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570节

  “那就是还有事啊……”苏武点头来,又道:“我最是敬重种家二位相公,昔日不知受得二位相公多少帮助,没有二位相公鼎力支持,我又岂能成而今这番功业?”

  “好,你这番话来,我问一语,我兄长说什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就这话……”

  种师中当真秉性直爽到无以复加,自也是这世代家族造就,从小父兄之人宠爱!

  苏武一时就愣,真是措手不及。

  却也立马发笑:“是周公是王莽,话语说来岂不是笑言?且拭目以待!眼前,就打女真!”

  说着,苏武勒马转身,飞奔而去。

  种师中一时无言,打马自归,不免也真是苏武所言,若是苏武此时拍着胸脯要明自身忠义,如何能信?

  若是苏武此时一语来说,天下归他,那更又该怎么办?

  不是拭目以待,还能是什么?

  回城去,不想,兄长竟然在府衙门房里等!

  兄弟二人再见,自是屏退左右。

  种师道一语就问:“你莫不是试探去了?”

  “兄长不会连我也算计了一下吧?所以前几日说那些,今日又在此等候着……”种师中问。

  没想到,种师道还当真点头。

  “你这老头,拿什么话说你好……”种师中竟是跺脚来气。

  “他怎么答?”种师道立马又问。

  “他说,且拭目以待,眼前就打女真!”种师中没好气答着。

  “唉……”

  “怎么了?”

  “江山社稷……”

  “怎么了?”

  “走吧走吧,我去歇息了,而今日里,精力越发不济了!”种师道起身转头,当真佝偻,走步已然也不轻快,许话语不假,快则真就是一二年。

  “你就是没我活得轻省……”种师中在后吐槽。

  兄弟二人这件事,似也到此为止了。

  那边苏武,往北去了,补了粮草吃了饭,真是一刻不歇,说走就走。

  北边是河套,是河南地,是阴山下,是“几”字型的黄河最顶端。

  河南地里,有一个地名后来才有,叫做鄂尔多斯。

  阴山下有一片极为丰茂的大草场,后来叫做巴彦淖尔……

  顶端黄河的中间段后来有一个地名,叫做包头,以往出个一个牛人,名叫包头吕布,五原也好,九原也罢,都是那附近之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苏武去也,先看看阴山下那片极为肥美的草原,那将是苏武的养马地。

  苏武的十几万匹马,再不好好养一养,就要出大问题了。

  从五原出草原,就真真正正是蒙古高原了,当然,蒙古一词,此时此刻还只是靠近满洲里的一个小小草原部落,在草原最东北边,史书也称之为萌古。

  鞑靼,达旦,才是苏武从阴山出来之后看到的眼前这一片草原的名称。

  而今之草原,血统庞杂非常,往近里说,有回鹘、有室韦、铁勒、党项、契丹,乃至也还有沙陀、吐谷浑……

  着实说不来血统之言……鞑靼或者达旦这个词,也难以专用,许多时候就是一个宽泛的代指……后来萌古,从大兴安岭下来的蒙兀室韦,不知为何,也叫鞑靼了。

  往前去,这一带,塔塔尔,不免也是鞑靼、达旦之意,那时候的达旦,可不是九部,是三十部。

  唐末的时候,达旦九姓,还受过李克用的征召,打过中原的战争。

  往远里说,有突厥,有东胡,分语系,突厥语系,东胡语系,其实互相也难沟通,东胡语系也还有分,突厥语系更是也有诸多区别……

  乃至还有汉人血统也不少,汉语词汇在他们之间,也有夹杂。

  昔日里,大辽治下,众多部落互相也打,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

  似乎这一切,真的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叫做孛儿只斤铁木真的人。

  契丹人来做裁判,不免有时候也难以把水都端平。

  有时候契丹人也不做人,不免也有部落反叛,契丹大军来打,自也压制下来……

  女真如今从东而来,自也要宣威草原,历史上他们统治起来自也一样,乃至手段还显得残忍几分。

  而今里女真,自又不同,他们要的不仅是物资,还要人丁。

  苏武来了,过了那并不湍急的黄河,甚至还不宽阔,乃至水也不深。

  草原出现在眼前,正是热起来的季节,草长莺飞,四处牛羊成群,一眼望去,天高地绿,天上碧空万里点缀几朵祥云,地上也好似白云一片一片,定睛看去,在是羊群在走。

  万余铁骑飞驰而来,吓得那牧人跑得飞快,羊群都不要了,只管去逃……

  这里哪里又有什么律法可言?活在这里,着实不易。

  “把那小子追回来!”苏武大手一挥,指的就是远处那放羊的少年郎,正在骑马去逃。

  却是那小子一匹马,怎么跑得了?

  自是被几个军汉拎了回来,扔在苏武面前。

  苏武口中一个音节:“耶覩刮?”

  那小子自是满脸惊慌失措,只管恐惧的眼神左右去看。

  苏武翻身下马来,笑了笑,从一旁马的皮囊子里取出一个面饼送到他手上,再把人扶起来,又取水囊递过去……

  这小子面色上的惊恐才去了不少。

  苏武再问:“耶覩刮?”

  小子点头:“嗯,耶覩刮!”

  达旦九部之耶覩刮。

  “可汗,可汗在哪里?”苏武又问,比手画脚,其实有通译,从兴庆府寻的通译。

  别的听不懂,可汗是听得懂的……

  小子抬手往北指,叽里咕噜一大堆。

  苏武此时才去看那通译,就听通译来说:“他说大汗往北边去了,去大王府议事去了。”

  苏武左右看了看,说道:“拿些金子来!”

  一旁范云递过来一个小袋子,自是早已备好,苏武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小金坨,再说:“我们是宋人,中原来的,带我们去大王府,我是客人,好客人!”

  便是金子就塞到了那小子的手中。

  小子愣愣着,听得通译说了一番,看了看手中的金子,又去指远处的羊群。

  “你把羊群送回去,交代好家里,我这一袋金子都给你了,你与我们走,到了地方,你自己再回来!”

  苏武哄着小孩。

  达旦少年人看了看苏武手中的袋子,好似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也有话语:“你们是契丹吗?”

  苏武摆手笑着:“不是,宋人,中原,大唐!”

  “大唐?大唐好!爷爷说过有大唐……”

  苏武听来这些话,哈哈就笑,也比手画脚:“对,大唐,我们就是大唐!”

  “我带你们去,你们是好客人,带你们去找大汗!大汗最近很着急……说是东边来了敌人,把我哥哥招去了……很多人都招去了。”少年郎也在笑。

  “你叫什么名字?”苏武笑着问,他是万万没想到,二百年去了,大唐这个词,在这里竟是还能有用!

  “扎和木!”

  “我叫苏武!”

第337章 对,我是大宋的大王!

  扎和木,一个十五岁半的达旦耶覩刮部的少年郎,他有一匹两岁的马,赶着羊群回家去……

  一个毡房不大,里面住着一个妇人,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听扎和木说,他应该还有一个兄长,被耶覩刮的大汗征召去了。

  一小袋金子,被留在了家中,扎和木自己只带了一小坨在身上,便随着苏武出发了。

  苏武心中有好奇,便问:“你怎么会知道大唐?”

  扎和木黝黑的皮肤上笑出了一点点褶皱,答道:“小时候听我爷爷说的……”

  苏武好似知道,便又问:“那你爷爷怎么会知道大唐?”

  “我爷爷与大汗,同一个祖父,爷爷常常说这件事,爷爷还说,他祖父的祖父为大唐打过仗……去过很多大唐地方……”

  扎和木脸上似乎真有几分骄傲。

  苏武在想一件事,这大唐,真就那么好吗?会让人记得这么久?

  会有一件事这么被津津乐道,一代人一代人拿来当故事说?

  大唐,苏武微微抬头去,碧空万里,清风在拂……大唐啊……

  想那时候的大唐,兴许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天堂一般,每个人都会听说大唐,每个人都会传说大唐……

  那个时候,李克用只是到这草原上来说一语,说是去为大唐打仗,这些达旦青年就会热血沸腾,他们会兴匆匆骑着家中的马,带着行囊,拿上兵刃,去拼命!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还有什么感觉比这种感觉更好?达旦如此,契丹如此,沙陀如此,党项如此……

  只管往草原里走的,越走越深,苏武才知道,如扎和木那般家中有成群牛羊的家庭,其实已然就是极好的家庭。

  更多的草原人,其实也与佃农一样,或者就是奴隶,没有自己的牛羊,更也没有自己的毡房,只是给主人放牧而已……

  一路去,没什么冲突,许是因为有一个扎和木,更因为达旦人与宋人,从来不是仇敌。

  只要苏武不在这里劫掠,不在这里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事,牧民看到他,不会拿出兵刃喊打喊杀,甚至会出来看热闹……

  若是苏武要讨一碗水喝,那孩童鼻涕挂在嘴唇上,却会笑呵呵带着苏武去寻那条最清澈的小溪……

  中原人,中原王朝,二百多年不曾到这里了,二百年前,就是那大唐,大唐最最虚弱的时候,大唐亡国的时候,唐人依旧会在这里征召兵马去逐鹿……

  往北走,从杭爱山脉南部边缘路过,抬头就能看到那一片山脉的尽头,那里也算是草原上的圣山。

  再往北,昔日回鹘人在此强盛,建有城池,也叫做窝鲁朵城,而今那里,就是阻卜大王府所在。

  而今的阻卜大王年纪不算大,四十来岁,名叫铁剌里,但这个年岁在草原,又已经算得很大了。

  铁剌里,本也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奈何昔日辽人打压过甚,导致他在达旦九部里并没有很大的威望与权柄。

  最直白的一件事,就是二十年前,铁剌里频频请求契丹嫁女,契丹皇族就是不允,不嫁给他。

  而今岁月磋磨,二十年去,契丹没了,铁剌里也算是老了,女真来了。

首节 上一节 570/7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