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648节

  抬头望一望龟山的石阶,烈日正从石阶顶处照下来,格外刺眼……

  王渊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也未穿甲,提起裙摆,慢慢再去上。

  上得大半,高处传来阵阵管弦之声,王渊微微停步,算是歇息一会儿,真是天气燥热,也有一声叹息……

  不是王渊完全都不想做点什么,却是只剩下无奈了!

  脑海中不免也想起许多画面来,那燕王苏武,铁甲在身,兜鍪遮脸,坐骑高大,长枪紧握,上阵冲杀,来来去去,万千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掀起遮面,爽朗一笑……

  其实……是个对比,不自觉的对比,比的是燕王与天子……

  再提着裙摆,迈步再上。

  上去之后,这边先等,那边禀报。

  禀报声去,管弦稍稍一等,才停了音节。

  天子好似在出台阁,也有话语:“这汉阳江夏之管弦,差了许多,不免想起昔日白居易之诗来,呕哑嘲咋难为听,白居易那时是江州司马,江州何处也?也在大江之边,水道而下也不远,三百年去,白居易之言却还作数……”

  秦桧在旁,正在夸赞:“陛下当真胸怀天下,古今天下之事,当真皆是信手拈来,臣不及也!”

  王渊远远看着,看着天子走过来,此时他更当快步走去相迎,只是他脚步在去,走得却慢,丝毫没有大军兵败之急切……

  若是在西北,听得大军兵败之言要去禀报,他便是手脚并用去爬,也当爬得飞快!

  远远还没近到一处,头前天子已然在问:“王总管,何事来见?”

  天子显然不会想到,战事消息会来得这么快,不免也是浮生偷得半日闲……

  只道在王渊心中是什么?也想起诗词来,大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渊也就直白一语:“陛下,太子兵败,一溃千里,溃兵已然都到汉阳城了!”

  天子顿时一愣,刚才还有些许笑颜在脸,突然僵住,那笑容还没下去,那惊讶已然就有。

  “万万不可乱传谣言!这才去,不是出征去吗?”这是一旁秦桧惊骇之语。

  王渊面色是苦,眉头深皱,轻声去叹,话音不高:“千真万确!”

  “怎么可能?这这这……万万……天下大义,这……”这是秦桧,身形已然在转圈。

  头前,他其实是信的,不论怎么说,他虽然是有点担忧,但他还是信的……

  信天下人心还在赵,信这大宋养士百六十年,信那苏武皆靠威势裹挟,其实军心惶惶……

  所以苏武才会这么急,这么亲自带先锋之兵过汉江而来……

  此时此刻,现实过于难以置信,那王渊表情话语,必然不是说假。

  秦桧身形转了一圈回来,还问:“怎么败的?莫不是那苏武用什么阴谋诡计偷袭得逞?是太子一时不备?是……是……”

  王渊摇着头:“两军当面对垒,尸山血海杀溃……”

  “这这这……”秦桧的世界,许在崩塌,一切是好好的吧?这大宋朝没出什么问题吧?怎么回事?

  真要说出了什么问题,那也只是头前天子,稍稍对不住那些军汉而已……

  “逆贼邀买人心日久,定是身边亲信心腹不少,皆渡江而来,定是如此!”这是天子之语,虽然天子面色还是惊骇非常,连目光都是呆愣模样,但他话语却说得铿锵笃定。

  “不慌不慌……”天子又道。

  还再说:“朕有大军数十万,一战败去,只是上阵人少,对对对,上阵人少,只待把数十万大军铺开迎敌,一举将逆贼心腹亲信杀伤殆尽,如此即可,如此即可!”

  说着,天子脚步当真往前:“点兵点兵,逆贼定是不远了,全军出击迎敌,定可得胜!”

  一边说去,一边往前,一边还大手往前去挥去指,又与王渊来说:“快,击鼓聚兵,全军出击!逆贼人少,正是战机!”

  王渊没说话,点了头。

  天子已然在下石阶,王渊动身跟去,天子身康体健,走得很快,王渊军汉经年,也跟得很快。

  天子还不觉呢,这龟山此处树木遮挡,只有台阁那边视野开阔,便下龟山去看看吧……

  已然有船只在岸边扬帆了,已然有军汉操舟在走了,四处早已是人心惶惶,更也军汉军将未得军令就往江边而去。

  其实已经开始乱了……

  倒也不用下到龟山底下,半山腰处,路旁少了几株参天大木,视野陡然又阔,一眼望去,长江岸边,到处是人,到处是兵。

  自也是军令必然等不来了,船只再多,也一次运不了十数万人,有人先抢,就有人就忍不住要后抢,一抢起来,岂不连锁而起,人人要去?

  也看那岸边水道,一时间风帆不知扬起多少……

  尸山血海,这个词随口一说,着实吓人……

  天子脚步在停,抬手指去就问:“怎么回事?怎么到处是兵将?怎么到处散乱?”

  问的是王渊,王渊来答:“荆湖诸军,炸营在逃……”

  “何以如此?那你还不快快去阻拦收拢?”天子气愤不已。

  王渊摇头慢说:“臣已无能为力……”

  若是刚才,不来禀报,带着西北军先去阻拦收拢,许还能控制住局势。

  但此时此刻,还真有些无能为力了……

  王渊知兵,在也懂得,昔日女真从燕云入河北进京畿,几十万大军,岂不也是如此去溃?谁人能收拢得起来?

  再说,收拢起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你莫不也是逆贼同党?”天子张目斥问。

  王渊也无以辩驳,也没什么辩驳的意义……

  还是秦桧在旁开口:“陛下稍安,还有一万八千西北精锐,且让王总管速速拢来护在左右!”

  秦桧早已面色煞白,但求生本能还在,知道此时最后倚仗在哪里。

  天子倒是被提醒到了,立马也说:“对对对,速速去把西军聚拢!”

  “遵旨!”王渊也点头,却问:“陛下,聚兵之后,往何处去?”

  “自是去战!”天子笃定一语。

  王渊问一语:“臣自去战,陛下往何处去?”

  “朕……”天子面色有慌,看向秦桧,又看那水上与岸滩,一语来:“朕先渡河去江夏城中,王总管奋力杀贼,得胜来报!”

  秦桧在旁也说:“对对对,陛下万金之躯,当速速过江去,如此坐镇指挥,最是稳妥!”

  秦桧心中,自也是下意识想的是自身安全,过江去江夏,许就安全不少,哪怕王渊再败,苏武一时也无船只渡过如此几里宽的大江。

  王渊心中一叹,躬身一拜,口中一语:“也好!”

  “王卿当真乃国之忠义栋梁,危急之时,定当为朕解忧,扶社稷将倾。朕此时铭感五内,擢升王卿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望王卿旗开得胜,扫平逆贼!”

  天子话语在说……

  “拜谢陛下圣恩浩荡!”王渊躬身在谢。

  但王渊也看了看那江边之情形,也想,这天子怎么渡江呢?还容得他去抢到船只吗?

  天子许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吧……许是觉得,堂堂天子,岂能没有过江的船坐?

  王渊还想着呢,就看天子脚步噌噌在下,秦桧立马跟随,已然走到王渊头前去了。

  王渊站在当场,好似当真不急,心中无数念想……

  一时想去,怎也不见天子问一句太子死活?

  怎也不见天子把身边随来的臣子顾及一二?

  哦……还有天子好几个儿子,此时皆在汉阳,怎也不问一问他们怎么走?

  唉……

  王渊再撩裙摆,接着去下石阶,聚西北之兵一万八千,还要去迎燕贼死战……

  倒也不知谁愿战,谁不愿战……

  老种相公去得好啊,去得真是时候,七十五岁高寿,去得是一了百了……

  小种相公也好,在襄阳城里闭门不出,说什么也不来汉阳了……

  刘延庆也好,在牢狱里躲着,全无他事。

  这回都好了,只把难处都留他王渊了……

  他王渊,就成了那个最后失国之罪人……

  去吧去吧,沿路都是溃兵在奔,到处都是慌乱一片,他打马去,入城坐衙,击鼓聚兵,等候诸将皆来……

第384章 各自为战,各自为安

  王渊往衙堂里去击鼓聚将,能聚来的军将,自也多是不觉得自己真有危险的军将。

  西北诸多军将,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都与苏武一同上过阵,都在苏武麾下效过死,自也就不认为苏武真来了,自己会有什么生死之忧。

  只待诸多军将慢慢到来,王渊打眼一瞧,除了西北军将,无有他人了。

  王渊说话:“嗯,差不多了,就这些人了……”

  众将左右看了看,也心知肚明,并不多言。

  王渊继续来说:“天子有圣谕,着我等前去迎敌,击溃燕王先锋!”

  一人就问:“那先锋是不是燕王亲至啊?”

  王渊点点头:“虽然多是溃兵传言,但十有八九真是……”

  “那这……”话语说不出,只管眼神左右去看,看身旁众多军将。

  王渊继续说:“诸将皆至,那就各自前去聚兵开拔吧……”

  王渊这话一说,满场众人,竟是没有一个当真起身就去。

  军令都下了,没人动。

  王渊也不气怒,只问:“诸位不得令去,莫不是还有什么妙策妙计要献?”

  当场,所有人都在左顾右盼,却有一人来问:“王老总管,末将想问问……官家在何处?”

  王渊也不遮掩:“官家寻船渡江去也!”

  “那……”又是半言。

  一时竟是沉默了……

  想说,不太敢,想做,也不太敢……

  忽然有一人似乎谋算了一些什么,开口一语:“要不,咱把刘枢相寻来同议?”

  这一语去,好似点通了许多人的聪明劲,立马有人跟着说:“对对对,如此大事,刘枢相岂能不在当场?他乃老军阵,常胜之帅也,他定是有好计策!”

  “是极是极,咱们麾下,也有许多本就是刘枢相麾下之兵,此时此刻,用命之时也,更当听听刘枢相如如何谋算,若是刘枢相不来下令,只怕许多鄜延军汉军心不稳。”

  王渊听得也是点头,扫视而去,也是敬佩,这些军汉,真是心眼子多,他都没想到这一招,被这些军汉想到了。

  “那还不快去把刘枢相请来主持议事?”这是王渊急切之语。

  这回好了,把刘延庆从牢狱里弄出来,他王渊那就自动成了老二,不是这大军主帅了,不论事实如何,至少来日别人看这件事,那也是刘延庆为首,与他王渊没有什么关系了……

首节 上一节 648/7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