐牢,若是出大问题,那说不定还要砍头……
“臣……谢陛下隆恩浩荡,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陛下办好此差!”黄升还是跪下去了。
其实苏武很受用,只道:“好了,你先带人回城里去,一会儿某也会入城来……你先准备军汉们的饭食,还有马匹草料……”
“遵旨!”黄升躬身一礼,又不讲多少客套了,飞奔就去,便是知道,这位陛下面前,把活干好,比磕一百个头都有用。
身后众人自是相随,只待走远一些,众人个个欣喜,连忙开口:“恭贺相公此番高升……”
“相公此番,那真是因祸得福,古人所言不假,福祸相依啊……”
“是啊是啊,如今不比以往了,以往可没有一路之长,如今新朝,这经略使可是长久之事,便是一路之长官,真正的封疆大吏啊,恭喜相公!”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黄升倒也欣喜非常,脸上有笑,却是一语:“往后,自当为陛下尽忠职守,今日陛下来救我命,我自以命报之,对,以命报之,自古,士为知己者死!合该如此,该当如此!”
这一番话,好似也不是黄升与众人在说,更像是黄升与自己对话。
“相公说得对,有这般天子,合该效忠!今日我等,岂能不是心潮澎湃?大燕就大燕,大燕好!大燕的天子更好!”
“是极,往后咱都是大燕!”
“相公……相公……”
“何事?”黄升就问。
“相公如今深得天子信任,如今已然是封疆大吏,来日定是平步青云,相公来日,可一定要多多提携我等才是……”
黄升闻言,忽然笑容一止,眉头就皱,眼神左右一扫,却是一语:“尔等今日皆言开城,这事我刚才未在陛下面前说,便是想着留几分脸面,但陛下来日定然也会知晓……尔等军将,哪个堪用?提携……且看着吧,看尔等来日是否真敢用命……”
黄升说得认真,其实心中也有气,这些人一个个想着投降开城……头前在城内,是着实无奈……
此时此刻,真看一圈去,他心中自是不快……
这一番话,倒是把众人说得皆在低头……
却听一人来言:“相公,不是我辈不堪用,便是昔日,大宋大燕,咱……咱也不知道为谁去战啊?想的都是怎么保着自家老小……如今,如今啊!这般天子,与我等如此大恩,岂能不报?岂能不忠?也说来日,便是相公之言,且看来日!”
几十人中,总有那么一个心有不甘之辈,他虽然头前没有反对开城之事,并不代表他当真一点心中之火都没有,身为军将,谁不想做个战阵悍勇之辈?
黄升倒是也把这番话听进去了,也有道理,大宋大燕的,人心都是乱的,广南梧州之地,十万八千里的远,强求得多少忠义呢?
“好,记住此语,且看尔辈来日就是……”黄升点了头,也是他自己头前也谈不上多少忠义之心,便也心想自己,受这么多圣贤教诲,也当看自己来日,能不能做个忠义之臣,做到心中无愧……
此时此刻,那贼军营寨之内,唯有没有满满当当的大帐之中,杨再兴负气在语:“大帅,适才该拼命的时候不拼命,此时,如此满满当当的营寨,能撑得到明日吗?”
第422章 真是荆轲啊?图穷匕见了?
曹成看着杨再兴,左右挥了挥手,示意大帐之内的其他人都出去……
却看那杨再兴,还掀起大帐门帘往外指去:“大帅,这般营寨,岂能真撑得住一二天去啊?”
只看门外,除了中军大帐方圆一二十步被卫兵围出了一片空地之外,其他地方,全部是满满当当人挤人,甚至连能蹲下的地方都不多,怕是这三四万人,躺下睡觉必然施展不开……
杨再兴显然在气怒,何也?刚才大阵其实未有真正的溃败,所以在杨再兴看来,还有一搏的可能,不论怎么说,敌人不过一千余,若是能想尽办法堵截成功,自能获胜……
哪怕杨再兴知道堵截住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也在拼尽全力去做,那是唯一可以反转局势的办法了……
而今,真成溃败之势了,不知多少人溃败四散而逃,此时此刻,营寨里挤满的人,哪一个不是心慌意乱?
这显然再也没有了一丝一毫获胜的可能了……
曹大帅,真是糊涂至极……
却听曹成一语:“再兴,你我此番,已然没有丝毫胜算了,胜不了的……”
“末将死战就是,一千余骑,哪怕再如何奋勇无当,人力马力,总有耗尽之时,十数万人只要不是溃散,只待那时,是攻城也好,是把敌骑困住也罢,岂能没有丝毫胜算?”
杨再兴话语自也有点道理,他也是这么思虑的,十数万人之中,千余骑真不过就是小小一撮罢了,只要大军没有溃散,那骑兵如此重甲,总是会累的……
“那苏武来了……”
“我自不惧怕他!”
“他来了,他身后,必然精兵无数皆在来,许也就一二日罢了……今日哪怕你把他驱逐出了阵去,明日呢?后日呢?”
“哪怕只是驱逐,便也是一胜,那城内之兵已然出城,算不得威胁,梧州城池立马就破,如此,咱们也有坚城在手,钱粮也续,还可再图……”
“那何不直接回贺州?嗯?城池不是现成的吗?何必还在此处纠缠?”
“大帅,事情不是这般道理……”
且看曹成把手一抬:“罢了罢了,你我不必争论了,只说接下来的事情吧,胜败已明,如此之战,再如何去打,胜不了的……咱们这些军汉,称不上军汉,今日一比,差的是十万八千里,不说眼前苏武之兵,就说广州城内的王荀之兵,你也亲眼见识到了,哪般甲胄军械,哪般军心士气,比不得……”
曹成,能当大哥,真有几把刷子……
“大帅要说什么?”杨再兴就问。
“我能说什么?我在说……咱们得想着走了,十数万人,是走不脱的……”曹成也不藏着掖着了。
“往哪走?”杨再兴好似还有负气。
“往哪里走,九王往哪走,咱们就往哪走,九王要的是庇护与帮衬,你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庇护帮衬他,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想来就是大理国了,九王已然在路上,咱们当去追他,一起去大理国……唯有九王在,大理国才可能接纳我等,否则我等不过就是流寇,哪个国家会愿意接纳一群流寇……”
杨再兴想说点什么,忽然叹了一口气,移步往一旁座椅去坐,叹息间沉默片刻,再开口:“走……这么多兄弟,咱们就这么走了……”
“是啊……”曹成显然也是不忍。
“不能就这么走,要走,大帅你走!我自不走!”杨再兴何等义气之辈?
昔日里,是江湖义气而聚,今日里,岂能不顾江湖义气而散?
一世为人,活个什么?
世间之人各自都有选择,但杨再兴选择的东西,对他自己而言,比命重要。
“你若不走,我也不走,大家都不走,九王真就成了丧家之犬,这可是大宋最后的一点希望了……”曹成如此一语,便是对杨再兴有一定的了解。
果然,杨再兴面色就有犹豫……
却看杨再兴忽然面色狰狞一语:“我还有一计……许能一举翻转天下大势!只待此计不成,大帅再跑,如何?”
“嗯?”曹成心中也惊,只道:“那你还不快说!”
杨再兴便又站起来了:“我去诈降,如那荆轲刺秦!”
“什么?”曹成连忙也站起来,连连摆手:“此事万不可成,那苏武周身勇士无数,不可成也!便是荆轲刺秦,也未成啊!”
“那是荆轲无勇,匕首已然在握,秦王不过咫尺,却还打杀不得。若我是荆轲,定是可成!”
杨再兴认真在说,便是脑子里也有场面在想,只要足够近,杀苏武这件事,定是不会太难……
不是说杨再兴如何自信,如何觉得万无一失,但机会绝对是有,此时不搏,更在何时?
“你何以就觉得也能与荆轲一样,可以与苏武近在咫尺?”曹成就问。
显然,曹成此时此刻,也有心动,便是这件事成功之后的利益实在是太大太大,诱惑力十足。
一旦成功,必然天下大乱,人心大乱,今日困局说不定立马就解,乃至大宋朝复辟之事定然就在眼前,哪怕不是九王登基,今日之功,亦可让他曹成,功名传天下,来日定是身居高位,百世流芳!
曹成对杨再兴之悍勇心知肚明,岂能当真没有一点意动?
杨再兴也皱眉在思索,如何确保能靠近得到苏武?
忽然杨再兴灵光乍现:“一个人头!”
还是荆轲刺秦来的灵感……
“何人?”曹成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